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如果不是唐玄宗,高仙芝他们守得住潼关吗?直接提前结束安史之乱

如果不是唐玄宗,高仙芝他们守得住潼关吗?直接提前结束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有一个转折点我们都知道是潼关失守,当时是因为唐玄宗强迫高仙芝他们主动出战,结果导致唐军大败,潼关失守,唐玄宗仓皇出逃长安,可谓狼狈至极。而且让战局变得更加恶化,此外又导致自己的爱妃杨贵妃被杀,可以说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时如果不是唐玄宗做出错误的决策,高仙芝他们坚守潼关的话,可以说安史之乱根本不会扩大,也不会持续长达七年之久,提前结束安史之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根据的。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杂种胡出身的安禄山联合契丹、室韦、突厥等胡族一起组成十五万叛军,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向唐玄宗开战。当时唐朝承平日久,民不知战。并且唐军的部署也非常有问题——外重内轻,边军的实力太强,关内军队的实力太弱。

因而当叛军一出,河北州县便望风瓦解,当地官员或逃或降,仅仅才一个月,唐朝政府在河北的州县就全部沦陷。如此严峻的军情奏报传到长安后,唐玄宗的第一反应居然是不相信!怀疑是不是安禄山的政敌在造谣。并且唐玄宗还反复强调,安禄山是他的干儿子,怎么可能会造反?

然而现实情况就是如此,不久后,更多的奏报如雪片般地传到长安,每一张奏报就如一个耳光,啪啪地打在唐玄宗的脸上。安禄山造反一事确成事实,唐玄宗的面子瞬间挂不住了。于是,唐玄宗紧急召来宰相杨国忠商议应变之策。

这一对昏君奸臣的应对措施是:调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东都洛阳;调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领兵东征。封常清和高仙芝都是盛唐名将,玄宗调他俩平叛,理论上是非常合理的。

但问题是,玄宗早先不相信安禄山造反,错过了调兵遣将的最佳时机。因此封常清和高仙芝实际上都是光杆司令出征,平叛士兵都是现招的,基本没有战斗力。天宝十四年十二月,唐朝平叛大军在洛阳被叛军击溃。安禄山占据唐朝东都洛阳,而唐军则只能退守潼关,闭关自守。

当时,唐朝精兵不在,封常清和高仙芝此时闭关死守,等待西北援军到达后再反攻,可以说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然而,唐玄宗等不了,因为东都洛阳自唐朝建国之后就没有失陷过。现在在他的手上给弄丢了,他的脸上无光。

于是,唐玄宗督促封常清和高仙芝出战,封高二人自知以现有兵力无法击败安禄山,便据理力争。结果他们两人这一争,立即受到了唐玄宗的怀疑。当时唐玄宗已经彻底失心疯了,他认为既然干儿子安禄山能谋反,封常清和高仙芝凭什么就不会谋反?

越想越怕的他,就派了一个死太监过去,以“失律丧师”之罪,将封常清和高仙芝处斩于潼关。封、高二人被杀后,洛阳的安禄山简直要笑死了。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昏招都能干,看来唐玄宗是真的糊涂了。摊上这么一个愚蠢的老家伙,他要是不能杀入长安,他都对不起老天爷啊。

几天后,安禄山为了鼓舞士气,他便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与唐玄宗分庭抗礼。称帝的那天是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距他造反的时间,仅仅才过去了一个半月。听说安禄山称帝,唐玄宗的那张老脸更加挂不住了,他表示自己要亲征,要亲自宰了安禄山那个胡种。

然而,大家心里明白,玄宗已经70岁了,一把年纪的老骨头还怎么可能亲征?所以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到了当时在长安闲居,腿脚不太好的名将哥舒翰身上。哥舒翰听说唐玄宗要征召自己,他当时就泪流满面,感觉这就是个送死的差事。于是他就推说自己腿脚不好,无法出征。

唐玄宗听说哥舒翰不愿意去,就派平日里跟哥舒翰关系还不错的杨国忠去劝。哥舒翰经不住杨国忠的嘴炮轰炸,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但是哥舒翰提了要求,就是前线的事情由他说了算,朝廷不能干预。玄宗为了让哥舒翰尽快出征,当时就答应了。

天宝十五年正月,哥舒翰拖着一副半身不遂的身体,和八万从河西、陇右调回的精锐唐军就到了潼关。(哥舒翰守潼关时,他麾下是有精锐部队的)当时潼关有10多万封常清和高仙芝留下来的杂牌部队,再加上哥叔翰带来的8万精锐部队,总兵力约20万,要略微高于安禄山的15万叛军。

安禄山听说哥舒翰来了,就让其子安庆绪试探性地对潼关发动了一次进攻。潼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再加上哥舒翰当时手上有精兵。安庆绪率兵猛攻潼关,其结果自然是被哥舒翰击退。其后一段时间,哥舒翰与安禄山沿潼关一线对峙,双方整整耗了五个半月。

当时关中并不缺粮,就算再这么耗五个月时间,唐军也不会垮。但是唐玄宗要脸,长时间的对峙让他心急如焚,如果哥舒翰不能迅速平定叛军,他的皇帝位置就不稳固。并且唐玄宗此时也开始怀疑上了哥舒翰,认为哥舒翰也有造反的可能性。

于是,唐玄宗就催促哥舒翰进军,出潼关跟安禄山决战。安禄山听说消息后,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三门峡市),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玄宗下旨令哥舒翰弃险出战。

唐玄宗接到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后,果然中计,他忘了当初的承诺,遣使强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哥舒翰见玄宗不守信用,就上书玄宗说:安禄山久习用兵,此时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我如若进兵,正好中计。

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且叛军暴虐无道,已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到了那时,我再攻打他便可不战而擒。

但是,唐玄宗和杨国忠却不听,他们了两个都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连续遣使催哥舒翰出战。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只得率部出关。如果说出关之前,责任在唐玄宗,那么出关之后,责任就全在哥舒翰了。因为前面说了,哥舒翰是有精兵的,兵力还不少,足足有8万人。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病废在家,上藉其威名,且素与禄山不协,召见。拜兵马副元帅,将兵八万以讨禄山。并仙芝旧卒,号二十万,军手潼关。——《新唐书》

也就是说,虽然哥舒翰新兵多精兵少,但不至于都是新兵。并且如果从账面上看,其实他不怕安禄山。因为安禄山当时也没多少兵力。他的一部分叛军主力在河北,由史思明统帅,正在被郭子仪和李光弼暴揍;安禄山自己带着几万人在洛阳,哪里都不去。

为了殿后,他又在开封留了几万精兵,也是哪都不去。但是灵宝之战,哥舒翰居然就败了,败的是彻彻底底。不仅十多万新兵全军覆没,就连八万河西、陇右精兵也全军覆没。

灵宝大败后,哥舒翰想回长安请罪,因为当时河西的第二波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他只要平安回去了,并且皇帝不杀他,他还能在潼关继续跟安禄山死磕。

岂不料他的部将火拔归仁是个二货,居然欺负哥舒翰腿脚不便,把他双腿绑住,整个人丢在马上,当作投名状送给安禄山。后来火拔归仁把潼关送给叛军,等叛军攻入潼关后,玄宗还可以坚守长安,等待各地勤王的军队。

然而玄宗不敢守长安,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就往剑南道逃命去了。由于唐玄宗不战而逃,整个关中的唐军,以及赶往长安的唐军立马崩盘。大家都认为唐玄宗大势已去,没戏了。于是便有了后来的马嵬驿之变和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登基,遥尊玄宗为太上皇的事情。

所以总的来说,潼关被攻陷之前,唐军的整体形势并不算差。如果哥舒翰不出战,被动的安禄山。而唐军之败,与其说是打不赢叛军,倒不如说是唐军各个心怀怪胎,自己把自己作死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高仙芝,洛阳,唐朝,长安,叛军,潼关,封常清,哥舒翰,唐玄宗,观点评论,安禄山,唐军,高仙芝,潼关,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高仙芝,洛阳,唐朝,长安,叛军,潼关,封常清,哥舒翰,唐玄宗,观点评论,安禄山,唐军,高仙芝,潼关,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高仙芝,洛阳,唐朝,长安,叛军,潼关,封常清,哥舒翰,唐玄宗,观点评论,安禄山,唐军,高仙芝,潼关,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