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哪怕朱标当一天的皇帝,传位给儿子,朱棣也不敢造反

哪怕朱标当一天的皇帝,传位给儿子,朱棣也不敢造反

如果是这样,这就和朱元璋传位是两回事了,朱棣如果造反,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必输无疑。

朱允炆即位后,朱棣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朱允炆削藩逼得朱棣不得不反,而作为一个刚刚登基的皇帝,权力尚未稳固,羽翼尚未丰满,能力还需提高,而这些都不管不顾,失败则是必然的。

如果是朱标传位则会出现更大的变数。为何呢?因为朱标在位一天,那么皇位的继承人就不一定是朱允炆了。历史上朱允炆能够成为皇太孙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朱允炆的生母是朱标唯一在世的妃子,而且还有朱允炆这一个仁厚爱人的儿子,因此朱元璋就把吕氏扶正,成为了朱标的正妻,朱允炆也就成了嫡子,皇位继承就名正言顺了。

但是这些都是朱元璋为了维护大明嫡子即位的传统,为后世开一个好头,可是朱元璋毕竟不是朱标,如果朱标即位,再传位给他的儿子,那么朱允炆就不一定有机会了,因为朱标始终会认为朱允熥才是自己的嫡子,而一旦他即位,朱棣此时造反,必败无疑。

朱允熥即位是名正言顺的,朱棣无法再拿德不配位来说事。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除了提出靖难的原因是因为朱允炆身边有奸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允炆德不配位。

朱允炆德不配位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在认为朱允炆是“合规矩”的继位人,历史上朱允炆的生母是吕氏,只不过是朱标的偏妃,但是常氏于洪武十一年就去世了,而此时朱标也去世了,太子没有了正妃,是不符合朝廷的规制的,于是朱元璋就把吕氏扶正,成为了朱标的正妃,而朱允炆也就成为了嫡子,这下根据立嫡立长的传位制度,朱允炆就成为了“首选”。

可是我们都知道朱允熥是朱标和常氏的第二子,朱标的第三子,虽然是第三子,但其身份却是嫡子,因为此时他的哥哥朱雄英已经早夭,在立嫡立长的继位原则上,朱允炆和其相比相差了一大截。如果朱标传位的话,那么能够有继承资格的就是朱允熥,而朱允熥就必然不会像朱允炆一样对削藩如此做法,也不会在朱棣造反之后妇人之仁,德不配位也就无从说起了。

朱元璋为了捍卫后世的传位制度。

朱允炆虽然有仁心,但是能不能够扛起大明王朝的这份责任,朱元璋内心也是没底的,那么为何朱元璋最终还是会选择朱允炆继承皇位呢?那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为了捍卫后世的传世制度。

在上文我们已经说了,朱允熥继位也是可行的,而如果朱元璋当时没有扶正吕氏,选择朱允炆继位,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的传位制度,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最后朱元璋却没有这样做?主要还是朱元璋害怕自己开了一个坏头,让后世效仿,这是朱元璋最不愿意看到的。

虽然朱元璋曾经说过,四子朱棣是最像他的,但是朱元璋还是不能把皇位传给朱棣,这样一来立嫡立长就成了一句空话,以后还有谁会遵守呢?唯一能够让朱元璋放心的举措,就是把皇位传给朱标的儿子,虽然朱标此时不在了,当时皇位还是朱标这一脉的,朱元璋只不过是替朱标做了一个决定而已,顺便也捍卫了后世皇帝传位的制度,让后世皇帝不敢轻易更改。

朱标如果自己能够选择继位人,那么这个继位人一定是稳稳当当的削藩,根本不会出现靖难之役。

首先,朱标选择继位人,朱允熥会是最大的可能。

朱标和其他人不一样,朱标确实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从对于自己的妻子的爱就可以看出来。历史上记载的洪武十一年,朱标的正妃常氏就去世了,直到朱标去世都没有立正妃,说明朱标对于常氏的爱是不一般的,那么就可以肯定朱标继位,选择继位人,朱允熥是最大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朱允熥所拥有实力就不是朱允炆能够比得了,也不是朱棣造反就能够胜利的了。

其次,朱标继位,朱元璋一定会为朱标留下来一大批良将文臣。

这里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蓝玉,蓝玉虽然有些骄横跋扈,但是在打仗方面那绝对是一把好手,特别是在洪武朝后期,老一辈的将领,像徐达、常遇春、廖永忠等都已经不在了,只要蓝玉在,没有哪一个藩王敢造反,况且蓝玉还是朱标的舅父。蓝玉的姐姐是常遇春的妻子,而常遇春的女儿又嫁给了朱标,因此说朱标可以说是朱标的嫡系,为了朱标能够安稳地坐在皇位上,朱元璋一定不会杀了蓝玉等一大批武将,因为朱元璋不用担心,朱标震慑不住他们,而朱允炆就不一样了。蓝玉在朝就是一颗定海神针,如果有谁想要造反,就是蓝玉也不会答应的。

最后,朱允熥削藩不会给藩王留下可以造反成功的机会。

前两件事已经确定,朱允熥继位,蓝玉等一大批良将文臣健在,就是藩王想要造反也一定会要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和蓝玉等一大批武将一较高下的能力。

朱允熥削藩会是什么样,不清楚,但是绝对不会像朱允炆一样优柔寡断,偏听偏信,用两个只会纸上谈兵的文官去制定削藩的政策,自己不发表看法。朱允熥在位或许会削藩,但是怎么削藩,削成什么样子都不好说。如果是和朱允炆一样的削藩,最后即使有藩王敢于造反,估计都不会走出封地,就被连窝端了,那么剩下的藩王还不是要乖乖听话,朝廷想怎么削藩就怎么削藩,而不敢说什么。

不论谁来做皇帝,最后的结果都在朱元璋的预料之中,或许这对于藩王是最好的结果。

朱元璋其实在当初的藩王制度上,是考虑得很清楚的,他知道藩王肯定会有尾大不掉的一天,但是他不担心,毕竟这些都是自己的儿子,不管是谁做了皇帝,都是朱家的天下,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后世皇帝对于他的这种想法是不是认同。

在洪武朝藩王是为大明建立了大功勋的,朱元璋是看在眼里的,众大臣也是看在眼里的,但是当藩王一步步的做大之后,该如何是好,朱元璋也陷入了两难,自己设立的藩王,自己如果裁撤,就是向天下人说自己之前的决定是错的,况且在朱元璋晚年也已经没有经历做这件事了,因此在《皇明祖训》中,并没有加上后世皇帝不可削藩的遗训。因此可以认为,朱允炆想要削藩他是知道,但是此时他已经没有能力去管这些事了,只能任由后世皇帝去处理藩王的事情了。

而这样的结果无非就是两个,一、朱允炆削藩成功,把明朝的内政制度整理的井井有条,二、藩王造反成功,那么成功的藩王做了皇帝就一定会对藩王下手,彻底剪除以后可能会发生叛乱的可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标的,朱元璋,朱允熥,皇位,皇帝,朱标,儿子,朱允炆,蓝玉,朱棣,观点评论,朱元璋,朱允熥,朱标,朱允炆,蓝玉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标的,朱元璋,朱允熥,皇位,皇帝,朱标,儿子,朱允炆,蓝玉,朱棣,观点评论,朱元璋,朱允熥,朱标,朱允炆,蓝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标的,朱元璋,朱允熥,皇位,皇帝,朱标,儿子,朱允炆,蓝玉,朱棣,观点评论,朱元璋,朱允熥,朱标,朱允炆,蓝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