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百年身死,负千古骂名,吾之所向,一往无前。王安石身上的光环很多:诗人,丞相,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影视剧中的王安石
王安石的变法真的那么不堪?他在主张变法时,整个朝堂几乎都在与他作对,苏轼,欧阳修,司马光,数得上来的人数都在反对。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好坏参半的人的生平。这个时常出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历史书上的他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不爱洗澡,满身虱子。但历史中的他,并非如此,他被后来人和他的反对者故意抹黑。
他这六十六年的人生里,是孤独的。他的一切悲剧源于变法。曾经的志趣相投的挚友,博学的学生,自己的儿子甚至他的下属,都在这条道路上离他而去。
他一生都在推崇儒家思想,他有着自己崇高的人生目标和政治策略。他从不随波逐流,变法之路充满迷雾,他依然义无反顾。
他是个天资卓越的人,才华斐然,又有贤臣之能。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子弟,都已考取功名为自己的第一任务。他刚20岁出头就中了进士。
欧阳修对他也十分器重。接下来他的仕途也算一帆风顺,他在做地方父母官是深刻地体察到大宋的民情,对于地方的政策熟烂于心。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心里便有了实施变法的计划。只有深入民间,才能体会百姓疾苦,更因为如此,王安石才将变法看成他的终身事业。
王安石将自己所见闻的上表皇帝,但没有收到重视。直到神宗上位。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变法。王安石的人生轨迹也从此刻发生变化。
这是王安石最风光的时候,身在高位,变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国家在他的改革下开始一点点开始好转。
大宋积弱已久,虽然宋朝的经济水平并不低,但实则漏洞很多。不仅如此,唐朝开拓的疆土到了宋朝以所剩无几。王安石想通过变法改变军方羸弱的局面。
好景不长,有改革就会有守旧。朝廷上划分成两股势力。苏轼,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纷纷站在他的对立面开始抨击他。
变法意味着要损失很多人的利益,这些人当然不会同意。有人列出变法的十大过失要求王安石停止变法。
无奈被些名利缚
司马光就曾给王安石写信劝他停止变法。两人的书信往来十分有趣,信中说到:你都被别人骂死了,还不赶紧及时止损?
王安石不理他,要求司马光好好去写自己的《资治通鉴》,少管闲事。司马光不死心,屡次写词劝他,王安石都置若罔闻,坚持自己。气的司马光辞职不干了。
再说欧阳修,他是打心眼里欣赏王安石的。但欣赏和自己的立场又是两回事。欧阳修反对变法,可这是由皇帝支持的变法,怎么办,欧阳修宁愿抗旨也不在自己所管辖的地方推行新政。
这可气坏了皇帝,王安石心中难免失落,但还是跳出来替欧阳修求情,欧阳修这才免于责罚。
都是饱读诗书,有君子之风的人,即便政治立场不同,却从不使用狠辣手段打击政敌。这是属于那一代人的风骨。
在进行科举改革时,苏轼反对王安石,原因是王安石觉得诗词歌赋即便学的再精,写的再好,对治理国家也是没用的。
作为闻名天下的大才子,苏轼当然要反对,变法就变法,怎么还搞歧视,凭什么诗写得好的就不能做个好官。而这一点,苏轼做得就很好。
苏轼不仅诗词写的好,官也做的好,即便他这一生被一贬再贬,但他不论到哪里,都是个好官,被贬杭州,就治理西湖,留下风景秀丽的苏堤和三潭映月。被贬儋州,就兴办学堂,使偏僻的儋州有了文化之风。
苏轼的两次被贬,都与王安石主张的变法有关,王安石主张变法,苏轼上表反对,于是,被贬出京。但在后来的乌台诗案中,王安石曾向陛下上表,替苏轼求情。
在王安石辞官后,苏轼与王安石见过一面。没了朝堂的拘束与立场,两人竟也能心平气和地把酒言欢。
苏轼在被贬途中,见过太多民间疾苦,他突然深刻意识到王安石的变法并非一无是处,在他被调任回京后,看到曾经那股反对变法的势力崛起,他又一次上表。
这一次,他是要证实王安石的变法依然有可取之处。他站在百姓的角度看待变法,对民间百姓有利的他一律大力支持。但他的做法惹怒了守旧派,于是他再一次被贬。
可见,王安石的变法并非毫无好处。变法中受到的阻碍岂是一点,勇于革新的人自古以来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例如商鞅。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守旧派在朝堂之上激烈的反对,使宋神宗的内心也开始动摇。曾经和王安石站在一起的人如今都已分道扬镳。
在变法期间发生了天灾,这刚好给了守旧派功绩王安石的理由,就连皇后也说“王安石乱天下”。要求皇上罢免王安石。
这是王安石第一次和神宗产生隔阂,君臣离心,王安石无可奈何。后来王安石重回朝堂,再次拜相,但夙愿难成。
变法失败!这是王安石曾经预料不到的事情。他想要告老还乡,就此归隐。因为和变法失败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个噩耗:他的儿子先他而去。
他已垂垂老矣,朝政大事对他来说已如云烟。丧子之痛,变法失败,悲痛,无奈折磨这这位老人家。
后来前来看他的竟然是当初他的政敌苏轼,他亲自跑去江边迎接苏轼。没有官场光环,两人侃侃而谈,这让他的形象在苏轼眼里发生了变化。
他在最后的时光中,与米芾,李公麟,苏轼结为好友。画家,书法家,诗人成了他内心最后的一点温暖。
王安石对于变法,从未后悔。他这一生,值得。他这一颗坚定的心,即便昔日好友都纷纷站在他的对立面,即便身后诸多骂名,即便后人对他无情且没道理的抹黑。
他也只有一句:吾毕生之所愿,唯国富,民安,纵百年归土,身死名裂,虽千万人吾往矣!王安石依旧是当年那个坦荡纯粹,意气风发要扭转天下颓势的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