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血性的王朝,明朝年间发生的诸多故事,似乎有一种让人永远不会厌烦的魔力。
尤其是每一次更换一个角度,去看待明史,就会发现其中每一个人,都有别样的魅力。而在这之中,较为精彩的或许就要属朱棣和他的三个“好大儿”,以及好圣孙之间的故事。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身上的谜团持续至今,依旧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出解答。
当时第四位皇帝朱高炽死的时候,尚在南京的朱瞻基,究竟是如何躲过叔叔朱高煦的伏杀?并成功登基称帝。
要知道朱高煦为了效仿自己老爹,早在朱瞻基回京路上就埋伏了大量杀手。
朱棣一家人
事情还要从朱棣一家人的性格开始说起,朱棣英明神武不用多说。虽然靖难之役的理由有些勉强,但登上皇位以后做出的功绩,的确值得后人敬佩。
也正是因为朱棣的出现,才让整个大明王朝后来的政治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否则人们所熟悉的明朝风骨,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历史画面之中。
长子朱高炽表面上温文尔雅,但内心比谁都要机敏。尤其是和父亲朱棣相比,朱高炽更是多了一分仁义。而朱棣之所以看重朱高炽,重点就在这份仁义上面。
朱棣始终希望儿子们,能够和自己互补,最终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后世很多人一直认为,朱高炽软弱,但一万大军死守北京城,最终打退李景隆五十万大军的人,真的软弱?
次子朱高煦,一个一生都热衷于追逐皇位的人。三个兄弟之中,朱高煦也和父亲朱棣的性格最为相似。
尤其是当初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每逢困境,朱高煦便会如神兵天降一般。这让当时朱棣感动地说出:
世子羸弱,汝当勉励之。
也不知道朱棣后来会不会后悔,要是当初没有这句话,朱高煦或许也就没那么激动了。
最后就是朱高燧和朱瞻基这两个人,因为长期一起在军营中打仗厮混的缘故,朱高燧和朱高煦关系最好,相当于对方的头号支持者,朱高燧个人能力没有多少,但对二哥朱高煦,的确没得说。
朱瞻基呢?其实更像是一个调和剂,周旋于朱棣以及朱家三兄弟之间。虽然朱棣已经明确指定他未来继承皇位,但朱高煦的野心,他也不得不防。
扑朔迷离的登基之路
明史记载,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北伐得胜归来,病逝于榆木川。为了防止朱高煦趁机作乱,明朝内阁大臣们集思广益,最终选择秘不发丧。
等到朱高炽继位已成事实以后,才向朱高煦宣布消息。眼看事情已经无法更改,朱高煦也只能选择继续忍耐。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等到大哥去世,他还有机会。
为此,朱高煦不仅在北京城中埋设大量眼线,并且还安排人手监视侄子朱瞻基。只要在两人皇位交接的间隙,朱高煦能够“插队”,那大明王朝的第五个皇位,就真不好说会是谁的了。
可朱高煦直到最后也没能明白,为什么已经安排了监视人手,却还是让朱瞻基从眼皮子底下溜走?并再次上演了秘密登基即位的戏份。
要知道,当时朱瞻基身处南京城,朱高炽则在北京主持大局,古代交通本就不便,能够选择的通行道路也很少。朱高煦只要在所有必经之路上埋伏人手,朱瞻基就根本不可能成功继位。
除此以外,明史中记载的另外一件事情也让人十分不解,朱瞻基继位时,曾经下令:
中官在外采办者还,罢所市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时朱瞻基曾经要求所有皇宫中的官员,在外采购置办物品的人,全都回到皇宫。既然是登基继位,中官们购买的东西自然和皇帝登基时,需要准备的东西有关。
可朱瞻基却要求所有人归来,这说明他早就已经准备好了。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就准备这些东西,显然是大逆不道的一件事情,难道朱瞻基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时至今日,史学家们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依旧百思不得其解。就如同当年的斧声烛影一样,宋太祖和宋太宗在房间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时人不敢问,后人无所知。
或许只有等到史学家们,对明史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曾经扑朔迷离的谜团,才有机会找到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