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河南发现隋唐粮仓,仓内粮食经过千年仍未腐烂,还能发芽

河南发现隋唐粮仓,仓内粮食经过千年仍未腐烂,还能发芽

隋唐时期是我国较为稳定的时代,随着南北朝混战的结束,整个国家进入平稳发展时期,百姓终于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不用担心随时到来的战乱,而我国的农耕事业也得到巨大的发展,正如李绅在诗中写道“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是普通人对于丰收的期待。

我国古代是传统的农耕王朝,粮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至官僚下至百姓几乎都有自己耕种的田地,正是这样全民耕种的氛围才保证了封建王朝的延续,让华夏文明得以传承。而隋唐时期囤粮的观念更是十分盛行,朝廷在各地都有大量的粮仓。河南就发现一座隋唐时期的粮仓,仓内的粮食经过千年仍未腐烂,还能发芽。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一手结束了数百年的南北朝混战乱局,完成了统一大业。而后隋炀帝杨广便上位,许多人只知道杨广是著名的暴君,却不知他对国家也有许多贡献,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国内各地建设粮仓。

彼时中国的农耕已经进入较为发达的时代,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国内的粮食产量更是一年比一年高,为了储存每年余下的粮食,杨广在全国建设了多个大型粮仓,其中最大的当属洛阳的含嘉仓。含嘉仓占地面积四十三万平方米,处于隋王朝京城的东部,内含大量的粮草,被称之为天下第一粮仓。

建成之后含嘉仓一直正常使用,即便来到唐朝时期依然是粮食重地,朝代变更,但是中原王朝始终将含嘉仓视为重中之重。直到南宋时期,宋王朝已经无力再占据北方的大片土地,被迫迁往南方,虽然整个王朝对于粮食依然有着极大的需求,但他们甚至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位于洛阳的含嘉仓只得选择放弃,就这样含嘉仓走下了历史的舞台,结束了自己数百年的使命。

含嘉仓就这样一直被掩埋在地下,已有千年之久。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展开了大范围的考古行动,根据对史料的研究发现了洛阳的这座大型粮仓,对于我国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因此国家多次派遣相关专家前往探查,希望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经过长时间研究探查后,终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发现了含嘉仓的入口,得知此事的专家十分兴奋,立马向国家申请了大批的考古队前往此地,在专家的指引下工程队开始了施工项目,最后在里面发现多达287座粮仓,这样的发现足够惊人。

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60号仓库中发现的情况,这里竟然还有一部分粮食完好无损,只是看上去有些发黄,但是无论手感还是味道都和新鲜粮食相差不大,更让人咋舌的是这些粮食取出来第二天后就发芽了,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成功结果。

而植物生长需要特定的环境,长期封闭在地下显然并不符合常理,这些粮食的反常也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大家都对这个现象表示好奇。为了解答这个疑惑,国内很多专家都前往含嘉仓一探究竟,希望弄明白里面蕴含的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大家终于得出了结论,导致这样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这个粮仓选址十分优秀。杨广在这里建造粮仓必然是多方探讨的结果,这里的地势比周围都要高上许多,而且土地十分干燥,这也造成含嘉仓地下几乎没有湿气,漫长岁月下来粮仓里面的粮食基本处于干燥储存,也就避免了由于潮湿导致的腐朽。

另一个原因在于仓库的墙板极为讲究。虽然洛阳周边有一些河水,但是这些墙板足足有四层,每一层都采用的不易进水的材料,同时提前将周围土壤的水分烘干,保证其干燥性。除此之外各层模板之间还夹杂着一些杂物,避免湿气的进入。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才造成了含嘉仓内粮食能保存千年之久。

得知真相之后,许多人都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设计。虽然古人的智慧值得肯定,但现代科技的发达是远超古代的,人们幸福的生活更是古人难以想象的,而今的幸福生活是因为总有一群人心怀志向,辛勤付出,在不用担心粮食储存问题的现代,我们仍需记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参考资料:

《悯农》

《朱子家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我国,地下,国家,时期,洛阳,杨广便,粮仓,千年,王朝,研究,观点评论,嘉仓,含嘉仓,粮仓,杨广,粮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我国,地下,国家,时期,洛阳,杨广便,粮仓,千年,王朝,研究,观点评论,嘉仓,含嘉仓,粮仓,杨广,粮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我国,地下,国家,时期,洛阳,杨广便,粮仓,千年,王朝,研究,观点评论,嘉仓,含嘉仓,粮仓,杨广,粮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