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在西汉皇帝中也是一位有为的明君,“文景之治”他也是其中一位主角,但相对于祖父、父亲以及儿子,他却未获得庙号,“孝景”是他的谥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庙号是起源于商朝,谥号则滥觞于周朝,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认为庙号和谥号都是“子议父、臣议君”是不敬的,于是就取消了,代以“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汉朝建立后,谥号被率先恢复,刘邦为高皇帝,记住,这里没有“孝”,因为刘邦是开国君主,他不需要对谁孝,后世皇帝在谥号前都会加“孝”,代表“以孝治国”。整个汉朝除了刘邦,还有就是刘秀也没有孝字,谥号为“光武”,即武力光复大汉。
扯远了,而庙号被恢复则是在景帝时期,他为什么率先恢复庙号,因为他想震慑其他诸侯王,为后期的削藩做准备。于是他给他的爷爷和父亲上了庙号:汉太祖和汉太宗。果然不久之后,刘启开始削藩,七国之乱爆发。当叛乱结束后,景帝并没有将庙号制度定为一种规矩,也就是说他恢复庙号带有目的性和随机性,因此接班人汉武帝也没有给自己的父亲上庙号。
当汉武帝去世后,继任的汉昭帝刘弗陵也同样没有给汉武帝上庙号,可见庙号在汉朝还没有形成一种严格的制度。刘弗陵去世后,昌邑王刘贺上位,只当了27天皇帝被霍光赶下台,从民间寻得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继承皇位,改名刘询。刘询因为是被霍光扶上位,因此皇权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肯定大打折扣,于是他想给曾祖父汉武帝上庙号,彰显自己登基的合法性,这也是带有利己的政治目的。
汉宣帝去世后,后世的“元成哀平”大多皇位都比较稳固,因此都未上庙号,也就是说在整个西汉王朝历史中,庙号地位始终都低于谥号。直到王莽建立新朝,给宣帝、元帝、成帝、哀帝上了四个庙号。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认为仅汉宣帝有大功,将后三位皇帝的庙号都取消了,于是西汉王朝就仅剩四位皇帝配享庙号。
当然景帝没有庙号,除了不符合后世君主的政治利益外,还有一点就是景帝个人的人品不行,我觉得刘启很像后世的宋太宗赵光义,虽然也算是有为的明君,但心胸狭隘、内心黑暗,令人不齿。所以汉景帝刘启没有庙号也实属正常与合理,庙号本来是给有功有德的君主,但后来是个皇帝就配享庙号,于是庙号变得不值钱了,这大概是从东晋王室南迁,北方被胡族占领开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