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导,春秋战国时更是出现了这种情况。明朝中叶以后,小农经济就呈现出封闭性、自足性,主要可以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因此相对于落后和封闭一些,不过当时人们却能够以此来维系生活。
古时候既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自然是国家的重中之重,李绅在 《悯农》 中写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一首诗词,则显示出粮食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古人也非常注重储存粮食,拥有不少知名粮仓,洛阳就曾出土过隋唐时期粮仓,这粮仓的储量可达到250吨,粮食存放千年还可以发芽,让后人不可思议。
在我们的生活中,粮食是维系生命的基础,我们离不开食物。古时社会比较落后,人民更是要依靠农作物,来得以生存,如若遇到一些自然灾害,没办法提高粮食材料,则会出现饥荒。面对这种情况,不少朝代便有了储粮的意识,因此出现不少粮仓。粮仓在社会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古代甚至有了粮仓,如若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或是大灾害发生时,大家也可以有粮食吃,避免了社会地动荡。在隋朝时期,我国的粮仓应用更达到了巅峰,其实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隋朝是在数百年的战乱之后,建立起来的。这个朝代的战乱过后,刚刚恢复了农业生产,致使粮食储备也大不如从前,百姓人心惶惶。
于是隋朝便开始着重恢复民生,致使农民的粮食产量增加,同时也增加了粮仓的数量。直到隋炀帝时期,粮食产量达到了我国历史的巅峰时期,并且修建很多粮仓,其中最出名的是我们熟知的含嘉仓。含嘉仓位于洛阳,是我国的一座大型粮仓。据悉,隋炀帝曾经用了上万人,才将含嘉仓建成,这个场面十分的浩大,是那个时代的匠心之作。当然,嘉仓建的选址也十分有讲究,是关东和关中的中转仓。
嘉仓建在此地的建立,具有着重要的作用,考古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发现了含家仓的遗址,据悉里面共有400多个粮仓,含嘉仓地储量也高达250多吨,这数量即便是今日也属震撼。但更令人震惊的是,这里面不仅有保存完好的谷物,在经过专家的培育下,这些谷物竟然能够发芽,这便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此后,人们终于了解到含嘉仓能够完好储存粮食的原因:首先,含嘉仓旁边做好了防水工作,但这个地方远离了下水,不容易受潮,选址十分巧妙。
其次,嘉仓建的周围,可以将里面的土层烘干,隔绝了外界的湿气,让土变得坚硬,因此嘉仓建的制作方法非常考究;最后,古人还细心地在含嘉仓中放上了草木灰。草木灰可以隔绝湿气,为含嘉仓再一次地做了防潮工作。种种措施,都能够为嘉仓建阻隔了湿气,让这些粮食完好的保存下来。当时,工人们还进行了一些细微的工程,更令含嘉仓能够完好的储存粮食,使其成为我们的天下第一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这一首诗句中,写尽了在小农经济下,农民们忙碌的场景。我国古代以农业为主,是古代的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将农民的地位提高,出现很多歌颂农民的诗句。这些农民们为国家创造了粮食,让人民安居乐业。
我国的古代,一个国家朝代是否稳定,也与粮食产量息息相关。如若遇到粮食紧缺,会导致灾荒动乱的发生,很容易动摇统治者的地位,一个国家长足稳定的发展,一定要让人民安居乐业,保证粮食产量的充足。当然在军事上,粮食也有着巨大地作用,如果将士没饭吃,哪还有力气行军打仗呢?著名的官渡之战,就能说明粮食在行军打仗中具有的意义。
现今社会,粮食对我们也至关重要,即便有些人想减肥,但如若真断了粮食,也是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因此无论何时何地,粮食都是维持生命的基础。古代君主深知这一点,因此建造了粮仓,储备粮食。含嘉仓是我国的天下第一仓,不仅储备了丰富的粮食,而且还彰显了古人的智慧。
参考资料:
李绅 《悯农》
白居易《观刈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