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 少
我在写皇帝之死第36讲的时候,懵了半响。
当皇帝曹髦被成济一剑刺杀的时候,百官都不敢上前,只见司马孚跑上前去,把曹髦的头枕在自己的大腿上,哭着说:
“陛下之死,我有罪!”
就这一段历史,我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到曹奂被废黜,离开洛阳的时候,司马孚泪流满面,又哭着说:
“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
这司马孚,不是司马家族的人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历史上的这一名句,不就是说司马家族的人狼子野心,想夺权篡位吗?怎么司马孚却是这么地,善良?
图:司马孚
司马孚在"高平陵事变"中的态度
高平陵事变发生在公元249年,是司马家族走上皇权的转折点。
曹魏第2代皇帝曹叡匆忙驾崩,临终前遗诏要8岁的养子曹芳继位,由曹爽和司马懿辅佐。
曹芳在位15年,就做了15年的傀儡。
曹爽和司马懿,两位辅臣接着就斗了10多年。前半场基本上是曹爽赢,司马懿被架空。
公元249年正月,少帝曹芳去拜祭魏明帝。魏明帝之墓位于高平陵,陪着少帝前去的还有曹爽兄弟和亲信们。
这时,洛阳皇宫好像就是一座空城了。
司马懿抓住这个机会,关闭各个城门,占领武库,并派兵出城守洛水浮桥,还派兵占住了曹爽的各个阵地。
然后,司马懿向少帝曹芳痛斥曹爽的各种罪行。
在这次事变中,曹爽败,最后乖乖地交出了手中的权力。
司马懿的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的力量。之后,曹氏集团日渐衰落,司马家族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权。
在这次政变中,司马孚和侄儿司马师一起驻兵大本营司马门,控制京城,为这次政变立下了汗马功劳。
政变结束后,司马孚因功受封爵长社县侯,加侍中等官职。
在这次政变当中,司马孚是曹魏的忠臣吗?
用脚趾头想想,司马孚在这个事变中表现的绝对不是曹魏的忠臣,而是司马家族谋权夺位的帮手。
图:司马懿反击
哭曹髦,哭曹奂,到底是什么行为?
曹髦当街被杀,司马昭立刻跪倒在马车前,其他百官都不敢上前,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惹上什么祸端了。
只有司马孚,快步上去,将快死的皇帝的头枕在自己的大腿上,痛哭:
“陛下被杀,臣有罪!”
哭声动容,真的有被感动。
可是,司马孚到底为啥哭呢?
我们换一个思路想想,万一这件事失败了,司马家族是不是要被灭族?
现在,在文武百官都不敢上去亲近皇帝的时候,司马家族是不是应该有个人站到对面去!
所以,司马孚毫不犹豫地跑上去,哭得还如此感人,是不是真的有些忠臣的表现?
就算事情失败了,最后要清算司马家族,是不是会因为这一感人的哭而给司马家族留些情分,最少也给司马孚自己加些分。
其实,司马孚不止哭自己“有罪”,还上奏请求捉拿主谋者。
等等,是主谋者,不是刺杀的人成济兄弟哦!
主谋者是谁?
还能是谁?就是司马昭!
无论如何,司马孚是捉拿不住司马昭的。就算是司马昭当街亲手杀了皇帝曹髦,司马孚也不可能捉拿司马昭归案,这个是谁都心知肚明的事!
可是,明明自己无法将真正的主谋捉拿归案,司马孚为什么要上奏请求捉拿主谋呢?
除了政治作秀,还能是什么呢?
回顾司马孚的成长
司马孚出生在公元180年,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的第3子,他是东汉的大臣。
公元220年,东汉末代皇帝刘协被曹丕逼迫让位的时候,司马孚整整40岁。
40岁的男子,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态度都已经差不多定性了。
如果说司马孚是个忠臣的话,他最应该忠的不是曹魏政权,而是东汉政权。
史书记载,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如此慌乱的岁月,马司孚和自己的兄弟在迁徙途中,仍不忘发奋读书。
现在的孩子,发奋读书,是为了将来的人生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那么,司马孚发奋读书是为了什么?
司马孚不是周恩来,绝对不会为东汉的崛起而读书!
为了曹魏的兴起?
司马孚也是个俗人,他应该没有这么伟大。否则,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就非常高了。
说简单点,司马孚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
他的理想是什么呢?
4个字:功名利禄。
所以,当东汉政权日薄西山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跟随曹操。
无论是第一代皇帝曹丕当政,还是第二代皇帝曹叡当政,司马孚在曹魏政权中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曹植,很有才华,恃才放旷,司马孚总是诚恳地劝谏他,可是曹植不听。
司马孚又转而辅助曹丕。
到了曹叡时期,司马孚作为度支尚书,主管曹魏的财政大权。
曹叡说:
“我有司马懿兄弟二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这个兄弟二人,指的就是司马懿和司马孚兄弟。司马孚掌握财政大权,司马懿屯兵关中尚书,与诸葛亮对持。
两兄弟内外共举,成为了曹魏政权的支柱。
司马孚的选择没有错!
可是,到了曹魏政权的第3代曹芳,辅佐大臣曹爽和司马懿斗了那么久,前期曹爽几乎架空了司马懿的权力。
显然,曹爽代表的是他个人的利益,与最初的曹魏政权偏离了核心。
如果曹爽继续压制司马懿,司马懿不改变状况的话,曹爽绝对会清算司马家族,包括司马孚。
这个时候,司马孚所有的理想就有可能成为肥皂泡。因此,司马孚必须和司马懿站在一起!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在高平陵事件中,司马孚的态度了。
功名利禄,说得通俗点,不就是一个字“利”吗?
图:曹髦
再来解释哭曹髦
本来,在曹魏政权最初的时期,司马懿和司马孚两兄弟在政治地位上是对等的,他们兄弟俩是盟友关系。
可是,诛杀了曹爽之后,司马家族的地位迅速上升,一直到后来的废黜曹奂,都是司马懿这一支在壮大。
说得直白点,将来如果称帝,总是司马懿的子孙继承,世袭。司马孚和司马孚的子孙是君臣关系。
司马懿这一支发展得越好,司马孚这一支就会越来越衰。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皇帝不可能让自己的皇城脚下发展出一个盛世的家族!
所以,司马家族废黜了曹魏政权,就打破了司马孚和司马懿本来对等的关系,对司马孚来说,这并不是件好事。
因此,除了高平陵事件外,司马孚基本上没有参与废黜曹魏政权的其他事件。当然,他也没有做有害于曹魏政权的事。
司马孚的内心深处,是拥护曹魏政权的。因为,只有在曹魏政权下,他的理想他的个人抱负才得以实现。
理想实现了,个人抱负实现了,才不妄自已多年寒窗苦读,自己的利益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值!
因此,曹髦被刺杀,司马孚的眼泪并不完全是鳄鱼的眼泪,真实的成份是存在的。
曹操和司马懿
如何能长寿
司马孚哭曹髦,哭曹奂都是真的,他到死都称自己的大魏的老臣,这也是真的。
公元272年,司马孚去世,他的墓碑上只有寥寥几字:
“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
的确,他到死都标榜自己是曹魏忠臣。
他既然到死都记得自己是大魏的忠臣,那他肯定一直记得大魏政权是如何被夺取的?这个忠臣的心里难道不会痛吗?
有人说,他姓司马,没有办法呀。忠国还是忠家?他的后半生,一直都在纠结,在痛苦。
各位,司马孚活了多大的年纪?
93岁!
一个整天在纠结,在痛苦的,整天在感伤逝去的过往的老人,能活到93岁吗?
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
中医认为:七情伤人。
所以,一个能活到93岁的长寿老人,心底绝对是敞亮的。否则,整天纠结,痛苦,回忆,怎么可能活到93岁呢!
公正地来讲,司马孚是个很谨慎的人,他用自己的政治眼光来约束自己的言行,避免在动乱时期踩坑或者被踩坑。
在司马炎称帝后,司马炎赏赐了很多东西给司马孚,包括官位。司马孚是皇帝的长辈,司马炎总是以家人之礼来对待他。
如此受皇帝尊宠,司马孚却不以为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境界不是一般人能够保持的。
司马孚,就不是一般的人。
因此,凭他的几滴眼泪,几句话,就认定他有一颗忠于曹魏的心,是不是太随意了?!
但是,司马孚又是个普通人,是动乱年代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代表。
普通人,有什么特征呢?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攮攮皆为利往”
一个“利”字,道尽了人间的繁华。
司马孚,不是例外的那个人。否者,就不会有人说他纠结了。
曹魏不在了,司马炎还在。
无论司马孚有多不喜,历史已经成了定局。他小心地藏起自己的羽翼,避开所有的锋芒,不再思慕遥远的过往。
余生,慢慢地走。
一走,就走到了93岁。
三少说:
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不能直视的,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忠臣也好,奸臣也罢,司马孚的后半生绝对是豁达的,否则不会活到93岁。
亲,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