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烽火戏诸侯”或只为掩盖‬背后‬真相,那周幽王还是昏君吗?

“烽火戏诸侯”或只为掩盖‬背后‬真相,那周幽王还是昏君吗?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濡目染,说周幽王宠妃褒姒不爱笑,周幽王尝试过很多办法都无法逗褒姒一笑,最后不惜动用烽火台调动诸侯,褒姒看到诸侯手忙脚乱的样子,终于笑了,然而周幽王被犬戎入侵再点烽火台却再无诸侯响应,最终被攻破镐京灭亡了。

“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存在吗?

烽火台

烽火台的最早记载多来于汉简,更多是结合长城的产物,西周时有没有烽火台无法证实,根据描述来看大概率是司马迁根据汉代烽火台联想出来的,因为只有史记的孤证。

周幽王有实力戏诸侯吗?

周以分封治理天下,周作为宗主国必须要有非常强的实力才能压制诸侯国。刚开始周武王作为共主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成康时也能压制住诸侯,之后的周昭王伐楚竟然全军覆没,连周天子昭王也死于伐楚周天子的威信不再。周厉王更不用说改革引发国人暴动,直接导致二十年无天子局面‬。周宣王虽然有中兴之象,但晚年征伐失败,南国之师全军覆没,诸侯已不再如以往尊周天子。周幽王面对的是这样的局面,即没有威望也没有实力去戏弄诸侯。

“幽王说之,为(褒姒)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史记•周本纪》

史记描绘的是诸侯被烽火戏弄不再来了,然而事实情况是周幽王在被攻破镐京前一年还举行了诸侯会盟。

“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

——《竹书纪年》

很显然,周幽王成功举行了会盟,起码说明周幽王的影响力还在,并不是‬史记‬描述‬的‬“诸侯‬益亦‬不至‬‬”

“烽火戏诸侯”为了掩盖周平王勾结外族弑君杀弟的事实

背后的事实非常残酷,西周灭亡的事实就是周平王联合外族反叛弑君杀弟,给周幽王扣这样的帽子会减少周平王行为的关注度,世人都会觉得周幽王昏庸无道才致如此。就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一样,将弑兄杀弟描写的如此详细,却对如何控制李渊语焉不详是同样的道理。

引得外族犬戎入侵,周平王难辞其咎

犬戎(别名西戎)一直是周的心腹大患。

关中平原是周的龙兴之地,而犬戎却紧邻关中,周的战略形势非常不利,重要关隘河西走廊河套平原都在犬戎控制之下,始终受犬戎威胁,周的地理位置让其始终处于对抗犬戎的前线,内需震慑诸侯外需对抗外族。周的历史就是一部征讨犬戎的历史。

“十三年(周成王),王师会齐侯、鲁侯伐戎”。

“冬十月(周穆王十二年),王北巡狩,遂征犬戎”。

“王北征(周穆王十七年),行流沙千里,积羽千里。征犬戎,取其五王以东”。

——《竹书纪年》

如果周穆王之前,周还处于战略攻势,那么之后就一直处于守势,国都镐京多次被入侵,周懿王不堪犬戎侵扰,甚至不得不迁都犬丘。

“七年(周懿王),西戎侵镐”;

“十五年(周懿王),王自宗周迁入槐里(犬丘)”

“十一年(周厉王),西戎入于犬丘”

——《竹书纪年》

再就是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缯及犬戎三面夹击周幽王,最终攻破镐京。周平王引外族入侵本质上跟五代的石敬瑭引契丹入侵没有任何区别,石敬瑭被以“儿皇帝”钉在耻辱柱上,周平王却似乎以“烽火戏诸侯”洗白了,周平王的行为似乎还更加恶劣,引狼入室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弑君杀弟,真正让周天子威严扫地,为了让诸侯承认合法性,赠与了大片土地,结果就是周仅是名义上的天子。

周幽王真的是昏君吗?

“烽火戏诸侯”没有,宠爱褒姒却是事实。

“三年(周幽王),王嬖褒姒”。

“八年,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为太子”

——《竹书纪年》

申国在西周后期任要职,周厉王大臣"申季";且周厉王娶申女为后。周宣王增封申侯,让申侯镇守周的南部重镇,并再次与申国联姻,厉王取申女为后,厉王即位后王位未稳就立即抛弃了这一政策是非常不明智的,尤其是对于多事之秋的西周,直接导致了与申国反目,最终落得身死国灭。

至于重用虢石父为卿士,其实无可厚非,因为周幽王需要增加赋税,这是得罪人的事必须由恶人来做。帝王人才标准《大明王朝1566》说得非常精辟:“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清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浊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不能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幽王用恶人做恶事并无不妥。

从周幽王所作所为只能算是庸君,算不上昏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史记》《竹书纪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烽火,外族,诸侯,周天子,真相,周平王,犬戎入侵,西周,竹书纪年,周幽王,观点评论,诸侯,周平王,犬戎,周厉王,周幽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烽火,外族,诸侯,周天子,真相,周平王,犬戎入侵,西周,竹书纪年,周幽王,观点评论,诸侯,周平王,犬戎,周厉王,周幽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烽火,外族,诸侯,周天子,真相,周平王,犬戎入侵,西周,竹书纪年,周幽王,观点评论,诸侯,周平王,犬戎,周厉王,周幽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