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汉朝的大将军周亚夫,吃肉要双筷子,汉景帝刘启为什么起了杀心?

汉朝的大将军周亚夫,吃肉要双筷子,汉景帝刘启为什么起了杀心?

周亚夫被杀的根源,在于他不会做人,政治情商相当低,还把能左右他生死的人全给得罪了个精光!最后变成了孤家寡人,成为了众矢之的。

周亚夫到底得罪了谁?竟能招致杀身之祸?

周亚夫得罪的人,名单如下:

皇帝刘启,七国之乱平定后,周亚夫经常跟皇帝唱反调,成了刺儿头。皇后王娡,周亚夫反对废黜太子刘荣,得罪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太后窦猗房,周亚夫反对太后封王信为侯,得罪了窦太后。梁王刘武,七国之乱时,周亚夫见死不救,得罪了梁王刘武。

从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臣子,周亚夫把皇帝本人、皇帝的老婆、皇帝的亲娘、皇帝的亲弟弟全给得罪个精光。

看看这些人,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有能力整治他一番,更何况他还把这帮人一个不剩地全给得罪了。

而周亚夫得罪这么多人的背后,正是因为他性格中的缺陷,或者说政治情商太低造成的。

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怎么得罪这些人的:

首先是得罪梁王刘武这事儿。

是因为在平定七国之乱时,想打赢战争,就必须牺牲梁国,用梁国的军队吸引和牵制住叛军主力。

周亚夫再带兵抄了叛军后路,断其粮道,叛军没了粮食和退路,就会陷入饥荒,可一举消灭。

所以,当梁王受到叛军主力猛烈进攻时,数次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都不为所动,而是派兵绕过叛军,远程奔袭,断了叛军后路和粮道,才平定了叛乱。

仗虽然打赢了,但也把梁王刘武给得罪了。

这事儿跟周亚夫的情商关系不大,毕竟这是打仗,汉景帝也是知道周亚夫的作战计划的。

至于梁王嘛,得罪也就得罪了,没啥大不了的。

但七国之乱平定后,周亚夫后面又陆续得罪了一批人,这还真是因为他不会做人的缘故。

周亚夫一次性就得罪了窦太后和王皇后。

当时,窦太后想把王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所以一直要求汉景帝尽快把事儿办了。

但汉景帝认为,这个王信没立过什么功劳,所以不愿意给他封侯,但经不住老母亲的强势坚持。

汉景帝只好推脱说去找丞相商量一下,其实这是在找背锅侠。

当时周亚夫是丞相,当汉景帝问他意见时,耿直哥周亚夫竟然把汉高祖刘邦给搬出来了。

他说,高祖皇帝曾说,非刘姓不得封王,没有立功的坚决不能封侯,谁要是违背了这个盟约,天下人就可以讨伐他。

因此,王信没立过功,是坚决不能封侯的!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史记》

汉景帝刘启听完,心里顿时乐开了花,这简直是送上门的背锅侠啊。

这下即使不给王信封侯,老太后也怪不到自己头上,不是我不愿意封,是丞相周亚夫说不行啊。

好了,耿直哥周亚夫一下就把窦太后、王皇后给得罪了。

如果大家觉得这没啥大不了,那么请大家看另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临朝称制,她想封吕家的人为王,但同样碍于刘邦那个非刘姓不得封王的盟约。

所以她找来王陵和陈平询问意见,结果这个王陵跟周亚夫一样,是个耿直人,当场表示不行,这违背了高祖的盟约。

吕后碰了一鼻子灰后,十分不爽,又找来陈平询问。

结果陈平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

他说,高祖在,高祖说了算,您在,您觉得就行。

吕后听完十分满意,认为陈平知进退,识时务。

陈平作为功臣集团的一员,能够在吕后专制的时代躲过迫害,一直到汉文帝时,得以善终,不是没有道理的。

再看看耿直哥周亚夫的回答,这不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吗?

这么一下,就同时把太后和皇后一起给得罪了,以后少不了给他穿小鞋的。

但这还不算完,很快周亚夫连皇帝都给得罪了。

先是废黜太子刘荣一事,汉景帝已经铁了心要废黜太子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

这件事引起了朝野哗然,在反对的声音中,有两个人最激烈,一个是太子刘荣的老师窦婴。

另一个就是周亚夫,他表示坚决反对,这一举动惹恼了汉景帝,从此开始疏远他。

值得注意的是,废黜太子刘荣的背后,是馆陶公主和汉武帝的母亲王娡结盟对付刘荣的母亲栗姬而产生的结果。

所以,周亚夫不仅得罪了皇帝,还顺便把馆陶公主和王娡一起给得罪了。

当然,得罪皇帝这事儿仅仅是个开始。

不久之后,周亚夫再次和皇帝之间的矛盾升级!

当时,匈奴贵族徐卢等五人,仰慕大汉衣冠文化,所以表示要归附汉朝。

这条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景帝简直是心花怒放,连不服王化的匈奴都来归顺了,这可是高祖刘邦都没能做到的事。

这说明,在自己的英明领导下,汉帝国蒸蒸日上,文化远播四方,连匈奴都被折服。

一想到这里,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对于如何安置这些匈奴贵族一事,汉景帝想给他们封侯,以激励更多的匈奴人归附。

就在这时,耿直哥周亚夫再次跳出来说,不行!

汉景帝顿时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好一个周亚夫,怎么又是你?

虽然内心不爽,但又不好发作,只是问周亚夫反对的理由。

只听周亚夫说道,这些人背叛自己的主子,本身就是不忠不义,要是给他们封侯,以后还怎么惩戒我们汉朝内部那些不守节的臣子?

有那么严重吗?汉景帝简直要气炸了!

这个周亚夫,怎么老是跟自己唱反调,简直就是个刺儿头。

最后,汉景帝没有理会周亚夫的反对,强行给这些人封了侯。

而周亚夫经此事后,似乎才看明白了时势,七国之乱平定了,现在天下太平,皇帝需要的是听话的奴才,而不是给他挑刺儿的大臣。

所以,周亚夫在不久之后向皇帝递交了一份辞呈,表示因病请求辞职回家休养。

这一次,汉景帝没有任何挽留,直接就批准了。

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史记》

但汉景帝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周亚夫!

那些被周亚夫得罪的人,只要抓住机会就会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

梁王刘武会在窦太后和皇帝面前说周亚夫坏话,窦太后和王皇后也会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

而周亚夫把皇帝得罪后,在这样的环境中,皇帝对他的成见只会越来越深。

于是发生了那次能要了周亚夫性命的宴会!

汉景帝把周亚夫召进宫中设宴款待,想试探一下他的脾气有没有改了,所以在宴会上不给他发筷子。

周亚夫看到面前的美味佳肴,却没有筷子,于是要求旁边管事的人给他筷子。

谁知根本没人理他,而汉景帝此时才笑着对他说,难道这还不能满足你吗?

这时,周亚夫才明白过来,这是皇帝故意的,不给他筷子,无非就是想当众折辱一下他。

周亚夫感到受辱,十分羞愤,但也不好说什么,只是很不情愿地跪地谢罪。

最关键的是,汉景帝刚说了个“起”字儿,他就立马站起来,不等汉景帝说话,就自己走了。

而汉景帝则是望着离去的周亚夫背影说道:这样桀骜不驯的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至此,周亚夫的命运就被注定了!

不久之后,由于周亚夫的儿子买了一些过期报废的盔甲军械,作为周亚夫将来的陪葬品。

可没想到有人告发说周亚夫私藏兵器铠甲,意图谋反。

汉景帝借机派人调查,在汉景帝的授意下,廷尉在审问周亚夫时,对他动用酷刑,把他折磨得不成人样。

对于谋反一事,周亚夫解释说是自己儿子给他买的陪葬品。

可万万没想到,主审官廷尉却说,君侯纵然不在阳间谋反,死后恐怕也会在黄泉之下谋反吧!

这一刻,周亚夫才醒悟过来,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皇帝这是要把他往死里整啊。

但周亚夫觉得自己光明正大,绝不承认谋反,于是在狱中绝食而死。

我们来分析一下周亚夫之死:

其一,周亚夫的性格是有问题的。

从以上种种事迹来看,周亚夫属于那种刚直不阿,黑白分明的人,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他觉得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只要是他认为是错的,他就一定会坚持到底,哪怕是皇帝,他也敢当面反对。

但这还只是一方面!

最开始,还是汉文帝时期,文帝去巡视军营时,要到周亚夫的细柳营视察。

可卫兵听说后,却回应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号令,不听皇帝诏令。

等文帝到了,派人拿着符节进去召周亚夫时,他亲自出营迎接。

但皇帝车驾进去后,士兵又严肃地说,军中禁止车马疾驰,车夫只好放慢车速。

等见到汉文帝时,周亚夫又以自己在军中,一身戎装为由,请求以军礼拜见皇帝。

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於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史记》

虽然此举得到了汉文帝的夸赞,还特意给他升了官。

但如果结合汉景帝后面不给他筷子,他还没等汉景帝说话,扭头就走这个举动。

我们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周亚夫的性格有一种缺陷——桀骜不驯!

如果说,刚正不阿,坚持原则,但不知变通,是一种缺点,那么“桀骜不驯”这个词儿就是致命的。

桀骜不驯,意味着难以控制,难以驾驭,汉景帝都感到头疼,将来太子登基,还能驾驭得了他吗?

所以,就从这一点来看,周亚夫注定要被皇帝干掉。

总的来说,周亚夫因为太过于刚正,太过于坚持原则,不知变通,所以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又因为桀骜不驯的性格让皇帝对他不放心。

这才是周亚夫被杀的根源。

其二,周亚夫一将之才有余,为相则缺乏其才。

自古以来,对于名将来说,最高的一种赞扬叫做“出将入相”,而几千年来,仅有少数人做到了这一步。

所谓出将入相,就是武能统率大军获得战争的胜利,军事造诣极高,文能治理国家,安邦定国。

唐朝的战神李靖就是一个现实的例子。

李靖为李唐打下半壁江山,李世民登基后,他又作为统帅,先后攻灭东突厥和吐谷浑。

他的一生,战绩彪炳,未尝一败,军事生涯达到巅峰后,又被李世民封为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右宰相。

在辉煌的战绩背后,则是出现了功高震主、君臣猜忌的情况。

李靖即使打了胜仗,也曾被人诬陷谋反,虽然事后查出是诬告,但李靖为了避免君臣猜忌,可谓煞费苦心。

在担任宰相期间,他在与朝廷大臣讨论政事时,总是表现得温谨恭顺,像个不会说话的老实人一样。

他的目的很简单,作为一个军事、政治能力和李世民在同一水平线的人,而且功高盖世,他必须保持低调。

同时,让自己在处理朝廷政务时显得像个老实人,这是在隐藏治国能力,让李世民对他放心。

如果他高调地表现出,又是一代战神,又是治国高手,那他的死期就不远了。

所以,李靖不仅在打了胜仗之后表现得十分低调,还主动辞去宰相之位,以消除猜忌。

最终得以善终,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李世民亲自来看他,还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表明李靖的低调和谦顺,赢得了李世民的欣赏。

李靖一生,征战四方,未尝一败,出将入相,无党无私,知进知退,善始善终。

他立功于乱世,保身于治世,扬名于后世,周亚夫跟他比起来,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周亚夫只做到了为将为帅,但在为相期间,因为他性格的原因,不知进退,不识时务,还桀骜不驯,自然难以善终。

总的来说,周亚夫有两个缺陷:

一是,他的世界只有黑白,除了黑的就是白的,却不知还有灰色处理方法,由此得罪一批人。

二是,他的性格桀骜不驯这条是致命的,就算是李世民,恐怕也容不下一个桀骜不驯的臣子。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搜索,侵删。

更多深度内容,欢迎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烟郭说历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刘荣,汉高祖刘邦,汉景帝,大将军,筷子,皇帝,叛军,刘启,太子,周亚夫,观点评论,刘荣,汉景帝,梁王,皇帝,周亚夫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刘荣,汉高祖刘邦,汉景帝,大将军,筷子,皇帝,叛军,刘启,太子,周亚夫,观点评论,刘荣,汉景帝,梁王,皇帝,周亚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刘荣,汉高祖刘邦,汉景帝,大将军,筷子,皇帝,叛军,刘启,太子,周亚夫,观点评论,刘荣,汉景帝,梁王,皇帝,周亚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