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时勉:涉嫌气死明仁宗,得罪大太监王振,三进监狱,为何能善终

李时勉:涉嫌气死明仁宗,得罪大太监王振,三进监狱,为何能善终

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突然病重。他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愤愤不平地对大臣说:李时勉在朝堂上侮辱我!

当天晚上,朱高炽就去世了。

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登基之后,听说了这件事,勃然大怒,要砍了李时勉。

危急万分之际,李时勉说了一句话,不仅打消了朱瞻基的怒意,还让朱瞻基转怒为喜,给他官复原职。

那么,这个李时勉,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把朱高炽冒犯成这样?

他对朱瞻基说了什么,居然可以转危为安?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历经七朝、三进监狱、得罪过3个皇帝,却依然可以善终的忠直老臣。

01、寒门学子

李时勉的名字,叫做李懋,“时勉”是他的字。不过,在古代,有少部分人不以名,而是以字行于世,比如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名字实际叫做唐寅,“伯虎”是他的字。

李时勉,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他出生的时候,明朝才建立了6年,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这批人,就是新生的大明王朝的未来。

当时,科举,是寒门之子入仕的最佳途径。李时勉5岁就启蒙读书,从小就刻苦学习,天冷了,就用被子把脚裹起来,再塞进桶里,继续坚持学习。

朱棣登基之后第二年,寒窗苦读20多年的李时勉,终于考上进士,开始了官宦生涯。

李时勉性情刚强耿直,甚至有些执拗,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心。这让他的仕途,并不那么顺利。

02、惹怒朱棣,一进监狱

1421年,这对明朝而言,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前一年,朱棣不顾群臣的反对,把明朝的都城,由南京改为北京。想不到,才过去几个月,刚建成不到百日的三大殿,就被一把火烧了。

三大殿,是紫禁城里最重要的建筑。而明朝,又是一个讲究天人感应的时代,天旱了,雨下多了,地震了,皇帝都要检讨,是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导致上天降下惩罚。

三大殿刚刚建成就被烧毁这种大事,更是导致了人心惶惶。人们纷纷猜测,这是上天示警,北京不该做明朝的帝都。

就连笃定了北京必须是都城的朱棣,都免不了心虚,赶紧让群臣上书,陈述他的过失,以挽回天意。

刚正不阿的李时勉,立刻上书,洋洋洒洒地提出了15条意见。其中,就包括朱棣最为敏感的,不该营建北京城。

毕竟,北京城的营建,在当时实在是耗费过多,平民的负担太大,都快要吃树皮了。

这次的上书,大多是反对迁都,朱棣看了就来气。看到李时勉的意见,又是这种陈词滥调,朱棣当场脸就黑了,把奏折狠狠地摔到了地上。

过了一会,朱棣气消了,又把奏折捡了起来,发现李时勉接下来说的是,不敢让外国进贡的人群居在朱棣身边。

啪的一下,奏折又被扔了。朱棣想要的大明王朝,是万国来朝,当然见不得这种言论。

又过了一会,朱棣又沉默地,把李时勉的奏章捡了起来。

因为,他发现,李时勉的15条建议,除了这两条实在不合他的心意之外,其他的,讲得还挺有道理的,直接切中了要害。

后来,李时勉的很多建议,都被实施了。

当然,不包括朱棣看了就生气的这两条。

没过多久,李时勉就被人诬陷,进了监狱,在牢里关了一年多。

史书上没有明说,李时勉入狱,和这次上书反对迁都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他入狱的时间点,实在是太巧了。

朱棣刚刚下令,敢再说迁都之事的,一律惩处,绝不饶恕,并把之前反对的一批大臣花样惩处。

史书没有明说李时勉是因为什么被诬陷,这多半就是朱棣的借题发挥。

03、“气死”朱高炽,二进监狱

李时勉蹲了一年多的监狱,在“三杨”之一杨荣的保荐之下,才官复原职。

2年后,朱棣去世了,太子朱高炽继位,一登基就宣布,自己要广开言路,鼓励大臣虚心纳谏。

刚直的李时勉,把这话当真了。

他把自己的建议,一股脑地写在了奏折里。言辞过于击中要害,把朱高炽气得不轻。

朱高炽当即把李时勉召到便殿,质问李时勉奏折里的言辞。

即便是面对皇帝,李时勉也毫不退让,在答辩中振振有词,绝不服软,气得朱高炽让武士拿金瓜来击打他。

李时勉被打断了3根肋骨,被抬出宫殿的时候,差点没命。

朱高炽见李时勉不服软,于是继续收拾李时勉,把他改任为交趾道御史,命令他,每天要审查一个案件,还要提交一份报告。

李时勉拖着重伤,日日坚持上奏。3天后,实在等不到李时勉改口的朱高炽,直接把他扔到了锦衣卫的监狱里。

按理说,李时勉断了3根肋骨,身上到处都是伤,在监狱里,又不能看大夫,很难活着走出监狱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锦衣卫千户正好到这座监狱里视察,看到李时勉,大吃一惊。

这个锦衣卫千户,曾经受过李时勉的大恩。他冒着触怒皇帝的危险,偷偷地叫来医生,给李时勉治伤,还给李时勉弄来了海外的疗伤灵药,对他悉心照料。

就这样,李时勉在监狱里,保住了一条命。

而此时的朱高炽,已经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了。

他本来就身体肥胖,当太子的时候,又被打压了20年,终于登基了,便放飞自我,沉迷声色。

他在见过李时勉之后,怒火攻心,很快就病重垂危。

临终前,朱高炽依然对李时勉耿耿于怀,对身边亲近的大臣愤愤不平地说:李时勉在朝堂上侮辱我!

就在说完这句话的当天晚上,朱高炽就与世长辞。

根据史书记载,朱高炽在这次病发之前,都还在照常工作,看不出身体有什么异常。病倒之后,仅仅3天,就不治身亡。

他的死因,是千古之谜。而从他在临终前对李时勉的态度来看,李时勉的上书,即便不是他发病的直接原因,也是重要的导火索。

毕竟,朱高炽身体肥胖,在明朝的医疗条件之下,在气急败坏中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实在是太正常了。

李时勉,有气死皇帝的嫌疑。

04、朱瞻基问罪,官复原职

朱高炽去世之后,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登基,也就是明宣宗。

朱瞻基实在太忙了,先是从南京一路躲避二叔朱高煦的追杀,回京继位,接着就要处理朱高煦造反的事,御驾亲征,可以说是焦头烂额,一时之间,顾不上监狱里的李时勉。

等到有人在朱瞻基面前提起李时勉的事时,已经是一年后了。

朱瞻基一听,勃然大怒,叫人把李时勉绑来,他要亲自审问。

使者离开之后,朱瞻基越想越气,又派人去传达新的命令:这人不用来见我了,直接推出西市斩首。

然而,第二波使者,是从端西旁门出去的。

而第一波使者,则是绑着李时勉从端东旁门进来。

两拨人马一东一西,正好错过。李时勉阴差阳错地,被绑到了朱瞻基面前。

朱瞻基远远地看到李时勉,就指着他破口大骂:你这个小臣,居然敢冒犯先帝。你到底对先帝说了什么?快快从实招来!

李时勉跪在地上,只说了两句话,朱瞻基的脸色就变了。

他说: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谅暗中不宜近妃嫔,意思是,朱高炽尚在孝期,不应该亲近、宠幸嫔妃。

当时朱高炽的父亲朱棣,去世还不到一年。而压抑许久的朱高炽,等不到出孝期,就迫不及待地和后宫嫔妃卿卿我我。

这在古代,是不孝的表现。而明朝的皇帝,标榜“以孝治天下”。这种事,对朱高炽的名声,实在是太坏了。

更何况,朱高炽身体过于肥胖,连马都骑不上,走路都要人扶着,这样的身体状况,在后宫纵欲过度,对身体的损伤,实在是太大了。

李时勉这是把朱瞻基和其他大臣不敢对朱高炽说的话,都帮他们说了出来。

皇太子不宜远左右,指的是,朱高炽不该让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朱瞻基离开北京,到南京去。

这戳中了朱瞻基的痛处。

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一直有很多人反对,主张把都城再迁回南京。朱高炽虽然不敢说话,但是他的心里,也是这个想法。

朱棣一去世,朱高炽就把北京改为“行在”,意思是,皇帝临时驻扎的地方,并把南京重新改成京都。

不过,南京的宫殿还没收拾好,于是,朱高炽暂时留在北京,并以南京地震需要太子镇守为由,让朱瞻基先去南京打头阵。

但是,朱瞻基既不想离开北京,也不希望明朝的都城迁回南京。

他跪在朱高炽面前,痛哭流涕,苦苦哀求,恳请朱高炽让他留下来,朱高炽却不为所动。

想不到,朱瞻基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到达南京不久,还没安顿好,就收到了朱高炽病重驾崩的消息。

他千里迢迢地奔回北京继位,路上还要面对二叔朱高煦的截杀,凶险无比。

听到李时勉当时曾经为自己说话,朱瞻基的心里,稍微好受了一点。

朱瞻基让李时勉继续说下去。李时勉不急不缓,把奏章上说的话一一列了出来。

朱瞻基听得连连点头。他觉得,李时勉说的,实在太有道理了。

他对李时勉说:你真是忠臣啊,真是太难为你了。

当场就给李时勉官复原职。

等到第二波去传令直接直接把李时勉退出去斩首的使者找不到人,回来复命的时候,发现李时勉居然已经穿戴好官员的衣服,站在皇帝身边了。

04、得罪王振,学生请命

朱瞻基去世之后,太子朱祁镇登基,也就是明英宗。

朱祁镇宠幸大太监王振,还恭恭敬敬地把他叫做“先生”。王振在朝堂之上,可以说是一手遮天,还可以左右皇帝的想法,大臣们都争相讨好他,管他叫做“翁父”。

这些讨好王振的大臣,自然不包括李时勉。

有一次,王振去视察李时勉的国子学的时候,李时勉按照接待普通宦官的规格,对王振相当平淡。

平时走到哪都被追捧、鼻子朝天的王振,哪受得了这个,当即怀恨在心,想要报复李时勉。他到处收集李时勉的过错,却一无所获。

李时勉,实在是太正直了。

不过,王振还是找到了整李时勉的机会。

有一次,王振随手折了国子监藏书阁前一棵树的枝条。王振知道之后,立马以李时勉私自砍伐官树的理由,带了一批人和枷锁,气势汹汹地来到国子监。

当时的李时勉,正在给学生批改试卷,看到来者不善的王振,依然从容不迫地把试卷改完,并当场宣布了学生的成绩,才不急不缓地走了出来,直面王振。

李时勉为人正直,在学生中很有威望。学生们一看到自己的先生被这样对待,顿时炸锅了。

他们集齐了一千人,来到皇宫门口,高声大喊李时勉是冤枉的。

面对这样的阵势,王振怂了。

这时,曾经被李时勉帮助过的国子监助教李继,找到了孙太后的父亲孙忠,把这件事告诉了他,请求他出面帮忙,释放李时勉。

孙忠把这件事告诉孙太后,孙太后又把这件事告诉了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立刻就把李时勉无罪释放了。

李时勉第一次进监狱,是由杨荣保荐,才能官复原职;第二次进监狱,是他曾经帮助过的锦衣卫千户暗中帮忙,才能在监狱里活下来;第三次进监狱,是他教导的学生,和他帮助过的助教,同心协力,才让他被放了出来。

从这些事,我们可以看出,李时勉非常乐于助人,人缘也非常好,才会在困难之际,永远有人帮助。

05、土木之变,悲痛去世

1447年,73岁的李时勉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终于得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的批准。

启程回老家的时候,有近3000人给他送行,一直送到船上,看着船驶出去很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然而,正当李时勉颐养天年的时候,一道晴天霹雳,震惊了他——瓦剌犯边,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在土木堡惨败被俘。

悲痛的李时勉,即便远离庙堂,依然忧国忧民。他派自己的孙子李骥去到北京,上书请求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并把被俘虏的朱祁镇迎接回来。

朱祁钰坚守北京,打退瓦剌之后,特地下圣旨表彰李时勉。然而,此时的李时勉,已经去世了。

他没能看到明朝的边境重归太平,朱祁镇从瓦剌归来。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06、写在最后

李时勉这一生,在朱元璋时代出生,历经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7个皇帝,得罪过朱棣、朱高炽、朱瞻基3个皇帝,和王振这个一手遮天的宦官,被3次关进监狱。

要不是运气好,他早就死在监狱里了。

然而,他的刚强和正直,从来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明史》对他的评价是: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他用一生的行为,诠释了这句话的意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李时勉,奏折,明朝,皇帝,王振,明仁宗,朱棣,北京,时候,知识科普,朱高炽,李时勉,朱瞻基,王振,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李时勉,奏折,明朝,皇帝,王振,明仁宗,朱棣,北京,时候,知识科普,朱高炽,李时勉,朱瞻基,王振,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李时勉,奏折,明朝,皇帝,王振,明仁宗,朱棣,北京,时候,知识科普,朱高炽,李时勉,朱瞻基,王振,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