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重走梁林路独乐寺,始建于唐,因安禄山而得名,已有千年历史

重走梁林路独乐寺,始建于唐,因安禄山而得名,已有千年历史

关于“独乐寺”的发现,始于一张照片。

梁思成先生在文章中写到:“因为没有中国建筑史上重要的重要建筑物的名录,我们对古建筑的探寻就好像盲人骑瞎马。”于是在1931的秋天,梁思成先生在心中规划出了:先去正定、再去应县木塔、接着去赵州桥.......

独乐寺

但,一个偶然冒出来的线索,打乱了梁先生的计划。梁先生的学长杨廷宝在位于北京鼓楼的“公共图书馆和群众教育展览厅”的一楼大厅里,看到一副古老而不同于清朝寺庙的建筑照片——蓟县独乐寺。

独乐寺观音阁

梁先生一眼就被图片建筑上硕大的斗拱而震动,梁先生凭直觉断定,这是一座宋以前的古建筑,必须要去现场调查。

独乐寺斗拱

那是1932年的4月,独乐寺里来了两位年轻的北京人,一位是梁思成,一位是他的弟弟梁思达。他们用从清华大学借到的有限的设备测量、速写、摄影,记录着独乐寺的建筑之美。当时他们的行为一定不被在场人士理解,但他们自己知道,这会是中国古建筑研究和独乐寺研究的篇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梁思成手绘观音阁断面图

时隔32年后,1964年4月的一天,梁思成和林徽因再一次来到了独乐寺,梁思成感慨的说“1932年我来测绘,住在一个小店里,没人理睬,还提心吊胆,真是今非昔比了。”

天津蓟州古称无终、渔阳良好的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让蓟州成为了孕育文化,呵护文明的温床。

独乐寺就坐落于此,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相传始建于唐,后经辽代统和二年重建,是我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

独乐寺外景

独乐寺的存在很显然提高了蓟县的知名度,因为在独乐寺内存在着我国最大的观音立像,而且还是泥塑而成的,因为这个观音立像独乐寺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大佛寺。

当然独乐寺这个名字也有源可溯,这个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安禄山的起兵反唐事件。当时逝世的时候想要当皇帝“独乐”而不愿意“与民同乐”,所以有了今天独乐寺这个名字。

独乐寺内的建筑物以山门、韦驮亭、三佛殿、观音阁、卧佛殿、乾隆行宫等等建筑共同组成。

独乐寺牌匾

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观音阁

在观音阁内矗立着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菩萨头部直抵三层的楼顶,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之为“十一面观音”。

观音阁内部结构图

观音阁内以观音塑像为中心,四周列柱两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其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枋,将内部分成三层使人们能从不同的高度瞻仰佛容。

整个楼阁内梁、柱、斗枋数以千计,但布置和使用很有规律,显示出辽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卓越成就。更为传奇的是,此阁经历28次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

陈明达在分析观音阁的时候,提到了阁的演变,关键也在于平坐。宋代所称的平坐即由早期阁道变化而来。阁道乃秦汉时期连通宫殿之间的高空通道,又是由更早时候的露天栈道(两排柱子相互连接以支撑地板)演变而来。观音阁这一圈平坐,去掉上面的屋盖和柱子,即如栈道,若在柱子上加两椽的屋顶,就是阁道的样子了。

观音阁手绘图(梁思成手绘)

观音阁立于台基之上,屋顶为歇山顶,瓦、鸱吻、脊兽等物,可能为明代重修所配。四角的八根细方柱为乾隆时期修葺的时候所加。与山门一样,在雄大的斗栱支撑下,其屋檐曲线缓和,出檐深远,极为优美。1932 年营造学社第一次考察时,尚未见过唐代建筑的梁思成见了这阁楼,赞叹不已,看惯了敦煌壁画图册里唐代的殿堂与楼阁,终于见到了这唐风甚劲的实物,怎能不激动万分:

壁画所见殿阁,或单层或重层,檐出如翼,斗栱雄大。而阁及门所呈现象,与清式建筑固迥然不同,与宋式亦大异,而与唐式则极相似。 熟悉敦煌壁画中净土图者,若骤见此阁,必疑身之已入西方极乐世界矣。

观音阁平面,小圆圈为柱子(可见上两层外檐柱子相对于下层内收了一点),实线为梁架(图:陈明达《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作制度》)

观音阁上层平面图,平坐在檐柱外(图: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

观音阁如今的台基并不高,当年梁思成看了觉得太矮,从比例上来说不科学,需要等发掘验证。近年文物管理部门考察发现,唐辽时期的地坪确实在现今地面下约 2m 甚或更多,足见梁思成当年的敏锐性。台基前有一月台,上有两花池,如今仅一池留有古柏。

月台上的古柏,相传为唐代所种植

阁楼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从平面布局上看,柱子的分布很规整,外檐 18 根,内檐 10 根。留出中间的区域安放须弥坛与观音像。这种布局即《营造法式》中的金厢斗底槽,也就是用两圈柱子将室内空间划分为内外两部分(即内槽与外槽)。内部有楼梯可登上中层(现已不开放登楼)。

是一面观音

这样的设计正是为了安放高达 16 米的泥塑十一面观音像,整个观音阁就是一个中空的房子,巧妙地将巨像容纳其中。而这尊塑像乃国内现存最高的泥塑,经考证其年代不晚于辽代,元代进行过妆修,可谓是世间罕有的珍宝了。

围绕着观音像,整个建筑在空间上的设计也很有讲究。

从大门走进,第一眼就可以看到正前方须弥坛与观音的下半身,隐约能感知其尺度之大,但又留有想象空间,让人忍不住继续往前。行至内槽,抬头仰观,方被其高大所震撼。观音像微微前倾,日光透过上层平坐照射其脸、胸与右手,与下半身形成明暗对比。观者的目光便立即被观音的面容所吸引,神圣的氛围也就此显现。

而在容纳观音像的垂直空间中,也有变化。中层地板的空口为四边形,上层地板的空口为六边形,而顶部则是八边形的藻井,三种形状,逐层缩小。这种从下往上的变化收束,让整个空间不再单调,也带有很明显的节奏,围绕着观音像,凸显其宏伟与永恒。

图片来自网络

观音像的塑造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路过渔阳,就是现在的蓟县。因为粮草接济不上,陷入困境。李世民心中烦闷,无意中来到一座寺庙,只见庙内香烟缭绕,铜铸神像,栩栩如生,似笑非笑,若有言相告。

图片来自网络

李世民心中一动,便双膝跪倒,向神像祷告:“李世民率兵东征,路过此地,粮草不济,欲借神明贵体一用,待李世民班师之日,当以十倍金身奉还。”祈祷完毕,叩了三个头,随后命人搬倒神像,化成铜水,铸造钱币。以此解救了燃眉之急。

十一面观音

东征还朝之后,转眼就是一年,此事却没人提起。倒不是李世民故意赖帐,而是实有难处。当初因是急于借用铜像,并没细加考虑,便许诺以十倍金身奉还,如今细细一想,诺大一个金像,恐怕用光金库也不够。

李世民画像

唐太宗正为此事忧虑得寝食不安,忽接大臣魏征的奏折,打开一看,原来正是催促皇帝还愿的。言语很是不恭,明明是在责难,上写“昔万岁东征,粮草困窘,曾于渔阳借一铜像,以筹粮草,并许诺神明,一旦班师,即以十倍泥塑金身奉还。

今圣上回銮过载,未践前言,故敢奏闻。臣闻为人主者,上不可失信于天,下不可失信于民……。”李世民心里有病,正怕人说,一见魏征又来揭他的短,不由心内火起,他耐着性儿看看奏折,忽然发现“十倍泥塑金身”,不禁喜上眉梢,拍案称快。魏征所加“泥塑”字,可真正解决了难题。于是李世民马上发下诏书,营建独乐寺,重塑观音像。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观音像。

独乐寺山门

观音阁

北京距离独乐寺,约100公里。如今路途平坦,导航精准,从北京到达独乐寺只需短短的2个小时。

可是1931的北平,九一八事件爆发,天津局势一度混乱。那时没有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便利的交通,甚至连安全都无法保证,可是梁思成先生还是在一片混沌之中发现了“无上国宝”独乐寺。

独乐寺山门

谈起古建筑,我们或许会因时间久远而深感陌生,但倘若我们将它具象到独乐寺、云冈石窟、应县木塔、赵州桥,就会发现,古建筑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在历史长河的流荡中,经过漫长的时间洗礼,无不凝结着灿若星辰的中华文明,传承着恢弘壮观的古典之美。

暑假来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同时,我们一起去寻根中华文化,“重走梁林路”跟随大师的足迹,体验历史的厚重。下一篇,我们一起走进“重走梁林路——山西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梁思成,建筑物,柱子,斗拱,千年,梁林路,先生,时候,独乐寺,见闻记录,梁思成,李世民,观音阁,观音像,独乐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梁思成,建筑物,柱子,斗拱,千年,梁林路,先生,时候,独乐寺,见闻记录,梁思成,李世民,观音阁,观音像,独乐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梁思成,建筑物,柱子,斗拱,千年,梁林路,先生,时候,独乐寺,见闻记录,梁思成,李世民,观音阁,观音像,独乐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