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造反的第二年,安禄山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还会持续八年之久?

造反的第二年,安禄山就死了。为何安史之乱还会持续八年之久?

唐朝的辉煌盛世,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开始,持续了整整23年的"贞观之治"。那个时代,唐朝繁荣昌盛,被世人誉为"天朝上国",各国纷至沓来朝贺。

然而,这个巅峰时刻最终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唐玄宗在开元盛世之后,国家长时间处于平和安稳的状态,这渐渐导致他开始变得懒政怠政。正是因为他疏于政务,安史之乱最终爆发,国家陷入了彻底的混乱。

回首往昔,唐朝的国力强盛,如今却遭受如此不幸的变故,令人不禁叹息。安禄山率领叛党挑战唐朝的统治,渴望自立为国家之主。安禄山曾是唐玄宗最信任的大将军,威震一方,然而他为何突然发起兵变呢?

而这场叛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两年间,却被自己的儿子所杀。这突如其来的权力争夺为何持续了长达八年之久呢?最终,谁能在这场突发的权利之争中获胜呢?

在大唐盛世的初期,为了保护疆土的安宁,唐玄宗聚集了众多军队,以维持边疆的稳定。唐朝的杰出将领安禄山在边境地区率领着三支精锐部队,多年来,他们守卫着边疆,让百姓安享太平。唐玄宗对安禄山非常信任,他视其为忠实的臂膀,将一切军事之事都交由他负责。

然而,唐玄宗未曾察觉到一场危机正在悄然逼近。多年来,唐朝的边疆军力逐渐积聚,兵员过剩,而中央政权却变得日渐脆弱。这种不平衡的局面,孕育了祸乱的种子。

同时,安禄山与当时的丞相杨国忠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在朝堂上,将相之间的和睦相处被视为国家的重要基石。然而,安禄山以自己在边疆的战功为借口,逐渐获得了唐玄宗的深厚信任。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他竟公然称杨贵妃为自己的母亲,这引起了杨国忠的不满。

岁月匆匆,唐太宗时期倡导的勤俭节约的传统价值逐渐随风消逝,而安禄山则极尽奢华、挥金如土。他独揽大权,将政务交由李林甫处理。杨贵妃对李林甫倾注深情,然而,这个人却是一个压制言论、排斥忠良、贪图私利的小人。唐朝逐渐走向衰败,国库空虚,军力岌岌可危,而普通百姓则沉浸在日益贫困的境况中。

终于,在天宝末年,安禄山和史思明携手发动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暴乱,这便是后来被称为安史之乱的叛乱。他们企图背叛唐朝,篡夺皇位,这一事件也成为了唐朝从盛世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然而,年迈的唐玄宗听到关于安禄山叛乱的消息时,竟将其视为他人出于嫉恨而故意造谣!他迟迟不肯采取行动平定叛乱,结果导致安禄山迅速占据了先机,而中央地区却沦为战火蹂躏的苦难之地。

时至安史之乱即将波及中央,唐玄宗终于苏醒过来,决定亲自率军征讨叛乱。然而,安禄山早已经准备多年,秘密地在背后筹备军队,又岂会轻易罢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唐玄宗过于沉溺于享乐,如今已经年过七旬,而安禄山却倾尽国库,令百姓四散流离,唐玄宗如何能与之抗衡!

然而,作为唐朝的皇帝,唐玄宗并不甘心被动地等待,他派遣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领兵平叛。然而,封常长期驻扎在西北地区,对中原地势了解甚少,最终遭遇惨败,甚至失去了东都洛阳。

唐玄宗本以为胜利已近在眼前,但当他得知封常的失败消息时,怒火中烧,认为封常无能,一气之下剥夺了他的官职,将其贬为平民。

唐玄宗决定派遣安西都护副使高仙芝领军征讨安禄山,并特别要求封常前往军中协助作战,希望他能够弥补之前的失误。封常深知自己在上一次战斗中的惨败,因此他对于军事行动变得更加慎重。他与高仙芝商定,认为此刻应该稳守潼关,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进攻。

然而,当唐玄宗得知封常和高仙芝没有立即出击,迟迟未能夺回东都洛阳时,他感到异常失望和愤怒。对于失去重要城市的愤懑之情无法压抑,唐玄宗急于取得胜利,以挽回唐朝的颓势。在他心中,东都洛阳的重要性无与伦比,它是王朝的象征,失去它就意味着王朝的尊严和荣耀遭受了重大损失。

因此,唐玄宗下令发出几道紧急的圣旨,催促封常和高仙芝立即发兵夺回洛阳。他对两人的犹豫和拖延感到不满,希望他们能够意识到时机的紧迫性,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

面对唐玄宗的催促,高仙芝决定勇敢地向皇帝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以军事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坚持认为稳守潼关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高仙芝虽然知道这样做可能会得罪皇帝,但他深信自己的责任是保护国家和人民,不能为了一时的胜利而冒险。

他上表奏章,详细阐述自己的战略考虑和风险因素,努力说服唐玄宗。他用理性和军事学问论证,希望皇帝能够明白他的观点,并采纳他的建议。然而,高仙芝未曾料到,这一举动将触怒唐玄宗,激起他内心的愤怒和无法容忍。

唐玄宗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无法容忍下属对自己的决策提出异议。他对高仙芝的抗议感到愤怒和愤懑,视其为对皇权的蔑视和不忠。在一时的盛怒之下,唐玄宗下令处决高仙芝和封常,并将他们的首级公之于众,以示警戒。

然而,唐玄宗未能意识到这个草率的行动正中了安禄山的下怀。安禄山一直渴望篡位,唐朝中央地区本就空虚无力,缺乏强大的将领来守卫。唐玄宗竟然在双方交战的关键时刻杀死了两位重要的将领,这简直是为安禄山送上了最好的机会。

安禄山喜出望外,他意识到这是天赐的机会,让他的计划更加容易实现。他立即在洛阳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自封为帝,建立了大燕政权,对唐朝中央展开了进一步的攻势。

唐玄宗听闻这个消息后,愤怒填胸,决意亲自率军征讨安禄山!然而,朝中文武官员们纷纷投来疑虑的目光。唐玄宗已经年事已高,人们开始怀疑他是否还能够为国家做出有效的贡献。这种困惑萦绕在朝堂上空,唐玄宗的决定似乎有些令人费解。

在这个紧要关头,唐玄宗的目光转向了哥舒翰,他被视为唯一可以胜任这个艰巨任务的人选。然而,哥舒翰却并不愿意接手这个麻烦事。对他来说,封常和高仙芝的失败并非没有取胜的可能性,他们的失利可以说是唐玄宗自己的过错!哥舒翰深知要对付安禄山并非易事,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

他明白唐玄宗现在焦急如焚,迫切地希望出兵征讨安禄山。然而,他也知道如果唐玄宗亲自前往前线作战,可能会因一时冲动而做出令人后悔的决策。哥舒翰内心深感担忧,因为他深知这个战役的重要性,它将决定着唐朝的命运。

然而,国家正处于危急之时,哥舒翰最终不得不勉为其难地前往前线。他深知必须避免重蹈封常和高仙芝的覆辙,因此他向唐玄宗提出了一个条件:在战斗期间,他将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唐玄宗全身心地追求胜利,他已经无法顾及其他,他只希望有人能迅速出征,将安禄山消灭,夺回洛阳,重振唐朝的威严。

哥舒翰急忙赶往潼关,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长达五个月的时间里,尽管他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但他成功地阻止了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进攻。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唐玄宗无法再袖手旁观:这场叛乱已经肆虐了数年,国内外纷纷议论纷纷。

如果不迅速平息叛乱,他这个年迈的君主恐怕将成为安禄山的猎物!此外,如今哥舒翰指挥着二十万大军驻守潼关,若他心怀叵测,又有谁能抵挡住他呢!

,一系列的圣旨接连传来,催促着哥舒翰率军出征。哥舒翰深知形势的严峻,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迎战。然而,就在战斗即将开始之际,哥舒翰的忠诚副将却背叛了他,将他擒获并献给了安禄山。潼关瞬间失守,安禄山和他的党羽们士气大振,嚣张气焰更盛。

这一连串的惨败完全归咎于唐玄宗的指挥不当。随后,他竟然舍弃了长安,带着心爱的杨贵妃逃离了都城。士兵们被激怒至极,禁军们发动叛乱,残忍地屠杀了杨家一切后代,杨贵妃在马嵬坡上悲惨地丧生,这便是备受人知的“马嵬兵变”。

此事之后,唐朝内外陷入了彻底的混乱与分崩离析的状态。整个国家陷入了无政府的混乱,人们的心灵四散飘离,无力抵御外敌。

唐朝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国家陷入了衰败的深渊。唐玄宗统治下的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如同过去的美梦,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破碎。国家内部的腐败问题渗透到了每个角落,政治黑暗笼罩,军队失去了均衡,百姓的生活也变得艰辛。

安史之乱爆发八年的战乱,这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唐朝内部长期困境和动荡的必然结果。安禄山的叛乱只是引爆了这场暴风雨的漩涡。战火席卷了整个国家,百姓们被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社会秩序岌岌可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禄山,国家,高仙芝,盛世,唐朝,封常清,叛乱,边疆,唐玄宗,安史之乱,故事传记,安禄山,高仙芝,潼关,哥舒翰,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禄山,国家,高仙芝,盛世,唐朝,封常清,叛乱,边疆,唐玄宗,安史之乱,故事传记,安禄山,高仙芝,潼关,哥舒翰,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禄山,国家,高仙芝,盛世,唐朝,封常清,叛乱,边疆,唐玄宗,安史之乱,故事传记,安禄山,高仙芝,潼关,哥舒翰,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