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认识中,商纣王和周文王完全是两个不同类型的人,他们会有什么联系呢?
这件事说起来就很有意思了,商纣王,《史记·殷本纪》说他:好酒淫乐,嬖於妇人,总之大约是个很坏很坏的人,然而,又说他: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又非常聪明,事实证明,普通人将心思集中到一个地方,都能作出很了不起的成绩,更何况商纣王这等聪明人。
不过呢,正因为他坏,所以,心思没花在别的地方,只在前八个字上下功夫,怎么下的功夫,至于什么: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等也就罢了,和妲己一起发明筷子更不用提,估摸着那也是随便那么一想,根本体现不出帝王的聪明才智。
很了不起的是,他在与妲己,或者别的女人游乐的时候,忽然发现,上古,有一种产自北方,称之为燕的红蓝花花汁可以使女人更加娇媚,因此,就喜欢让自己的女人涂这种花汁。
然而问题是,涂上花汁虽美,但花汁一会儿就干了,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种情况下,总不能一天到晚提个花汁罐子一个劲儿地抹吧,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于是想啊想,想啊想,再加上反复试验,最终让他找到个好方法,什么方法?
据《周礼·天官》记载,古代帝王吃饭有八珍,即: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和肝膋(读“聊”),很有几种用上了牛、羊、麋、鹿、马、猪、狗、狼等动物的脂肪,这脂肪可是容易凝固的,倘若将之和花汁混在一起,会有什么反应呢?
上古,能将动物脂肪列入八珍,很显然,这是个很稀罕的东西,普通百姓做梦都梦不着,可商纣王,谁让他坏呢?
既然想到这里,那自然迅速着手实施,当然,其中还加了点别的东西,如此一来二去,还真让他给弄成了,因此物是燕和脂的混合,所以称之为燕脂,当然,也有人说是那种红兰花产自燕地,所以称之为燕脂,但,考虑到商纣王时期,还没有燕地这个说法,所以,个人认为第一种说法比较靠谱,即唐末马缟之《中华古今注》所云∶燕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之,调脂饰女面。
如此一来,因商纣王发明燕脂的缘故,女人的福音就这么到了,从此,就可以长久的面如桃花,而不用为不好意思出门见人而烦恼。既然是好东西,那自然可以代代流传,不但技术越来越先进,名称也一直在变化,由燕脂到胭肢、胭支,再到胭脂,当然,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总之呢,不管燕脂也好,胭脂也罢,最早都是纣王发明的。
那么,这东西跟周文王有什么关系呢?
前面也说了,燕脂有脂的成分在,一般老百姓是用不起的,只能在贵族当中流传,贵族就那么个小圈子,平常开个趴踢,通个亲什么的,谁能绕得开谁呢,就这么一来二去,燕脂当然传到了周地,周其实虽然还不怎么先进,还属于蛮夷之邦,然而,耐不住蛮夷的女人也爱美啊,但凡跟美有关的东西,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周文王呢,没错,《史记·周本纪》说他: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是个很好很好的人,无论《大戴礼记》当中说的:文王十五而生武王或者《封神演义》里说得有一百个儿子,都掩盖不住他好的本质。
然而,大约就是因为好,所以才引起坏人商纣王的猜忌,被囚禁羑里,数年之后回来,回来之后就长了记性,觉得,自己不是纣王的对手,于是便:文王归,乃为玉门,筑灵台,相女童,击钟鼓,以待纣之失也。
这是《淮南子》的原话,反正就是回来之后,假装变坏,等待商纣王的过失,既然假装变坏,商纣王喜欢的事他必须得效仿一二的,商纣王喜欢什么?
还用说吗,那昏君的至爱就是“嬖於妇人”,所以周文王就开始“相女童”,身边就有了不少年轻漂亮的女人,当时,这些女人应该都是抹了燕脂的,然而,大家都知道,自来美是一个整体,它不可能独立存在,一个人脸蛋漂亮,其他地方邋遢,能归到美人行列吗?如果能,褒珦找到褒姒后为什么还要:食以膏粱之味,饰以文绣之衣,教以礼数。
很显然,周文王也有褒珦一样的困惑,陕西一带是出美女,尤其是米脂的婆姨,然而可惜的是,当时周地还是夷人的风俗,什么风俗,披发左衽啊。
左衽先不说,单说披发,好端端的女人,披散着一头乱发,即便抹了燕脂,那哪里还有什么美丽可言,于是周文王很痛心,决定予以变革,怎么变革?
唐朝宇文氏编纂的《妆台记》上面就说了: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燕脂,其髻高曰凤髻。
瞅瞅吧,不但抹燕脂,还做头发,挽凤髻,再到凤髻上加珠翠翘花,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此一来,女人更加美丽 ,因为周文王是圣人,圣人天生就有“不教而化”的功能,大家都喜欢向他学习。
至此,周文王对商纣王的发明,就这么推而广之,以至于流传后世,越来越是繁杂,越来越是精美,直到现在,抹粉和美发,虽不敢说全部,但也有很多女人都离不开,非但离不开,还加上美颜,所以,男人们是有福了,因为我们身边的女人,那是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了。
参考文献:《史记》、《淮南子》、《大戴礼记》、《中国妇女生活史》、《中国家庭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