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智谋双绝的房玄龄,为李世民奔走一生,其儿子房遗爱却参与谋反

智谋双绝的房玄龄,为李世民奔走一生,其儿子房遗爱却参与谋反

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赐房玄龄》李世民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如繁星般数量众多的朝代中,官吏层出不穷。这些官员中,有励精图治的人、也有以权谋私的人、有只顾保全自身的人、同样也有刚正不阿、一心为国为民的人。

而唐朝的无数官吏中,一代名相房玄龄最让人钦佩仰慕。出生乱世、投奔明主、屡使奇计、匡扶社稷,唐中期的贞观之治由李世民开启,但盛世同样也有房玄龄的一份功劳。正所谓“励精图治贞观岁,凌阁英名万古扬”。

一、出身名流,初露锋芒志向恢宏

公元581年,北周权贵杨坚决定起兵、改朝换代。都城长安风起云涌之时,齐鲁古城临淄依然一片大好春光。清河房氏自六世祖房湛便定居临淄城,因为房家人向来出仕为官、一心为民,因此不仅是当地名副其实的簪缨世家,同时也在百姓之中颇受爱戴。

房家此时的掌权人是房彦谦,577年之前,房彦谦一直任职于广宁王高孝珩手下,577年后,内外交困的北齐覆灭,房彦谦不愿做贰臣,于是赋闲在家。

当杨坚率领部下逼迫北周静帝禅位的消息传到临淄时,房彦谦正与叔叔房豹商议好儿子的姓名——“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在前途迷茫的天下局势中,他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柳暗花明,拨开重重薄雾,匡扶天下。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就是日后的唐朝第一贤相——房乔,字玄龄。

新帝即位,房彦谦不得不应召进京任职。长安城里,从黄口小儿到弱冠少年,房玄龄逐渐长大成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也为了完成自己入朝为官、匡扶天下的愿望,18岁的房玄龄选择参加隋文帝杨坚所新设的科举考试。

这场考试持续了五天,监考之人正是房玄龄的叔叔高孝直。五天的时间中,陆续有考生完成试题走出考场,但原本被高家与房家寄予厚望的房玄龄却迟迟不见动静。直到最后结束的锣鼓声响起,房玄龄才不紧不慢的走出。

高孝直一直担心这个小辈的考试情况,于是在房玄龄出考场之时便秘密使人询问情况。谁知房玄龄只是对叔叔派来的人微微一笑,没有更多言语。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的态度,让高孝直不禁对好友感叹:“我观察的人多了,没有能超过房玄龄的。这是个治国的人材,只可惜啊,我看不到他出人头地了!”

二、命途多舛,隐居上郡心忧国事

放榜之时,房玄龄果然一举中士,成为了东宫官吏。“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也许是上天也嫉妒房玄龄的才华,所以直到房玄龄28岁,他的人生都十分坎坷。恩师去世、被卷入皇位争夺风云、多次被贬谪……隋炀帝的二儿子杨广用各种手段夺来皇位,而房玄龄则被一贬再贬,最后作了河西上郡县的一个小功曹。

上郡距离长安甚远,房玄龄眼看着自己离政治中心愈行愈远,再加上油然而生的思乡之情,心情不免低落,幸好此时他的新婚妻子卢绛儿还陪伴在身边。在房玄龄将自己关在书房暗自叹息时,卢绛儿会耐心开解他:“好男儿不必拘泥于一时得失,夫君你自有雄韬伟略在胸,又不缺才华,哪日得逢明主,便会东山再起的!”

房玄龄感激于妻子的开解,于是也就放宽心,与卢绛儿经常出行游玩,见识上郡的名山异水,甚至结交了当地河阳寺的孤悬僧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上郡风平浪静,而长安却波谲云诡。

杨坚在位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杨广即位后,其骄奢淫靡的作风很快掀起了全国上下的一致不满。唐国公李的儿子李渊是隋朝两代皇帝的近臣,深得信任,向来是皇室的忠实支持者,但是隋炀帝上位以来多疑嗜杀,多次贬谪李渊,大有对其下手之意。为了保全自身,李渊只能暗自收集兵马粮草,祭祀隰城唐叔虞祠,起义之事已然箭在弦上。

这日,房玄龄再次携妻子来到孤悬僧人处,正是谈论此事,两人面对而坐,回忆隋文帝的功绩,不由对其子隋炀帝更生怨言。房玄龄谈到兴头上,对孤悬直言不讳道:“新帝如此作为,天下覆灭只是顷刻间的事情!即使没有李姓人起义,也会有其他人反对隋帝……”

话音未落,一个身影便从佛像后闪出,原来是一个年轻人。

这年轻人自来熟地坐在房玄龄与孤悬僧人旁边,接上房玄龄未尽的话语:“反隋者众多,但是能成功者怕是不多,如今李渊大将军公然反抗隋帝命令,之后便不会像杨谅一般轻易投降,对你我这种想要施展拳脚的人而言,会是一个好去处。”

房玄龄点头赞同,一番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个年轻人就是杜如晦。此时的房玄龄,还未意识到这个杜姓的年轻人会成为他之后人生的重要挚友,他们未来会成为了李世民的“房谋杜断”。

三、得逢明主,才华施展杖策随龙

公元617年,房玄龄先将自己的妻儿送回大兴城,自己则独身前往渭阳投奔李氏父子。在渭阳临时军府,房玄龄与李世民一见如故,两人促膝长谈了三天,李世民看重房玄龄出色的文韬武略,对他礼让有加,立刻让他担任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9月份,李氏集团在取河东与过龙门路直取关中这两项决策上发生分歧,房玄龄对李世民献出自己的计谋,概括为“两从之”——即既要让李渊派兵监视河东地区,又要进驻关中。十一月,李渊彻底占领了长安大兴城,立下一个傀儡皇帝隋恭帝。

此时隋炀帝在江东仍有一些臣子拥簇,却对如今天下分裂的情况已无力回天。部下反叛不断,隋炀帝最终身死他人之手。李渊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逼迫隋恭帝禅让皇位于自己。这是公元618年,李渊此时53岁,而房玄龄所效忠的主公李世民则被李渊封为秦王。

房玄龄与杜如晦这一对谋士随秦王李世民一起入住了秦王府。击退薛氏、统领陇右军骑……房杜两人用自己的谋略为李世民赢得了李渊的赞许,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在李氏集团中的地位。秦王李世民势力的逐渐壮大与房玄龄与杜如晦的辅佐离不开关系。

公元619年,北方的刘武周对新建立的李唐政权发起了进攻,房玄龄跟随主公李世民转战东西,出谋划策。十月,李世民原本想在山西新绛与刘武周相互对峙,然而房玄龄劝说李世民慎之又慎。刘武周乃是外线作战,唐军虽然优势更大,却同样也有薄弱之处。

房玄龄提议让李世民以静制动、牵制敌军,以不动应万变。刘武周及其合作者宋金刚与李世民等人对峙几月后,因为粮饷的后勤物资运输路线已被切断,于是死伤逃散过半、自行投奔了突厥,李世民又取得了这一场大战役的胜利。对抗刘武周胜利后,李世民带着自己的谋士们返回长安接受封赏并休整。

7月的长安正值仲夏,嘈杂的蝉鸣为严肃的长安城增添了几分鲜活的气息。房玄龄的夫人卢绛儿怀孕刚刚分娩,而房玄龄此时正在李世民处商量军事。他们两人既是上下属又是很好的朋友。因此得知房妻生产的消息,李世民毫不客气地问房玄龄:“这次你们家是弄璋之喜,还是弄瓦之喜呢?”

房玄龄平时素来稳重,此时获得喜讯,却失去了以往那种过于端正的样子。他连连抚摸自己的胡子道:“弄瓦,弄瓦。”

李世民听了也随即笑开,“这是你的第一个女儿,我将这冠上的一颗宝珠赠予给你,听说它能避邪恶。”房玄龄见到李世民如此器重自己,更加感激不尽,二话不说给自己的女儿起名叫奉珠,心中坚定了对秦王李世民的追随之心。

四、风雨欲来,先发制人匡扶社稷

武德九年6月份,李世民的两个兄弟李建成与李元吉与他的矛盾愈演愈烈。李世民向来以军功立身,随父亲李渊南征北战,功劳赫赫。太子李建成性格温敦,而齐王李元吉则性格暴躁,眼见朝廷之中支持李世民的声音越来越大,两个人终于按耐不住想要对李世民的谋士集团下手。

他们想要动手的人,首当其冲的就是房玄龄和杜如晦。李建成曾经对齐王李元吉说道:“秦府幕僚中最可畏者,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而已。”正因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几天后的朝会上演了一出好戏,他们诬告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虽然表面看上去为人正直,但却私下暗藏民女、欺压百姓。

唐高祖李渊一开始并不相信两人的说辞,但李建成与李元吉早已准备好人证、物证,几个民女一到大殿上,便开始哭诉房玄龄与杜如晦两人对她们的压迫。在活生生的证据面前,李渊只好下令将房玄龄与杜如晦逐出秦王府,回家闭门思过,不得私下会见秦王。

除去了李世民的两个得力帮手,太子与齐王便想要直接集结军队,取了李世民的性命。然而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东宫之中有李世民的眼线,已经提前将这个消息告知李世民。没有了房玄龄与杜如晦的辅助,李世民只好与自己的其他武将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共同商量此事。

此刻已是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李世民与众人商量无果,只好请长孙无忌暗中将房杜两人送来。房玄龄与杜如晦穿上道士的衣服潜入秦王府,一见到李世民,房杜两人便直接跪下哭泣道:“我们不知道主公有难,还请主公诉罪。”

李世民将两人扶起,急忙询问对策。房玄龄坐定后,思虑良久,才正色对李世民说道:“每个朝代都会有危难时刻,只有真正的明君才会挺身而出、匡扶社稷,太子已然失德,主公您向来南征北战,为国家立功甚多!太子与齐王逆天而行,一定会失败。成败在此一局,我们必须先发制人,在玄武门处设置兵马一举拿下太子与齐王!”

李世民明白了房玄龄的意思,原本还怀有一丝亲情顾虑的他终于下定决心,让自己的士兵提前潜伏在玄武门的树林之中。等到李建成与李元吉拍马来到此处,一声令下,两人头颅立即落地。那一天,玄武门血流漂橹,等到唐高祖李渊等来尉迟敬德,才知道太子与齐王已然身死。

除去了来自自己兄弟的威胁,李世民的行事风格更加果断,在房玄龄的提议下,他用强硬的手段让唐高祖在几年后禅位于自己。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论功行赏时,李世民将房玄龄列为自己的第一功臣。

即使是在朝会上,李世民也会时不时发出感叹:“玄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对于我而言,就像是萧何对于刘邦,没有玄龄,我恐怕早已身死他人之手啊!玄龄的确是有安定社稷之功!”

贞观4年,房玄龄取代了长孙无忌的位置,成为尚书左仆射,总理全国行政事务。虽然位居高位,房玄龄却从来不玩忽职守。他明达吏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审定法令……这些功劳众人有目共睹,因此全国上下一致称他为良相。

五、披肝沥胆,一代名相终至辉煌

贞观22年,此时房玄龄已然70岁高龄。受早年劳累所影响,他已然病入膏肓,只能卧病在床修养。李世民感念这位良臣将相的辅佐,频频派名医为其医治,甚至亲临探望。但房玄龄的病情始终回力乏天。临终之时,房玄龄不禁再生忧叹,他语重心长对自己的儿子说:“如今天下太平,但我最担心的却是皇上……”

房玄龄的一番话还没说完,眼泪便流了下来。李世民听说了这件事,急忙从宫中赶来,握手与房玄龄诀别。

一代名相房玄龄,终于与世长辞。从总角小儿到七十老翁,房玄龄用他的一生谱写了一段唐王朝传奇。凌烟阁永不撤下的房玄龄画像,证明了其一生的赫赫功绩。

虽然房玄龄去世后,其子房遗爱在653年,参与谋反,坐罪赐死。但房玄龄的功绩永远不会被外物所抹灭。没有房玄龄殚精竭虑、忧心操劳的谋算,也就没有后来唐朝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可以肯定的说,他与李世民相互成就。

“黄阁三十年,清风一万古。”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位一代名相将会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房玄龄,隋文帝,房彦谦,李世民,一生,长安,天下,儿子,上郡,杨坚,观点评论,房玄龄,李渊,李世民,李元吉,杜如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房玄龄,隋文帝,房彦谦,李世民,一生,长安,天下,儿子,上郡,杨坚,观点评论,房玄龄,李渊,李世民,李元吉,杜如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房玄龄,隋文帝,房彦谦,李世民,一生,长安,天下,儿子,上郡,杨坚,观点评论,房玄龄,李渊,李世民,李元吉,杜如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