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封神战死后,均先魂上封神台,闻仲为何最特殊,去见了纣王?可惜

封神战死后,均先魂上封神台,闻仲为何最特殊,去见了纣王?可惜

三界开启封神榜的消息传后,有些修行的人或仙灵,认为是难得的机会,总想搏上一搏,修成正神正果。

可作为封神大战的主力和精英弟子们,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均要求玉虚弟子和碧游弟子远离是非,潜心修行,尽量不要参与到封神大战中。

“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踏身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

特别是通天教主将仙域真境的碧游宫绝迹红尘,还特意在碧游宫大门上,写下一处楹联,警示弟子们。

然而,鸿钧老祖门下的通天教主,与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收徒传道弘法的理念不太一样。

通天教主认为,大道之下,众生平等,所以他在收徒时,有教无类,门徒最多,有万仙来朝之势。

封神大战前后,虽然通天教主三令五申之下,要求弟子们力求自保,可奈何门下弟子众多,又在申公豹的挑唆下,截教门下卷入封神大战的弟子不在少数。

特别是通天教主摆下的诛仙阵和万仙阵中,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东西方四圣联手,破阵打败了通天教主。

截教弟子在两个阵法中死伤无数,最后还被接引道人带到了西方三千有缘客!

文学作品《封神演义》原著中谈到,鸿钧老祖门下的玄门弟子,无论是元始天尊领导的阐教,还是通天教主领导的截教,再或是太上老君领导的道教,但凡有缘封神榜的神仙或人,都是死后才能封神。

面对昊天上帝组建天庭八部的封神重任,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不愿弟子们到天庭封神。

封神大战阐、截两教弟子的代表,一个是西周的相父姜子牙,一个是商朝的太师闻仲。在众多的封神榜名单中,众弟子们都是在遇难后,先行魂上封神台。但闻仲太师,却例外了一次,来到了朝歌城中,先行见了纣王一面。

那么,闻太师为何与众不同,能够例外来到朝歌城中,见上商纣王帝辛一面?他见纣王的目的又是什么?

《封神演义》原著第52回,“绝龙岭闻仲归天”一章节中谈到:为了力挽狂澜,闻仲亲自率领商军对抗西岐大军。

“回首青山两泪垂,三军凄惨更堪悲。当时只道旋师返,今日方知败卒疲。可恨天时难预料,堪嗟人事竟何之!眼前颠倒浑如梦,为国丹心总不移。”

可他在对战中,大败岐山,又在绝龙岭上,面对玉虚弟子们的围追堵截下,终是无力回天,连自己的老命也丧身于此地。

绝龙岭上,闻仲太师面对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的叫阵,问他敢不敢挑战他的八卦阵通天神火柱。

闻仲将云中子的神通和阵法,想得过于简单,轻信自己的能力,结果进阵后被柱内涌现出的392条烈焰升腾的火龙围住。

“石中电火稀奇宝,三昧金光透九重。在天为日通明帝,在地生烟火编氓,在人五脏为心主,火内玄功大不同。饶君纵是神仙体,遇我难逃眼下顷。”

虽懂避火诀,闻太师在逃遁中,被燃灯道人的紫金钵盂罩住 ,又被云中子的九云烈焰冠撞落在地,凶猛霹雳神火将其烧死。

《封神演义》原著中谈到,可怜成汤首相闻仲太师,为国捐躯!他径直前往朝歌,来见纣王,申诉其情,劝谏纣王要远离酒色,勤修仁政,求贤辅国,以江山社稷为重!

那么,闻太师为何能如此特殊,见到纣王呢?结合《封神演义》原著和民俗文化,我们会发现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闻仲的三魂中,一魂先到封神台报到,且有清福神用百灵幡来引鉴太师进了封神台;

二是闻仲的浩然正气和为国尽忠的忠灵不灭。闻仲凭借着其忠魂一缕真灵,借着风飘荡到了朝歌城中;

三是纣王和妲己正在鹿台饮酒,长时间的荒淫无道,让纣王严重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和正气,闻太师灵魂才得以靠近。

四是闻仲的神通和地位,柏鉴有意放行。闻仲不仅是商朝首相和太师,还是先王托孤重臣,更是截教弟子在人间的精英代表,他拜师金灵圣母,其神通和地位不言自喻。

监管封神台的清福神柏鉴,有意放行了闻太师,让他得意前往朝歌警示下商纣王。可即使这样,留给闻太师的时间也不是很多。

他向纣王忠心赤胆地谏过一番话后,想再多深情说上几句,可又担心自己无法再返回封神台,只得匆匆离去。

如果商纣王能够感念闻太师的满腔热血,痛改前非,重用贤能,重新振作起来,有可能会扭转封神局势,可惜,纣王并没有当成回事,落了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门下,原著,神通,领导,元始天尊,闻仲,封神,纣王,大战,弟子,元始天尊,太师,闻仲,纣王,通天教主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门下,原著,神通,领导,元始天尊,闻仲,封神,纣王,大战,弟子,元始天尊,太师,闻仲,纣王,通天教主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门下,原著,神通,领导,元始天尊,闻仲,封神,纣王,大战,弟子,元始天尊,太师,闻仲,纣王,通天教主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