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什么哥舒翰要率领唐军以弱击强?756年7月14日唐玄宗撤离长安

为什么哥舒翰要率领唐军以弱击强?756年7月14日唐玄宗撤离长安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哥舒翰要率领唐军以弱击强?756年7月14日:受到安禄山所率领的部队不断推进的影响,中国唐朝皇帝唐玄宗立刻撤离当时的首都长安。

安史之乱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战役,就是潼关之战。

在安禄山军事实力占优,军队锐气最强盛的时候,10多万唐军却贸然离开潼关进行战略决战,结果一败涂地。

潼关之战的失败,导致唐军固守陕西也难以做到,唐玄宗只能匆匆逃往四川。

奇怪的是,各地勤王的唐军纷纷赶到,这些军队都颇有战斗力,数量众多,形势一片大好。

潼关的唐军似乎应该通过坚守关卡消耗敌人实力,接着联合援军一举将其击溃。

那么,为什么唐军却糊里糊涂的随便决战呢?

这是各方面矛盾积累下来的复杂结果,并不是某一个因素决定的。

我们一点点来看:

第一, 唐玄宗对于军事上的干涉。

解放军名将徐向前曾经说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从古至今用了多少鲜血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一条至理名言。

谁都知道,军事作战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很多将军比如刘备、曹操打了一辈子的仗,到晚年还会因为一点失误,导致满盘皆输,晚节不保。

如果刘备、曹操这种在前线作战几十年的君主,尚且不能有效把握战场的全局,其他君主就更不可能做到。

除了军事作战需要专业军人指挥以外,还有个战机问题。

很多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决战,双方可能备战、行军、小规模作战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然后胜负的关键时刻,可能仅仅发生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

比如著名的野狐岭战役,是金国和蒙古的战略决战。

金国倾全力抽调了40多万大军,蒙古人也集中了10多万人,然而决定战争胜负的仅仅是中路决战的几小时。金国主力比较分散,被蒙古人各个击破。首先是中路完颜承裕率领的主力被蒙古击溃,导致全军失去控制,出现兵败如山倒的局面。随后战争又持续了几天,只是蒙古人在扫尾罢了。此战金国损失20多万主力部队,除了几万人以外的其他军队溃散。金国无法弥补这么大的损失,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古代的通讯不发达,根本就不可能让远在后方的君王进行指挥,这会严重贻误战机。

那么,问题来了。

唐玄宗并没有实际带兵打仗的经验,起家只是靠宫廷政变而已。

显然,唐玄宗同李世民、刘备之流的马背上皇帝,是完全不同的。

唐玄宗不懂军事,就应该交给专业人士去做。

可惜唐玄宗好大喜功、自视又高,每每在关键时候干涉军事,直接反对坚守潼关的战略。

退守潼关的战略,并不是哥舒翰一个人的主意,也得到了大将高仙芝、封常清等人的支持。

这些人都是职业将领,如高仙芝可以说身经百战,哥舒翰也是多次同吐蕃军队决战的老将。

其他名将诸如郭子仪、李光弼,也支持这个坚守的主张:“贼人知道哥舒翰老了而且病很重,而且我们的军队训练不足以应战。贼人派精锐往南占领宛、洛,而其余的人守幽州。我直捣敌人老巢,抓住他们的族人威胁它们投降,就可以得到安禄山的脑袋。倘若潼关的大军出战打败,京城安全出现问题,那天下就完了。”

安禄山拥有10多万兵马,似乎实力较强,其实内部隐患非常多。一来他们是叛军,名不正言不顺,麾下官兵都有二心,不愿意同安禄山绑在一起。必要的时候,他们可以杀死安禄山再次归顺唐朝;二来安禄山纵容胡兵在占领区烧杀奸淫无所不为,引起老百姓的极度痛恨,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三来这些胡人将领生性凶恶残忍,眼中只有利益,时刻都在争权夺利。后来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被自己人所杀,也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一旦战局不顺利,叛军内讧几乎是肯定会出现的,甚至直接从内部瓦解。

哥舒翰等人才认为,只要坚守住潼关牵制安禄山主力,同时让安禄山占领区的唐军不断袭击,最终通过持久战获胜:延至次年正月,叛军前阻潼关,后绝范阳,军食不继,军心不稳。河北诸郡中归附叛军的“唯范阳、卢龙、密云、渔阳、汲、邺六郡而已”。处境困难,进退维谷。于是安禄山迫不及待地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商议转入退却,回守范阳。

安禄山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命令一线的崔乾祐不惜代价速战速决。

崔乾祐反复诱敌示弱,哥舒翰却不上当。

本来一帆风顺,唐玄宗却突然强迫哥舒翰出兵作战,最终导致一败涂地。

第二,将相不和。

唐玄宗要求哥舒翰出兵,大部分原因是杨国忠的鼓动。

李林甫虽奸邪,毕竟还是有些能力的,安禄山对其也有三分畏惧,不敢随便造反。

杨国忠则是个政治流氓,只是靠杨贵妃的裙带关系上位,并没有什么真实才干。

他的各种弱智和报私仇行为,将犹豫不定的安禄山直接逼反。

而杨国忠的仇人有很多,哥舒翰同他也有尖锐的矛盾。

此次开战以后,哥舒翰为了消灭政敌,派人伪造信件污蔑杨国忠手下安思顺通敌,导致后者被处决。

安思顺被杀后,杨国忠极为惊恐。有小人对杨国忠说:“天下兵马尽在哥舒翰之手,如果他率兵西进,那您岂不危险?就算是皇帝也未必敢得罪他,很有可能用你的人头来安抚哥舒翰。”杨国忠耳根子软,立即感到极大的恐惧。于是,他不断在唐玄宗面前说哥舒翰的坏话,试图将他搞掉。

唐玄宗对杨国忠很信任,开始怀疑哥舒翰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就强迫他出兵作战,最终惨败。

哥舒翰是统兵大将,掌握着唐军在关内的主要军事力量,无可取代。

而杨国忠是朝廷丞相,是朝中权臣,双方却能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在敌人大兵压境的时候,将相不和,甚至要弄死对方,打仗不败才有鬼。

第三,节度使制度的反弹。

早在安禄山担任三镇节度使时,大量官员就认为,不能将边防卫戍部队三分之一的兵力,交给安禄山一个人。

唐军是府兵制度,最强悍的部队都在边境卫戍。

国内的军队都是乌合之众,战斗力不高,主要用于镇压老百姓叛乱。而安禄山掌握的就是边防部队,哥舒翰、高仙芝的军队战斗力大大不如敌人,只能退守潼关。

当时军事技术比较落后,防御一方即便官兵战斗力弱,也会有很大优势。

哥舒翰的部队是不能随便用于进攻的,毕竟实力比安禄山的部队差远了。

可以这么说,安禄山手中就是唐朝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一个人完全掌握等于鼓励他叛乱。

唐玄宗不听别人劝告,选择无原则的信任安禄山。

被现实打脸后,唐玄宗转而对所有节度使高度怀疑,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潼关战役之前,高仙芝、封常清兵败洛阳,被迫率部退守潼关,试图进行持久战。

这本来是正常的战略,唐玄宗却怀疑这两人同安禄山一样,拥兵自重。

在索贿失败的监军宦官边令诚诬告下,唐玄宗竟然犯了兵家大忌,也就是阵前杀死大将、阵前更换大将。

两人被杀后导致唐军士气受到重挫,又没有其他将领可以接收,只能委任中风偏瘫的哥舒翰代理。

哥舒翰病情严重,又对这些军队不熟悉,导致出现严重后果。

第四,高估己方实力,对叛军认识不足。

唐玄宗之所以让哥舒翰主动进攻,根本原因是没有把安禄山和叛军放在眼里。

即便北方领土大面积沦陷,唐玄宗竟然还是认为安禄山不足为患。

甚至洛阳被占领后,叛军距离长安已经近在咫尺。

唐玄宗看到很多报喜不报忧的战报,误判唐军还掌握着全局,最多花费一些时间就可以消灭叛军。

这就是唐朝政治腐败的根本性问题。唐玄宗养尊处优久了,身边又是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比如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已经看不到国家、军队的真实情况了。

他做梦也想不到,哥舒翰10多万大军从潼关出击,会被打得只剩下八千人的老弱残兵逃回来。如果唐玄宗知道这点,他绝对不敢让哥舒翰出兵。

说来说去,安史之乱以及哥舒翰的惨败,其实是唐朝体制问题一次矛盾大爆发,是复杂原因决定的。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唐军,作战,军事,潼关,蒙古,哥舒翰,军队,唐玄宗,决战,观点评论,安禄山,唐军,杨国忠,哥舒翰,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唐军,作战,军事,潼关,蒙古,哥舒翰,军队,唐玄宗,决战,观点评论,安禄山,唐军,杨国忠,哥舒翰,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唐军,作战,军事,潼关,蒙古,哥舒翰,军队,唐玄宗,决战,观点评论,安禄山,唐军,杨国忠,哥舒翰,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