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代农民的功名意识:底层农民的“进阶”之路

唐代农民的功名意识:底层农民的“进阶”之路

唐代是一个社会风气和大部分朝代都不一样的朝代,唐代的民风开放,对各个地方的人文习惯都能很好地接纳,所以唐代人能很快的接受全新的事物,不会出现清朝闭关锁国的情况,唐代农民和之前的农民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们是极具自我思想的群体,能够结合当下的政策选择自己的做法,他们不单单学习先辈的优秀思想,还用一些个人经验总结出适合当下的思想。

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农民只知道耕田劳作,唐代的农民是有着很强的功名意识的,他们是不想要屈于农民这一阶层的,想尽办法迈入上一阶级,结合当时的政策制度,处于底层的农民想要迈入上一阶级,当兵就成了他们的办法。

唐前期的军功情结

1.军功政策的形成

这样的制度就凸显了百姓服役的义务性。不过唐代的百姓还是很想去当兵的,因为唐代的军功政策对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是很有诱惑力的,有功勋战绩的人,不管地位如何都有奖赏,不仅仅对自己有好处,对子孙后代的地位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这就让很多底层阶级的百姓都希望通过在战场上杀敌来提升自己家庭的地位。如果在战场上死亡,朝廷还会有人前来吊唁,追赠官职,让他的儿子或者兄弟继承。这样的制度让百姓们当兵的欲望越来越高,还有许多文人通过诗文的方式表达出唐人想要在战场上立功的想法。

唐朝地域辽阔,前期局势动荡,和邻国多有战争,所以需要大量兵源。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唐朝政府才会出台各种奖励军功的政策,但凡在战场上立功的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都会加官进爵,而且还能有更多的永业田,不仅仅是自己,连带自己的家人都能提升社会地位。

这样的政策让很多百姓都希望通过当兵立功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社会地位,这就激起了百姓当兵的热情。但是这样的当兵激情给一些女性带来不小的阴影.

但是由于农民从军具有义务性,很多时候都是不得不去,在家料理家事的女性一般都是一边期盼着丈夫能够立得军功归来,提升家庭地位,一边盼望丈夫能够平安归来,哪怕没有立下军功。所以唐朝前期的农民从军既有功利性,又有义务性。

农民当兵也是有对立面的,他们一边想要通过当兵赢取功名,从此飞黄腾达,让自己和家人的社会地位能够提高,一边害怕当兵,害怕死于战场,受苦受难。

唐后期的军功情结

到了唐朝后期,很多制度开始变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均田制不再严格执行,这就导致很多农民没有耕地可种,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逃离家乡,四处奔波,这就让能够服役的人数大大减少。

这样当兵的义务性就没有了,但是这种情况让当兵的功利性大大提升,在当时难以谋生活的大环境下,当兵成了百姓们谋生的方法,百姓们的军功意识变得更强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军队,不管是国家招募的正式军还是私下的起义军,每个人当兵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

百姓们选择当兵有以下几个原因:

1.士兵地位变化

2.士兵需求量大

唐代并不是一个太平的时代,唐代的邻国经常来犯,而且唐代的统治者“志在四夷”,统治心极强,四处征战讨伐,这就导致战争比较频繁。

3.唐代的统治阶层尚武

唐代的统治者更加宠爱武官,在唐代武官比文官的升职机会更多,更受皇帝青睐。由于上面的种种原因,底层阶级的百姓宁可有生命危险,也要去当兵搏一搏,一旦立下军功,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就会和之前大不一样。

在军队中也是存在阶级的,如果能够提升自己的地位,就可以指使一些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做事,但是很多百姓都是被免除贱籍之后就不能上战场了,大多数都是被一些军官使唤,为统治者提供乐趣,能够立下战功的机会变得少之又少。

一般他们在夺权或者起义中是最容易提升自己的地位的,经常跟随在统治者身边,经常会被要求去做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在夺权或者起义成功之后,身为统治者的重要随从,可以被授予官职,社会地位一下子就被提高了。

1.唐朝后期的政策变化

到了唐代后期,很多情况都和刚刚建立唐朝时不同,所以很多政策不在严格执行,有的更是被废除,能够做官不只有当兵这一条路,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当官,一般的商人阶级就可以通过科举制度加官进爵,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但是科举的要求是很高的,底层阶级的穷苦百姓是很难参加的,而且一般的穷苦百姓不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尤其是这种并不会有太大可能性的方法,他们是一定不会去选择的,这也就导致商人阶层社会地位越来越高,贫苦百姓的社会地位很难改变。

在安史之乱之后,国库空虚,为了能够填补国库的空缺,渐渐地就形成了买官的方式,这就让不少人能够通过买官步入朝廷,这样就会让地位高的人越来越高,地位低的人越来越低。

不少地方商贾人士和官僚勾结,以钱求职,虽然这样的方法比起军功入仕来说要慢一些,但是战场上情况危险,军功也不是一般人就能够轻松立下,对于商人们来说,这样的方式是比较轻松安全的。那么底层阶级的百姓就只能通过军功入仕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虽然危险,但是机会多,也比较适合他们。

总结

到了唐朝后期,因为战争增多,国库空虚,给了商人买官的机会,大部分商人都会选择买官进入官场,这种方式虽然不快而且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安全指数要比当兵高。

而且一般商人买官只是想要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不打算掌握实权。战场上虽然危险,但是当兵是底层百姓入仕的最可靠,也是最快的出路,是底层百姓向上流动的主要方式。

所以一个地方想要吸引百姓去做什么,一定要对此作出相应的政策,要结合义务性和功利性,让百姓们有利可取,这样才会让百姓们自愿去做,甚至是赶着去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士兵,功名,底层,地位,唐代,意识,政策,百姓,军功,义务性,观点评论,阶级,唐代,社会地位,百姓,军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士兵,功名,底层,地位,唐代,意识,政策,百姓,军功,义务性,观点评论,阶级,唐代,社会地位,百姓,军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士兵,功名,底层,地位,唐代,意识,政策,百姓,军功,义务性,观点评论,阶级,唐代,社会地位,百姓,军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