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林甫不死,就能避免安史之乱吗?

李林甫不死,就能避免安史之乱吗?

我们都听说过“口蜜腹剑”这个成语,想到的第一人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大奸臣李林甫。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写道:“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唐朝第一奸臣——李林甫

他凭借自己的“阴谋诡计”排除异己,来达到自己独揽专权的目的。李林甫将“华山有金矿待开采,但是皇上还不知道”的消息告诉同为宰相的李适之,因此,李适之就在朝堂上向唐玄宗汇报了这个消息。

唐玄宗对这样的消息保持怀疑态度,于是向李林甫询问消息的真伪。对此李林甫表示是真的,但是却在面向皇帝时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他称自己早就知晓金矿的事情,只是担忧华山是皇家龙脉,开采金矿会冲破皇帝的帝王之气。

听到这样的解释,唐玄宗肯定对李适之满怀恨意。在古代登上皇帝位置的人,没有一位不重视自己的帝王之气的,就连千古一帝的康熙都能因为“毙鹰事件”对自己看重的儿子大发雷霆,认为是在诅咒自己。更何况是毫无关系的李适之,帝王心难测,听到开采金矿有损皇家龙脉时,唐玄宗怎么会不愤怒,疏远李适之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李林甫就是深谙唐玄宗的心理,擅用权谋打压任何对自己有威胁的人,即使对方还没有成长到威胁他的地步,他也要将对方除掉。这也就是为什么唐玄宗手下的宰相任期都不超过4年,而李林甫一做就是19年的原因。

李林甫对“安史之乱”起到的作用有多大?

关于李林甫另一件热议的事件就是安史之乱了,在网上也出现很多声音称“如果李林甫不死,那么安禄山绝不敢叛乱”。

理由是史料记载安禄山见到李林甫特别胆怯,纵然安禄山的权势已经大到面对满朝文武都不怕的程度,但是他每次和李林甫对话的时候还总是被吓得浑身大汗淋漓。而且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唐朝整体上还呈现平安稳定的状态,但是李林甫死后两年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历史真的是如此简单吗?凭借一两个人就能改变整个王朝的历史走向?当然不是,纵观安史之乱的整个过程,李林甫也只是安禄山的垫脚石罢了。

安禄山是个投机者,他也善用各种计谋和假象蒙蔽别人。但他的番将身份限制了他的发展之路。这时候李林甫的出现成为替安禄山“破局”的人。

由于军队中的将领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也在逐步上升,对李林甫的权力形成威胁,李林甫便想着抬升番将来压制汉将,安禄山无疑是李林甫的首选。

再加上安禄山善于伪装自己,让自己在别人看来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粗人,有了别人对自己的不设防,安禄山才有进步的空间。

再者,当安禄山在整个朝堂几乎没有害怕的人存在时,一定会引起皇帝的忌惮,安禄山深知自己的实力达不到暴露野心的时候,所以他“畏惧”李林甫也不过是麻痹皇帝的障眼法。

还有就是安禄山本人其实也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就去世了,那么为什么安史之乱还能持续数年。说明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安禄山这个人,而是唐朝后期的统治出现了很大问题。

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让农民离开家园四散奔逃,唐朝失去了最基本的统治基础;再一个原因就是唐朝对节度使的权力逐步放大,当这些节度使的行政、财政甚至军权集于一身时,他们俨然就形成地方“霸主”地位,特别是像安禄山这样拥有三个边关节度使的人,当内心欲望膨胀时,就对唐朝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不论是李林甫,还是安禄山,他们作为个体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比较小的,如果不是唐朝本身出现巨大问题,那么即使是再多的李林甫安禄山支流都不足为惧。

个体、事件都只是历史的沧海一粟,唐朝的繁盛不会因李林甫的19年当政而衰败,安史之乱不会因安禄山的死亡而结束,唐后期的混乱状态也不会因安史之乱的结束、甚至唐朝灭亡而结束,是北宋赵匡胤一统国家结束了这段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混乱局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事件,李林甫,唐朝,皇帝,李适,消息,威胁,唐玄宗,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安禄山,李林甫,李适之,唐玄宗,安史之乱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事件,李林甫,唐朝,皇帝,李适,消息,威胁,唐玄宗,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安禄山,李林甫,李适之,唐玄宗,安史之乱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事件,李林甫,唐朝,皇帝,李适,消息,威胁,唐玄宗,安史之乱,观点评论,安禄山,李林甫,李适之,唐玄宗,安史之乱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