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苏轼和秦观的师徒对决,各自写下一首同名词,这一次秦观赢得漂亮

苏轼和秦观的师徒对决,各自写下一首同名词,这一次秦观赢得漂亮

公元1078年,已名满天下的苏轼见到29岁的秦观时,就称其有宋玉、屈原之才。两人一见如故,同游了无锡、湖州等地。这段时间的苏轼就像一个老夫子一样,劝秦观要好好读书,要考上功名。可是秦观连试了两次,都名落孙山。这可把苏轼急坏了,到处给他说情,最后甚至找到了老对头王安石。给掌权的王安石又是写信,又是当面说情,最后秦观如愿。从此便拜苏轼为师,成为了“苏门四学士”之一。

论豪放词,秦观自然是无法与苏轼媲美的;但论婉约词,秦观的水平其实并不在苏轼之下。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对师徒的对决,当年两人各写下首同名词,这一次秦观赢得漂亮。词名叫《千秋岁》,当年秦观因被贬伤感不已,于是以此词抒写心中愁苦。此词一问世便受到众人的追捧,3年后远在琼州的苏轼读完此词,也是感慨万千,忍不住回了他一首,却输得很彻底。让我们先来看看秦观的词作:

《千秋岁》

北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词的上片由春景入手,寄情于景。水边沙洲,春寒消尽,花影疏乱,流莺啼啭,这是一幅凄美的春景。而此时的人是飘零无依,衣带渐宽,与白去悠悠相对,与暮色沉沉相依。这几句写景时用的是纯白描,一句一景,有动有静,有虚有实,而最后由景及人也转得自然流畅,不可谓不高明。

词的下片由今忆昔。年少时他与一群才俊同游,那时候的豪情到如今早就没有了,只留下铜镜中的憔悴不堪。最妙的是最后一句,由人再回到伤春,与首句遥相呼应。以落花欲愁,再加上“万点“的量词,缠宛凄侧。不得不说秦观在寄情于景上是很有一套的,全词由伤春写到伤怀,转得自然,写得灵动,确实是大手笔。

同样被贬多年的苏轼读到爱徒如此凄婉之作,也是颇为心伤的。于是他的《千秋岁》也是一曲愁苦之作,只是豁达的苏轼还是不失信念的,让我们来品一品:

《千秋岁·次韵少游》

岛边天外, 未老身先退。 珠泪溅,丹衷碎。 声摇苍玉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能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词的上片是牢骚之语,对于自己的被贬,苏轼心中也是伤感的。所以才会有“珠泪溅,丹衷碎“的极悲之句。斜阳下,他带着冰冷的玉佩,别着黄色的腰带,朝长安望去,仍渴望回到长安。而词的下片,则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回顾生平,之所以会沦落至此正是因为自己秉性难改。”臣节在“和”旧学终能难改“表明了自己坚守己志,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最后以乘舟漂泊于海上落笔,与首句遥相呼应,曲折动人。

对比秦观和苏轼这两首词,从遣词用句以及意境的烘托上看,秦观确实都是胜出不少的,苏轼这一次确实输得彻底。但苏轼能看开的秦观终究没能放下,在苏轼写完此词没多久,就收到了爱徒早逝的消息。苏轼痛心疾首地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秦观死的时候是在藤州光华亭,他说要喝水,当童仆打完水回来时,看见他已含笑离世,正如他在《好事近》一词中写的”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秦观和苏轼这两首词大家觉得写得如何?欢迎讨论一、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师徒,千秋,秦观,长安,寄情,同名,斜阳,自然,苏轼,玉佩,观点评论,秦观,朱颜改,王安石,苏轼,千秋岁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师徒,千秋,秦观,长安,寄情,同名,斜阳,自然,苏轼,玉佩,观点评论,秦观,朱颜改,王安石,苏轼,千秋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师徒,千秋,秦观,长安,寄情,同名,斜阳,自然,苏轼,玉佩,观点评论,秦观,朱颜改,王安石,苏轼,千秋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