1994年,唐太宗的昭陵附近出土了一个大型的墓葬,这让考古学家们欣喜若狂,因为这样的墓葬往往都属于唐太宗时期的名臣贵族,不仅拥有着大量精美的陪葬品,还对研究当时的历史很有帮助。
经过勘测之后,考古学家们惊讶的发现这是一个以皇后规格建造的墓葬,但是唐太宗的皇后只有那位和他合葬昭陵的长孙皇后,哪来的又一位皇后呢?考古学家们灵光一现,终于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皇后之礼下葬的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乃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幼女,唐高宗李治一母同胞的妹妹,但在唐高中所有的同母姐妹之中,也只有她一人得到了以皇后之礼下葬的待遇,唐高宗李治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新城公主有何特殊之处?
皇室幼女,万千宠爱
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是一对恩爱夫妻,一生一共生育了三子七女,新城公主就是他们最小的一个孩子。
新城公主出生时,长孙皇后已经缠绵病榻多时,但是唐太宗依旧对他十分痴缠,这才让他在病中生下了小女儿,但是常年不间断的生育也摧毁了长孙皇后健康,新城公主的出生或许就是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在新城公主出生刚刚两年时,长孙皇后就撒手人寰,新城公主就这么成了没妈的孩子。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死心痛不已,于是把所有的愧疚和连爱都补偿给了两人所生的孩子们,尤其是年幼的新城公主,更是要月亮不给星星,因为害怕妃嫔和保姆们照顾不好自己的爱情结晶,唐太宗甚至把长孙皇后最小的几个孩子都带到了自己宫殿里抚养,成了历史上仅有的两位亲自带娃的奶爸皇帝之一。
对于这个最小的妹妹,长孙皇后的其他孩子们也甚是怜爱,经常入宫探望她,但是因为父母都患有家族遗传性的气疾,这几个孩子的身体状况都不容乐观,新城公主也是从小就常常卧病,唐太宗为了给几个孩子祈福,甚至下令大赦天下。
但是这种迷信手段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自从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死亡的阴影就笼罩了她所有的孩子,新城公主的两位姐姐,长乐公主李丽质和晋阳公主李明达相继因病去世,这让唐太宗对新城公主更加怜爱,在她八岁时就破格将她封为衡山郡公主。
《唐六典》中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
也就是说按照唐朝的规定,名山大川是不能作为封号的,一时间满朝大臣纷纷上谏,但是唐太宗实在宠爱这个女儿,又希望衡山这样的洞天福地能够保佑女儿的身体安康,所以坚持不改封号。
非但如此,别人成年时都未必能有的封地,新城公主在8岁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手。此时唐太宗对新城公主的宠爱,可以说是任何一个皇子都比不上的。
作为整个大堂最受宠的公主,新城公主的婚姻自然也成为了唐太宗心头的一件大事,他从新城公主四五岁时就开始考虑这件事,遍数了满朝重臣的子嗣,一心要为女儿挑一个文武双全无所不能的驸马,但可能是老父亲看哪个臭小子都觉得配不上自己的女儿,所以新城公主的婚事一直没有定下来。
公元643年,唐太宗的重臣魏征病重,他十分焦心,常常派太医过去诊治,甚至带着太子亲自前去探望,但魏征当时已经病入膏肓,唐太宗只好询问他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
硬气了一辈子的魏征,回想起自己过往做过的种种,不经心惊肉跳,自己要是真的去了,恐怕自己的儿孙就会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唐太宗端详了一下病榻旁魏征的儿子魏叔玉,觉得这孩子长得神清骨秀,颇有乃父之风,于是就下定了决心,将自己的宝贝女儿新城公主许配给她,既是光耀魏家的门楣,也是让魏征放心。
下旨赐婚之后,唐太宗亲自带着年幼的新城公主前来拜见公公,新城公主行礼跪拜,唐太宗就在魏征的病榻旁呼唤他的名字:“魏公,我替你做主,把我女儿嫁给你儿子,你就谢恩吧!”
魏征此时已经病得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是得知皇上最宠爱的幼女被许配给了自己的儿子,瞬间就觉得后事无忧,勉强在踏上晃动了两下头作为谢恩,第二天就撒手人寰了。
但谁都没想到,就在魏征去世不到四个月,他先后举荐的两个官员侯君集和杜正伦就都犯了事儿,一个因造反被杀一个因结党被贬,作为这两个人的伯乐,魏征自然也遭到了牵连,唐太宗怀疑他生前也跟两人有勾结。
唐太宗的态度露出来之后,魏征得罪过的官员们欢欣鼓舞,奏折如雪花一般落到唐太宗案上,个个都说魏征不仅结党隐私,还踩着唐太宗邀名,唐太宗勃然大怒,新城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也自然就黄了。
这桩婚约作废之后,唐太宗又马不停蹄的给新城公主找好了下家——她的母族长孙家的长孙权,长孙权出身世家,文武双全,又和新城公主是表亲,这桩婚事自然得到了两家一致的赞成。
公元649年3月24日,也就是长孙皇后的生日这一天,唐太宗正式下旨赐婚,为了让新城公主的夫家更显赫,他还特地给长孙权的父亲连升三级,长孙权也得到了官职和爵位。
但是当时的唐太宗已经垂垂老矣,此时手握天下大权的他,心里为数不多的愿望,就是想要看到新城公主能够顺利嫁出去,有个依靠。可是,在那个年代,婚事本就十分繁琐,更不用说是公主的婚事,因此,还没等新城公主上花轿,唐太宗就一命呜呼了。
最疼爱自己的父亲去世,新城公主伤心欲绝,但是新登基的同胞兄长李治对这个妹妹也十分疼爱,常常对她百般安慰,这才让新城公主勉强振作了起来。
突遭婚变,风光大葬
按照唐朝的规定,父亲去世子女们都要守丧三年,但唐高宗却觉得妹妹的年华已经不容蹉跎了,于是想要破例让新城公主只守了一年的孝就出嫁,此举遭到了满朝大臣的反对,唐高宗只能作罢。
孝期刚过,李治就拉出了早早准备好的奇珍异宝,准备好好的为自己的妹妹操办了起来。
唐高宗不仅为新城公主准备了盛大的婚礼,还给了她数不清的嫁妆,但是唐朝的大臣们一向对公主的出嫁礼仪都很严格,唐高宗的姐姐长乐公主就因为嫁妆过多而被指责,为了堵住这群大臣的嘴,唐高宗就去掉了妹妹衡山郡公主的名号,改封为新城长公主,为了补偿妹妹的损失,唐高宗还特意给他加了五千户的食邑。
新城公主和长孙权的婚事可谓是好事多磨,但是在结婚之后,年轻貌美又脾气相投的夫妻两人却相处的极为和谐,成为了世间真真正正的一对神仙眷侣。
新城公主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极为满意,嫁人之后一直都是一副幸福少妇的样子,李治也很为妹妹的快乐而高兴,三番两次的加赏长孙权一家,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唐高宗李治这个新帝和老臣长孙无忌之间的争斗升级,长孙家的局势也变得风雨飘摇起来,这自然影响了小夫妻两人的生活。
更糟糕的是,长孙无忌在政斗中败北,居然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因此长孙一家都受到了牵连,长孙权虽然不是长孙无忌的嫡亲子嗣,但也被流放边关,新城公主倒是对丈夫不离不弃,上述要求和丈夫一起流放,可李治哪里忍心让小妹妹去穷乡僻壤受罪,下令把她接回了皇宫。
新城公主虽然无法反抗哥哥的决定,但她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抗争,从丈夫流放之后,她就整天披头散发素面朝天,心情也十分抑郁,甚至不愿意再和哥哥说话,这让李治对这个妹妹十分心疼,情急之下,他竟然想了个馊主意——给公主再找个丈夫。
这一次李治选择的是名门韦氏的韦正矩,因为担心韦正矩低下的地位委屈了新城公主,于是李治大手一挥,让他如同坐火箭一般,成为了正三品的殿中监。
可是,李治哪里不知道新城公主根本不愿意嫁给韦正矩呢?但是对于新城公主的绝食哭闹,他一概不管,固执己见的认为自己给新城公主选了个好丈夫,就把她给嫁了过去。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新城公主心中只有前夫长孙权,因此成了亲的两人也就此成为了一对怨偶。
韦正矩也是世家公子,公主的态度这么差,他自然也心有不忿,于是就和公主分居,两人的不和摆到了明面上,以至于京中的谣言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还有人说韦正矩不敬公主甚至是家暴的。
韦正矩只觉得这是谣言,嗤之以鼻,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死于此。
公元663年,前半辈子在父亲哥哥的宠爱下快活潇洒的新城公主,再也忍受不了皇权对自己人生婚姻的摆布,郁郁而终。
至此,唐高宗的同母姐妹无一在世,唐高宗悲痛欲绝,为妹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废朝不举,有越常伦。赗往饰终,用超恒制”,这完全是安葬皇后才能有的礼仪,因此大臣们议论纷纷,可悲痛至极的唐高宗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他甚至把悲痛化为怒火,冲着倒霉的妹夫韦正矩重拳出击。
因为之前的家暴谣言,唐高宗派人问罪韦正矩,并让有司进行调查,夫妻的私事官府还能怎么调查,可韦正矩也拿不出自己没有家暴的证据,唐高宗于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韦正矩赐死,让他到地下去侍奉公主。
千年之后,水落石出
新城公主的身份虽然尊贵,但是唐朝这样出生的公主有不少,没有哪个公主能以皇后之礼下葬的,所以后人对李治的这一举动众说纷纭,直到1944年新城公主的墓葬出土,这个谜团的答案才水落石出。
新城公主的目的虽然遭到了几次盗墓贼的破坏,但依旧极为豪华,可令人惊讶的是,新城公主墓中那些极为精美的壁画,居然遭到了大量的毁坏,考古学家们本以为这是盗墓贼的手笔,可仔细研究时却发现,这些壁画是在建造过程中就被毁掉的。
这就很奇怪了,堂堂大唐最受宠的公主,墓中的壁画居然被当时的人毁坏,这是怎么回事呢?
研究之后,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些被损害的壁画大多都是新城公主身边婢女的面容,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唐高宗责怪这些婢女没有照顾好公主,也没有进到劝慰之责,让年轻的新城公主因为夫妻分离而抑郁而终,这才毁坏了她们的面容,好让她们没有面目去见公主。
至此,李治将妹妹用皇后之礼下葬的原因水落石出,他意识到是自己的一意孤行,才让妹妹失去了情投意合的丈夫,也让她失去了对人世间的希望,这才在病榻上郁郁而终,所以李治表面上是挖掉了这些婢女的面容,实际上确实觉得自己无颜去见妹妹。
只是新城公主已经香消玉殒,李治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一点,只能以皇后的礼仪将她风光大葬,好弥补自己对她的一点亏欠。
新城公主出生尊贵,受到了两任帝皇的关爱,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生,但是在那个时代,她依旧逃不过政治联姻的命运,在风云变幻之下,她不仅保不住自己的丈夫,甚至连婚姻都无法自主,只能落得一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可谁又能说唐高宗李治不是真心疼爱这个妹妹呢?新城公主可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皇后之礼下葬的公主,但是她这一生的悲剧也的确由李治一手缔造,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在那个男权社会之中,女子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在生活的风暴下枯萎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