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程中,每个地理位置的划分与名字都有过多次的变更,其中也留下过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美丽名字。
像如今的西安,古时候的长安,不仅好听还有着美满的寓意——“长治久安”。
而在《封神榜》中也有两个极为美丽的都城名字,一个是周朝的西岐,另一个是商朝的朝歌。那要是从我们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这两座都城又是位于哪里呢?
周朝西岐
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古公)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
因为戎狄部落经常攻打周部落,周部落并不愿意同他们交战,于是古公便带着亲近之人离开,迁居到了岐山脚下。
而西岐也就成为了周朝的发源地,因此周朝对于西岐的治理是相当完善,在后面的四百多年的时间里,西岐是依旧作为西周最重要的城市存在。
现代专家曾在考古中发现,在陕西省的宝鸡市中,发掘出了不少与周朝相关的文物古董,这些器物也进一步证实了如今的陕西省宝鸡市就是周朝时期的西岐。
西岐此地可以说是周朝甚至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有传说称炎帝也曾经在此生活过。
而关于这里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叫做“凤鸣岐山”。
这个故事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周文王在岐山的时候,岐山上就有一只凤凰在鸣叫,由此人们还将凤凰栖息过的山叫做“凤凰山”,而这山下的小镇就叫做“凤凰镇”。
另一种说法说周文王在这里时,一只凤凰栖息在这里,凤凰见了周文王一声鸣叫,随即一座大山拔地而起,这山便是岐山。
但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足以见得西岐与凤凰的渊源,而《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也是在讲述凤鸣岐山的事情。
正因为这样,西周时所生产的器物上都多有凤凰纹。
而如今的岐山县,被誉为“周礼之乡”、“青铜之乡”、“甲骨文之乡”,由此可见岐山县的历史,不仅如此岐山县还是《皇帝内经》和《周易》的诞生之地。
商朝朝歌
商朝的迁都十分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商朝的继承制度并不明确,因此在一任皇帝刚登基时,迁都作为一个加强王权的手段是很有效的,所以据统计在朝歌确定之前商朝至少有过八次迁都。
朝歌在最开始的时候被叫做沬邑,后来在商纣王时期将其改名为“朝歌”。朝歌这个名字的意义也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一是寓意高歌黎明、人们迎来朝阳,取蒸蒸日上之意。
其二是纣坐朝歌,朝歌暮舞,新声靡乐。其三就是在《水经注》说:“山海经有朝歌之山,当是以此得名,非乐也。”
在商纣王时期,朝歌迎来了它最为繁盛的时候。
“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这句诗就是在形容城中的繁华:朝歌城里早晚的歌舞丝竹之声五十公里外都有,前来朝拜的诸侯大臣络绎不绝。
可惜的是物极必衰,朝歌如它的名字一般迎来了商朝最鼎盛繁华的时刻,可繁荣之后,就只能衰落。
随着商纣王自焚于鹿台,朝歌的命运也迎来了尾声。
商纣王死之后,周武王将朝歌赐给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不久武庚起兵叛周,周武王便下令攻打朝歌,在周武王的铁骑下,武庚死在了商纣王生前所住的宫殿之中。
朝歌城内大火不绝,顷刻之间只剩下了残垣断壁。
那么这样一个传奇的都城,又在如今我国的哪里呢?
根据《史记》中记录:“封康叔为卫军,居河、淇间故商墟”,所以说朝歌大概是位于黄河与淇河中间的地段。
根据这些记录,专家们在河南省发现了商朝时期的生活用具、钱财兵器,甚至还确定了鹿台的遗址。
从鹿台的位置推测过去,在不远处的唐庄又确定了朝歌的宫殿位置。而这里就是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淇河边上的地方。
西岐与朝歌随着历史的前行,慢慢变成了如今的模样,我们只能从陕西省岐山县与河南省鹤壁市中,想象他们过去时辉煌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