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以少胜多?元嘉之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盱眙之战,刘宋为何能以少胜多?元嘉之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导语:

公元422年至公元453年间,北魏与刘宋两个政权的国力同时兴盛,北方在这一时间段内完成了统一,南方在这一时间段内出现了著名的“元嘉之治”。南北对峙的情形下双方自然免不了利益的争夺,南北同时兴盛也使得争夺更加激烈。国与国之间争夺最激烈的就是战争,这一时期南方主动北伐三次,北方主动南下两次,双方争夺以“北胜南败”为多。

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第二次率军北伐,刘宋实力虽不如北魏,但在战争中也取得过多次胜利,盱眙之战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朝将士们的士气,对刘宋政治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南北朝之间的军事对抗

在公元422年之前,受八王起义和永嘉起义的影响,刘裕和鲜卑拓跋氏忙着夺取各自的政权一直保持着互不侵扰的关系,但北魏建立之后双方的关系就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宋武帝刘裕占领了北魏的滑台,双方之间产生了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刘宋早年间和北魏因历史原因而建立的友好关系也不复存在,在各为其国的情况下,双方由和转战的形势不可避免。

北魏是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国家,鲜卑拓跋部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从来就是以掳掠为职业的落后集团,直到484年实行俸禄制。在这之前维持政权的运行主要是靠掠夺来的财物,还较多地保留着游牧民族的残暴性。

鲜卑贵族早就觊觎着富庶的江南,北魏朝臣崔浩就曾对其统治者描述过江南地区多美女珍宝,牛羊成群,镇守南边的将士们欣羡不已,并上书要求率军征讨将之据为己有。这样一个掳掠成性的政权,在统一北方之后,必然会转而南侵。

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逝,北魏明元帝以收复“河南侵地”为借口趁机南伐,经过争夺北魏占领了整个河南。430年,宋文帝为收复河南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双方在河南一线对峙,先是宋军进攻收复了河南,随后北魏反击又再次占据了河南。424年至439年,北魏连年征战,灭夏、后燕、北凉后统一了北方,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449年,魏太武帝拓跋焘大破柔然,虏获人畜百万,柔然就此衰弱,再不敢侵犯北魏,北魏将所有兵力指向刘宋。450年,面对与刘宋日益紧张的局势,为威慑刘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调集六十万大军,亲率大军南下进攻江南,双方爆发了悬瓠之战。悬瓠之战后,宋文帝为收复河南倾举国之力发动了第二次北伐,双方之间的冲突达到了最高潮。

二、宋文帝第二次北伐

1.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在军事立国的时代,军事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南朝建立初期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面临着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重任,急需制定出满足生产和发展需要的经济政策,增加国家和人民的收入,保持国家的稳定。

封建“治世”的出现,必然要求国家有强大的赋税和徭役来源。为了使更多人口回到国家的土地上服役纳税,以保证政府有可靠的赋税来源,宋文帝实行“土断”政策,检籍户口,增加了大量人口。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宋文帝还三次放免刑徒,三次曲赦,十七次大赦天下。除此之外,宋文帝采取了招抚流民的政策,大量刑徒和流民的安置,恢复了国家的劳动生产力,增加了国家税收,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宋文帝还组织人民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元嘉二十一年(444),宋文帝下诏令徐、豫二州“履行旧陂,相率修立”,重新恢复生产。

由于宋文帝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使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宋文帝治世有方,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寻找发展的机会,创造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采取最有效的手段,促使社会和平安宁、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宋文帝统治时期颇为清明,史称“帝仁厚恭俭,勤于为政,民有所系”。南方战乱较少,将近三十年间,四境之内晏安无事。因而在元嘉年间社会生产有所发展,国势日渐强盛,出现了东晋以来未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2.刘宋伐魏,南北对峙

宋文帝自从登上皇位起就有收复被北魏侵占的虎牢等地的想法,元嘉盛世的出现更是给了他能成功的信心,为此他做了许多准备。从元嘉二十二年(445)开始,刘义隆就开始进行伐魏的计划,他任命武陵王刘骏担任雍州刺史,在北边镇守襄阳;任命南平王刘铄担任豫州刺史,镇守汝南;任命衡阳王刘义季为徐州刺史,镇守南兖州。

出征的前夕,宋文帝为了加强北伐军的力量,又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在财政上,他命令王公、妃子和朝臣、富民捐献财物。在人力上要求青州、冀州、徐州、豫州、兖州的成年男子从军,靠近江南的五郡在广陵集结,靠近淮南的三郡在盱眙集结。此外,还规定有武艺的人参军可获得额外厚赏,以此来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实际上呈现的是北强南弱的形势,双方在经济、武备等方面北方都远胜于南方。元嘉二十七年北伐时,刘宋国力虽达到鼎盛时期,但依然不如北魏。表现在军事上,宋军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明显不如于魏军。

王玄漠和沈庆之所率领的主力部队仅有六万人,后援部队不会超过六万,加上驻守边境的军队,至多也就是二十万人左右。又由于战线拉得漫长,主帅往往屯驻后方督战,真正到达前线作战的兵力还并没有那么多。

北魏占地虽广,军队号称百万,但内部矛盾复杂,统治不稳定。北魏以军事殖民立国,统治严酷,各族人民起义彼伏此起,几乎年无间断。元嘉二十二年爆发盖吴起义,起义人数达数十万,并多次和刘宋政权交涉。在刘宋北伐前,大起义虽已被北魏镇压,但余波仍在,各地还有小规模的起义斗争。

中原民众认为南方才是正统,盼望宋师北伐。宋军北进中原时,很多人都积极响应。中原民众对北魏的统治不满已久,在民心的支持下刘宋曾多次变军事劣势为局部优势,成功击退甚至消灭了北魏军队。总之,北魏虽然强大,但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3.盱眙之战

元嘉二十七年(450)二月,拓拔焘分兵三路大举南下攻宋。东路由高凉王拓拔那领兵从青州南下经下邳进攻赡养,并派鲁秀直取广陵;西路由永昌王拓拔仁、尚书长孙真领兵从洛阳经悬瓠、寿阳、马头、钟离等地向横江方向进攻;

拓拔焘亲率主力在东西两路魏军的配合下,自东平南下,经邹山、彭城、盱眙等地直达长江北岸的瓜步,企图夺取长江下游以北的淮河流域广大地区,威胁宋都建康。尽管北魏军声势浩荡,但宋军沿江戒备,双方僵持不下。

数月之后由于魏军缺乏船只,再加上北方人不适应南方潮湿炎热的气候,北魏军中许多人感染了瘟疫,在此情形下北魏军不得已焚毁战船从陆路退还。在撤军途中北魏军途经盱眙,魏军听说盱眙城内囤有大量的粮食,便准备抢走这些粮食作为战利品,于是同守将臧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是为盱眙之战。

盱眙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城邑防御战的典型战例,守将臧质率3700人迎战北魏数十万人并取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朝的士气。宋军将士勇敢作战是宋军取胜的有力保障,但北魏军中的内部矛盾也是原因之一。北魏军队中有不少兵士是在连年征战中掳获的,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俘虏,备受压迫。

盱眙之战中拓跋焘给守将藏质的信中宣称:“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三秦氐、羌,卿若杀丁零、胡,无不利。”

这种情况颇似淝水之战前的前秦军队。臧质将这封信公诸魏军将士,告诉他们不要为拓跋焘卖命,并悬赏魏太武帝的首级,北魏军心大乱。臧质率宋军顽强抵抗,魏军久攻不下还死伤惨重,元嘉二十八年二月二日魏太武帝率军退走。

结语:

虽然宋文帝的三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但北伐并非没有积极意义。在当时的形势下,即便刘宋不北伐,北魏迟早也会南征。刘宋北伐将北魏阻挡在河南一带,给江南盛世创造了条件。“元嘉之治”又为宋文帝北伐提供经济支持,常年的战乱耗尽了国力以致“元嘉草草”。由此可见,盛世的开创和衰亡和战争都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宋书》

《资治通鉴》

《魏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经济,何能,北魏,社会,北伐,宋文帝,双方,政权,刘宋,元嘉之,观点评论,宋文帝,北魏军,刘宋,宋军,元嘉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经济,何能,北魏,社会,北伐,宋文帝,双方,政权,刘宋,元嘉之,观点评论,宋文帝,北魏军,刘宋,宋军,元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经济,何能,北魏,社会,北伐,宋文帝,双方,政权,刘宋,元嘉之,观点评论,宋文帝,北魏军,刘宋,宋军,元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