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也并非那种不明事理,背信弃义之人,何况注定要是不信守承诺,背后遭人戳脊梁骨也是必然的事,关键是兄弟之间哪有那么多的意外呢,起初两者也算得上统一战线上的盟友了,与其称之为抢,还不如直接将其定性为暂时借用。
算不得承诺,仅仅是因为宁王朱权被逼无奈的选择
当时朱元璋为了巩固大明王朝,所以也分别委派自己的儿子们驻守边关,当时的宁王朱权就驻扎在大宁,尽管朱元璋最后将皇位传给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但是纵观朱元璋对于儿子们的重视程度,对于宁王朱权,还有燕王朱棣,无疑都是极其宠爱的,当然这里仅仅是以势力范围作为考量依据,在朱允炆上台之后,积极主张削藩是好事,但在当时由于操之过急,方法和手段引起了叔叔们极大的反抗与不满情绪,确实欠佳。
朱允炆的战略性失误,最终导致了宁王与藩王达成统一战线
起初朱允炆听从了大臣们的建议,就拿削藩这件事而言,先挑软柿子捏,对于那些势力范围不大的5个藩王先开始动了刀,也正是基于此,才让其中较大的藩王燕王朱棣,乃至宁王都惶惶不可终日,何况当时宁王手下兵强马壮,没多久就已经被诏入皇宫,如此种种行为都进一步让燕王朱棣警觉起来,尽管当时的藩王们都没有想要反叛的意思,但是朱允炆此举显然是要把叔叔们逼着造反,就在宁王朱权还犹豫之时,燕王朱棣果断出手了,在胁迫之下,让朱权交出了手中的兵权,此时也正是承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的由来。
承诺就是玩笑:一山不容二虎,一国岂能有两君?
只要是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江山社稷怎么能有两个人说了算?宁王朱权也并非是那种不明事理之人,事成之后,他仅仅是简简单单要求朱棣给自己封王划地,也并没有和朱棣争执,非要平分天下,毕竟就拿平分天下这事来说,纵观我国数千年历史,也没有一个皇帝敢做出如此荒唐之举,皇权分裂就意味着地位不保,如此显而易见的道理,宁王乃至燕王都心知肚明。
宁王后来得以善终,其实也算得上在另一方面成为天下之君
自知大势已去,在政治方面争不过朱棣的同时,宁王朱权很识相的选择接受朱棣的安排,随后便淡出政治官场,专心研究文学造诣,反而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同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我国历史上道教修养极高的学士,他为后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皆来自于著书立说,不仅著成了道教专著《天皇治道大清玉册》,还有历史学著作《汉唐秘史》,乐理曲集《神奇秘谱》,涉猎广泛的他,甚至对茶道颇有研究,著有《茶谱》一书。
毫无疑问,朱权算得上善终之人
在71年的人生岁月当中,经历大明六朝,最终的结局也算是功德圆满,尽管在此期间有人怀疑他有造反一说,但由于没有确凿的证据,再加上当时朱棣也并没有深究,此事也就不了了之,朱权的这一生,尽管在政治上没有达到大成,但他的学术研究堪称大明典范,同样也由于他对我国历史所做的贡献,在精神层面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值得让后世探究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