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公元1052年,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于徐州去世。
范仲淹是北宋大臣中为人熟知的一位,大家记住他多是因为一篇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特别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端是士大夫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人格。
范仲淹诗词文赋也因长年入选中小学教材而至孩童皆知,北宋名臣的形象跃然纸上。
实际上不为人熟知的是,除了文臣角色,范仲淹还是北宋一代名将。
范仲淹是有宋一代对西夏作战较成功的大臣,文武兼备,虽然没有平定西夏,但毕竟成功抵御了党项人的进攻,保持了大宋西北边陲的稳定。
那首著名的《渔家傲》就是写于此时,一曲肝肠断,天涯羁旅的思乡戍士,听了都该深有共鸣,泪落不止的。
两宋为解决五代武人之祸,自立国初便崇文抑武,武人地位颇低,也没人愿意干,各地厢军几乎都是刺配的犯人担任。
文人更不用说了,都将赴边戍守看作苦差事,甚至有一接任书就立马辞职的。因而这时节愿意扎根边陲,且取得一番成果的,着实不易。
老爹如此,儿子也不含糊,范仲淹其后,儿子也去守了西北,一到任,西夏兵就来了,最终因为手下一句谎言,化险为夷。
范德孺是范仲淹最小的儿子,官拜庆州刺史。庆州近西夏,实在是危险之地。
甫一上任,西夏大兵压境,德孺终有些名门底蕴,不慌不忙,立马便召诸将议事,商量退兵之计。
众人皆惧,无计可施,不久围城之势已成。千钧一发之际,手下一资历颇老的指挥使站了出来,自言有退敌良策,可保城池无忧,若城失,甘受军法。
于是立下军令状扬长而去,数日后,西夏兵退,庆州得保。
这种话本演义的情节自然令范德孺惊讶,细细询问之下才知,这老指挥使无非仗着经验,说了几句谎话鼓励军心罢了。
彼时西夏尚属游牧民族,大兵来袭无非劫掠一番,对攻城略地没有多大兴趣,就是拿下了庆州,也是搜刮一顿,等宋军来了还是守不住城。
因而陈兵边境也好,围城也罢,都是方便马上骑兵抢掠财物,不至被城中宋军阻止。
这些道理是老指挥使常年戍边得来的经验,因而他才敢放出大话,鼓励一番军心,稳住城池,不消多久,西夏兵也就自己退了。
纵是经验,也有胆识,至少人家打刺史范德孺以下,没临阵脱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