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曾北逐元朝、五征草原的明军,为何到中后期没有大规模骑兵部队?

曾北逐元朝、五征草原的明军,为何到中后期没有大规模骑兵部队?

军马匮乏,还怎能大规模的组建骑兵部队呢?

明代前期,大明的骑兵部队可谓是强悍无比,曾经打得以骑兵起家的北元军队四处逃窜,狼狈不堪。而明军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骑兵部队,主要是得益于明朝充足的军马储备,据史所载,永乐中期,明军军马数量就达623000匹,而到永乐驾崩时,军马数量更是高达150万匹。也正是基于如此充足的军马,明前期的骑兵才能如此的强悍。

那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何到了明中后期,曾经拥有充足的军马储备的明军,到此时会出现军马匮乏的问题呢?

明中后期,致使明军出现军马匮乏问题的主因就是明朝马政出现了不可逆转的衰败。

封建社会,马匹作为最为重要的畜牧资源,它在社会生产、驿传交通、军事战争等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之中,以军马最为重要,作为古代的“战略级武器”,尤其是对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王朝来说,在对抗周边的游牧民族时,军马更是显得尤为的重要,时中原王朝若能赢得对游牧民族的胜利,其骑兵必定是占据绝对的优势的,如西汉对匈奴、明朝对北元。可以说,若一个王朝能够在骑兵上占据优势,那在战场上他获胜的几率将远超于敌人,正所谓“攻战之际,马功居多”。

如此,正是基于军马对于战争的重要性,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马政(所谓“马政”就是对官马的采办、牧养、分派、使用等一系列相关事务的管理制度)的建设,视马政为国家重务,而这点对于明朝来说亦不例外。

明代建国之初,朱元璋即指出:“昔人问国之富,即数马以对者何?盖事在戎。其戎始轩辕。其马载甲士,代涉劳,备边御辱,足折冲,斯力之大,斯功之美,可不爱育乎”,当时朱元璋虽将元顺帝赶出中原,但元朝的底蕴却依然还在,此时盘踞在蒙古的北元是“引弓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北元麾下的蒙古骑兵还是有足够的实力去威胁到明朝的北方边境。如此,自开国后,朱元璋就十分重视对于马政的建设,所谓“国事莫大于戎,军政莫急于马”。

明代马政定型于洪武、永乐年间,形成了互不统属,各成独立系统的马政机构,包括御马监、两京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

御马监。吴元年九月,朱元璋初设御马司,掌御厩马匹,负责培育皇家御马。洪武十七年四月,改御马司为御马监,职权也由“掌御厩马匹”变为“掌御马及诸进贡并典牧所关收马骡之事”。两京太仆寺。洪武六年,明太祖朱元璋“始置太仆寺,在滁州”,之后朱棣迁都北京,太仆寺亦迁往北京,但在滁州的太仆寺并未废除,而是改称为南京太仆寺。南北太仆寺主要负责两京周边各卫所军牧和南北直隶、鲁豫、两淮、江南等六府民间牧养的马匹。行太仆寺。洪武三十年,朱元璋下诏沿边防之地“设北平、辽东、山西、陕西、甘肃行太仆寺”,行太仆寺主要负责的是各边卫所营堡的官马牧养,及管理边防官军骑乘、操练时所用的马匹。苑马寺。永乐四年,朱棣置北直隶、辽东、平凉、甘肃四苑马寺,苑马寺主要负责所在地区监苑的马政,为各边镇战马提供充足且稳定的供给。

有明一代,负责明朝马政的主要就是以上四个机构,其中行太仆寺、苑马寺负责官牧(由国家设置专门牧场,然后由卫所军人负责牧养)事务,两京太仆寺负责民牧(由南北太仆寺负责出官马,然后由其所属的民户负责领养)事务,而对于民牧、官牧马匹的使用,明朝主要是依据

“官牧给边镇,民牧给京军”

的作法,即民牧所牧养的军马交由京军使用,而官牧所牧养的军马则交由边镇卫所使用。

由此,明初能够拥有如此强悍的骑兵部队,就是基于这些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的两京太仆寺、行太仆寺等马政机构,正是因这些马政机构,再加上统治者的特别重视,明初也就顺理成章的出现“牧场丰美,马匹蕃息”的盛况。

但是在明中期后,明朝的马政因各种原因开始出现衰败,而这种衰败,明朝统治者虽然采取各种方法去补救,但终究是无力回天。如《明史·马政》所言:“盖明自宣德以后,祖制渐废,军旅特甚,而马政其一云”,自宣德年间开始,随着政局日益腐败,马政事务也日益废弛,比如当时明朝最为重要的陕西马政,在初期陕西的监苑牧马数量还常年保持在数万匹,可在弘治年间却只剩下2250匹,由此可看出,明中后期明朝的马政废弛到何种地步。

那为何,自明中期后,为何明朝的马政会衰败到这种程度呢?

究其原因无非是以下几点:

第一、牧场锐减。据《明史·马政》所载,时成化年间,杨一清督理陕西马政时,曾上奏:“(陕西)诸监草场,原额十三万三千七百余顷,存者已不及半”,想想看,仅陕西一地,其养马牧场数量较之初期连一半都不到,可想而知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明中期之后,牧场的锐减在明朝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在于原属朝廷的牧场多被宗室藩王、地主豪强所侵占,据史所载,当时仅陕西一地的牧场就被侵占近3611顷,由此可知当时这些王爷、官吏侵占牧场是有多么的丧心病狂。

如此,随着养马牧场被大量侵占,明朝的马政也就开始出现不可逆转的衰败,毕竟没有了养马地,明廷又如何去发展马政,去培育合格的军马呢?正如《明史·马政》所言:“按明世马政,法久弊从。其始盛终衰之故,大率由草场兴衰”,明朝马政衰败主要原因还在于牧场的锐减。

第二、牧军出现大量逃亡。明朝主要的养马地多处于西北高原地区,这里不但天气寒冷,生活居住条件更是差之有差,最初明廷对于在此地养马的牧军是多有照顾,但是到明中期,随着明朝政局日益腐败,国库日益空虚,对于牧军的照顾自然是没有之前那么好了。如此,随着明廷逐渐放弃对牧军的照顾,再加上牧军的生活居住条件越来越差,而且当时明廷还规定如果军马出现伤亡,牧军还要赔偿,由此牧军开始出现了大量逃亡的情况。

正如《明宪宗实录》所言:“今日边军之苦,莫甚于倍补马匹,是以马不及偿,人已逃伍”,对于那些牧军而言,做到忍受着艰苦的生活条件而努力的干活已是极限,可此时牧军不但要忍受着艰苦的生活条件,还要时刻承受着明廷的剥削,甚至不能“饱暖其妻子”。由此,试问这种生活谁能承受,牧军唯一能做的恐怕就只有逃亡了。那么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牧军替朝廷养军马,明朝的军马又能从哪里来呢?简单的说,牧军的大量逃亡,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明朝军马的锐减。

第三、监苑机构被大量裁撤。明代,边防骑兵部队的军马主要来自苑马寺,而明初的边防骑兵部队之所以如此强悍,究其原因就在于明朝遍布西北地区的苑马寺。永乐四年“是年明成祖救谕甘肃总兵宋晨、宁夏总兵何福,全权委托他们着手建立陕、甘两寺,下设监苑遍及陕甘宁青四省区”,明初在西北地区共设立了十二监四十八苑,遍及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四省区的广阔土地,横跨了东西两千余里,正是这数量诸多的监苑机构才有了明初那强悍的骑兵部队。

可自宣德以后,这些为明朝的骑兵部队做出突出贡献的监苑机构却被大规模的裁撤,宣德时期,曾经辖升平监、辽河监、永宁监等六监和新安、复州、清河等二十四苑的甘肃苑马寺,到此时仅剩下清河和深河两苑,而曾辖长乐监、灵武监、同川监等六监二十四苑的陕西苑马寺也在正统二年被裁革的只剩下二监五苑(弘治十五年,杨一清大力整顿陕西马政后,恢复为二监七苑,直至明末)。随着负责牧养军马的监苑机构的大量被裁撤,明朝可用军马自然也就随之大量减少。

第四、西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史所载,有明一代,陕西地区约发生162次旱灾,大约是3年2旱;甘肃、青海、宁夏地区约发生154次旱灾,大约是9年5旱。可以说在明朝,西北地区的旱灾是很频繁的,尤其是在明中后期,旱灾更是常常连年发生,更是持续数年。因此,随着西北地区旱灾的频繁性、持续性,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也就越变越严重,而随着西北土地的沙漠化,朝廷设在西北的牧场自然也不能幸免,草场退化,牧草大幅度减产。

想想看,牧草的减产也就意味着喂养马匹的草料减少,而若马匹没有了资料,它还能成为一匹合格的军马吗?同时,干旱的持续发生,必定也会导致西北水资源的减少,而没有了水这个生命之源,马匹的存活率也就将大大降低。与此同时,西北地区不但会爆发旱灾,还会爆发雹灾、霜雪和冻灾,据《西北灾荒史》统计,西北地区的冰雹灾害,平均4到5年就会发生一次,而这之中关中、陇东、陇中地区最为频繁,陕南、宁夏等地稍次。

而当时,西北地区所发生的频繁的冰雹灾害对朝廷牧养在西北的军马的伤害也是极大的,如《明神宗实录》载:“四月二十二日,苑马寺广宁、开城、黑水、清平、万安等六苑,冻死牧马一千一百五十四匹”;“本年四月二十二日,固镇大雪,冻死在场营马骡驼共一千九百九十九匹头只”。由此,随着作为朝廷牧养军马的重要地区–西北地区频繁的遭受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的袭扰,明军的军马供应自然也就大受影响。

第五、“金牌制”的衰败。明朝监苑机构所牧养的军马主要来源于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茶马互市,《明史·马政》载:“每三岁,遣廷臣召诸番合符交易,上马茶百二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自洪武年间,明朝每三年就会前往西北地区与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交易,其中一匹上等马可换茶一百二十斤;中等马可换茶七十斤;下等马可换茶五十斤。当时洪武年间,靠着茶马互市,至洪武末年,明廷每年可换得一万三千五百余匹马匹。

但是后来随着私茶越来越猖獗,朝廷对于失去了对于西北少数民族茶业的垄断权,由此朝廷依靠着茶叶换马的数量也就与日俱减,到成化年间,“四年间易马九千余匹,而茶尚积四十余万斤”。而随着明廷从茶马互市所获得的军马越来越少,明廷的军马自然也就减少了。

第六、卫所将领腐败不堪。明朝军马的减少,除有牧场锐减、牧军逃亡、监苑机构被大量裁撤等诸多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卫所将领的公器私用。当时监苑机构所牧养的军马大多被卫所将领公器私用,时“差旗牌官舍人等,及容弟侄子男买卖营运,滥给官马应付,多者二三十匹,少者五七匹,驮载私物,重至百余斤,程送前途,远至七八十里,往来相继,驰骤无私,马匹因而损伤”。

当时卫所将领会将属朝廷的军马擅自给自己的亲戚使用,让他们暗地里做生意所用,而他们在使用这些军马时,皆不会去正确的使用它们,因此致使被他们使用过的军马皆不能被骑兵部队所用。由此,明中后期的军马数量本就锐减,此后所剩下的又被这些将领公器私用,其军马的数量更是越变越少。

如此,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致使明中后期的马政开始出现不可逆转的衰败,而随着明朝马政的衰败,明廷能供应军队使用的军马数量自然也就大幅度减少。而在得不到军马及时补充的情况下,明朝自然也就无法再次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部队了。如此,曾经强悍无比的明骑兵,最终出现了在明末只剩下“关宁骑兵”能与清八旗军面对面抗衡的这样悲凉的局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马政,明军,明朝,朱元璋,草原,骑兵,陕西,军马,马匹,观点评论,马政,苑马寺,太仆寺,牧军,军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马政,明军,明朝,朱元璋,草原,骑兵,陕西,军马,马匹,观点评论,马政,苑马寺,太仆寺,牧军,军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马政,明军,明朝,朱元璋,草原,骑兵,陕西,军马,马匹,观点评论,马政,苑马寺,太仆寺,牧军,军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