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张太后是怎么样的?和《大明风华》中描述的一样吗?

历史上真实的张太后是怎么样的?和《大明风华》中描述的一样吗?

历朝历代都有后宫、外戚乱政的事例,唯有明朝没有。朱元璋吸取前朝教训,立下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为了保障规矩得以实施,后来的朱家子弟娶的都是出身平常的小家碧玉,家族没有势力,不能形成外戚集团,干政的后宫女子也就很少。

(《大明风华》里的张太后)

一众安于宫中生活的后妃中,张太后是个例外,她是明朝极其少见的杰出女性政治家。具有极佳的政治头脑,在夫死子亡后辅佐年幼的孙子朱祁镇登基为帝,重用贤臣,成为大明王朝实际上的掌控者。

张太后的政治才能不下于吕后和武则天,尤为难得的是,虽有吕、武之能,却没有她们贪恋权力的欲望。她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帮助孙子守好祖上传下的江山,如此就能对九泉之下的丈夫和儿子无愧于心。拥有极权执掌天下的过程中,她没有迷失自己。

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大明风华》里,最让我无法接受的就是对于张太后的胡编乱造。真实的张太后,对家人约束极严,甚至严苛到不公平的程度,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家族谋私利。

她的父亲张麒,死后才被追封为彭城伯;

她的大哥张昶,是跟着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的功臣,立过卓越功勋,朱高炽数次想要为他加官进爵,都被她劝阻了,只袭了父亲张麒的彭城伯之爵;

她的二弟张升,参加过北平保卫战,又跟着朱棣数次深入大漠,论功早该得爵位,却被她压了下来,大臣们看不下去,一再举荐张升,她全都否决,直到后来张昶死了,张升才被封为惠安伯。

《大明风华》里那个贪婪跋扈的张克俭,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张家没有这样的子弟,张太后更没有这种兄弟。

剧中张克俭掌管互市,四处劫掠关外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终逼反了瓦剌。我认为这一情节是《大明风华》最大的问题,犯了根本性的错误,依剧中的逻辑,瓦剌发动战争似乎情有可原,瞬间把国仇家恨拉低到了某个具体的纨绔身上,格调立刻下降。

而一直维护张克俭的张太后,仿佛成了土木堡之变的元凶,背了个大黑锅。实际上瓦剌侵扰明朝,最本质的原因是想从明朝获利,和个人行为没有关系。

为了突出女主孙若微的优秀,这部剧不顾史实,肆意乱改,张太后、胡善祥被硬生生黑化。我们能说什么呢?只能说还好自己略懂一点历史,否则就被编剧当成智障了。

前面说过,张太后掌权而不贪权,随着孙子的逐渐长大,她也逐渐退回内宫,所以朱祁镇没有任何理由杀她。如果张太后把孙子当傀儡,朱祁镇的亲信太监王振早没命了。

张太后看出王振不是个好人,数次训斥他,有次还差点令女官杀之,刀都架到脖子上了,朱祁镇一再求情,张太后就放过了王振。

这位王振,后来撺掇着朱祁镇御驾亲征,又指挥失当,导致几十万明军覆没、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向来被视为导致土木堡之变的罪人。

虽然很可惜张太后没有诛杀王振,但也能从这件事情看出张太后对皇帝朱祁镇的尊重,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想法而违背孙子的意愿。

那为什么张太后没有阻止朱祁镇亲征呢?因为那个时候她已经过世几年了。朱祁镇之母孙氏还活着,可她显然没有《大明风华》里那么厉害,压根阻止不了。

总之,朱祁镇没有任何理由杀祖母张太后。如果他那样做了,必将面临天下臣民的口诛笔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风华,明朝,张太后,朱祁镇,历史,瓦剌,王振,大明,孙子,张克俭,观点评论,张太后,朱祁镇,王振,张升,大明风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风华,明朝,张太后,朱祁镇,历史,瓦剌,王振,大明,孙子,张克俭,观点评论,张太后,朱祁镇,王振,张升,大明风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风华,明朝,张太后,朱祁镇,历史,瓦剌,王振,大明,孙子,张克俭,观点评论,张太后,朱祁镇,王振,张升,大明风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