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代一个藩镇就能打得契丹俯首帖耳,为何到宋代能压制中原百年?

唐代一个藩镇就能打得契丹俯首帖耳,为何到宋代能压制中原百年?

导读:这么说有点田忌赛马的意味,无论民族也好政权也把都有客观的兴衰规律。在唐朝时契丹仅仅处于部落联盟时代,在突厥和大唐之间摇摆反复。由于契丹是时有反叛,所以在唐朝末年被卢龙藩镇刘仁恭一系打的溃不成军。而在范阳、卢龙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时,麾下曳落河精锐骑兵也有不少契丹战士。所以说在唐一朝,仅凭河北一个藩镇就可以压制契丹。而随着契丹迭剌部的耶律氏家族兴起,耶律阿保机登上契丹大汗位置时唐朝已经灭亡。契丹在耶律阿保机的率领下崛起建国,可以说契丹迎来了民族的巅峰。而此时中原王朝可以说是自秦以降外战最软弱的王朝北宋,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即便大辽即将被灭国的时候,童贯率领20万北伐大军依然被北辽小朝廷耶律大石率领的契丹两万残部给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在两个历史阶段契丹不同的表现,下文我们详细阐述一下原因。

第一、兴衰周期

民族也好、政权也罢都有自然客观的发展规律,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大唐、契丹还是宋朝都概莫能外,都可以遵循这个规律。富庶强大的隋唐承接南北朝,经过长期的融合在魏晋时期儒雅的华夏文明融入彪悍的基因所以早就了隋唐的强悍。尤其是在大唐200多年的国祚中,几乎年年都有征战。俗话说百战出精兵,尚武精神支撑的大唐军地加上战争的淬炼几乎是无敌的存在。更何况大唐雄厚的国力支撑着唐军在铠甲和兵器的装备(比如陌刀等),更让唐军如虎添翼。在应对处于部落联盟时期的契丹自然绰绰有余。

到雄才大略的耶律阿保机登上大汗之位,才改变大汗选举制为世袭制。这才有了政权的雏形,契丹政权建立。有了稳定的政权契丹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才逐渐凝结,此时大唐已经消亡中原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动荡不安的分裂阶段。所以从后晋开始契丹就屡屡介入中原王朝的更迭,所以契丹自己建立了对中原王朝的心理优势(甚至可以操后晋天子废立)。这种心理优势在数次击败大宋签订《澶渊之盟》后一直得到了延续。

唐朝庞大的国力支撑着战士的自信,这种舍我其谁的霸气是屡屡击败外敌的信心来源。这个强烈的民族自信可是实现奇迹,举两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这个道理。1、与唐可以并列的汉朝时期,北匈奴郅支单于杀了汉朝的使者。匈奴单于也知道闯祸了,急忙逃到西北边境。如果汉朝发兵要跨越数千公里耗资巨大,但是陈汤就敢凭借西域几千战士矫诏西域各国出兵一举击杀北匈奴郅支单于。陈汤在此战后喊出了那句豪言壮语“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2、大唐王玄策在出使过程中使团被中天竺所掠夺,这么一个五品小官就敢从吐蕃借兵一举攻灭敌国。

契丹在辽国200年国祚中空前强大

契丹民族在建立辽国后,迎来了民族的高光时刻。根据《辽史》记载辽国版图“复原万里”:东北至今库页岛;西到阿尔泰山;南部幽云、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在占领幽云十六州以后,大辽版图宜耕宜牧非常富庶。辽国为了治理中原汉族和其他游牧民族,创造性的开创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幽云传统耕种依旧延续原来的生活方式;游牧民族按照传统方式游牧。

所以大辽贵族过起了定居城市生活,大辽兼备农耕文明和游牧特性。军队既有游牧民族的彪悍,又有农耕民族的勤劳和对于攻城经验的积累。所以让宋军非常的头疼,所以大辽得以延续209年的国祚。

前文我们曾经详细叙述过陇右都护府对大宋的重要性。北宋版图先天不足:在北方没有幽云做屏障,自从后晋儿皇帝石敬瑭把幽云割让给契丹后从契丹到中原就一马平川;在西北随着西夏建国,大宋不但失去了河西走廊与西域贸易的通道;而且河西陇右幽云等优良战马的产地的丧失,直接制约着大宋成建制的骑兵部队的组建。所以宋朝不得不依靠南方马组建骑兵,但是南方马的耐力、爆发力以及耐病能力都远远不及北方良马。

除此之外,大宋为了防止前唐藩镇割据的弊病采用了重文轻武的策略。武人没有地位,即便是狄青这样文武双全的枢密副使都被文人挤兑的忍气吞声。在他们看来只有东华门唱名才是好男儿,但是他们怎么没有想到没有强大的国防大宋再富庶也不过更加引起辽国的觊觎而已。

小结:

综上所述,以上这几方面的原因可以诠释契丹在大唐和宋朝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大唐的强大和宋朝的软弱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压制,大唐,契丹,民族,国力,时期,唐朝,部落,政权,中原,观点评论,辽国,大唐,阿保机,契丹,藩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压制,大唐,契丹,民族,国力,时期,唐朝,部落,政权,中原,观点评论,辽国,大唐,阿保机,契丹,藩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压制,大唐,契丹,民族,国力,时期,唐朝,部落,政权,中原,观点评论,辽国,大唐,阿保机,契丹,藩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