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自成进军来犯,崇祯为何宁向王公贵戚求捐赠,也愿不抄他们的家?

李自成进军来犯,崇祯为何宁向王公贵戚求捐赠,也愿不抄他们的家?

崇祯帝大家都很熟悉,明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在位第十七年的时候被李自成攻破北京,最终自缢于煤山。在李自成进军的路上,崇祯帝也不是没想过办法,既考虑过南迁避难,也想过让地方政权“征天下勤王”来抵御李自成前进,却始终没有挡住国家的灭亡。

努力征钱却无功而返

崇祯帝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当时的北京城不只是缺兵,更重要的是没钱。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库空虚没钱如何应战,这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战,谁先撑不住了那就得输。而且说白了,你都没钱发军饷,谁会替你卖命。

于是乎,崇祯帝心生一计,下令文武百官和外戚勋贵来捐钱,就连太监也不放过。当时他对捐献银子划了个等级,规定了捐三万两为上等,还能得到加官进爵的赏赐,但是官爵的吸引力好像不是那么大,捐钱的数量极少。

这官员和外戚,各个都是演技派,哭穷的技术比谁都好。崇祯帝实在没办法,就让当时的外戚国丈周奎帮忙带头捐款,但是周奎是个吝啬鬼,崇祯派过去的太监硬是在那磨了半天,才勉强让他捐出了一万两。

崇祯觉得这也太少了,又要他加一倍。周奎心疼银子啊,就开始耍些小手段,求助于自己的女儿周皇后。周皇后觉得有这么个爹也是挺丢人的,没办法只能掏出自己的私房钱五千两赞助他,可是这铁公鸡还要贪自己女儿便宜,留下了两千两银子。

有这么个亲戚起带头作用,那么想必可以敲出百官很多钱来,可是事与愿违,也就只有几个太监捐出了三五万两,其他人都是几十、几百的捐,最终总额也不过是二十万两,这也就宣告着崇祯计策以失败告终。

令人讽刺的是,即便是首都被人攻破也没人捐钱,抵抗李自成的大军。当李自成进京后,他的部下开始大肆搜刮,抠抠搜搜的国丈周奎被抄出来的银两就有五十二万两这么多,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宁愿国破家亡也不愿出力。

皇帝为何不抄家

既然号召百官捐款的算盘落空了,那么为何崇祯在面临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不选择去抄了那些个贪官的家呢?这个原因其实不难解释,用今人的眼光看待,崇祯帝作为明朝的末代皇帝,已经是没什么实权了,国家也只是强弩之末。

虽然相对于其他的亡国之君,崇祯是权力最大的皇帝,但是他的力量是通过外力得来的,在他上位之初,大力铲除阉党魏忠贤以及他的势力,在借用了文官集团的力量后,彻底打破了阉党与文官两者相互牵制的格局,文官集团从此一家独大。

在明朝灭亡的前一个月,崇祯帝还在鼓动大臣们捐钱,可见他在朝廷已经没了控制权,他亲自点名几位将军前来援军,结果也只是唐通率了八千人来京,其他人要么谎称有病,要么坐视不管,眼睁睁的看着北京沦陷。

就崇祯对朝廷的控制力,这要是被他的祖宗朱元璋知道了,怕是得气得活过来。崇祯帝的这些举措,即使没有得到大臣们的响应,他也不敢采取极端措施去大规模抄家,他的统治已经到了崩溃边缘,如果直接出击,只会加速灭亡。

这群大臣也算是朝廷的根基,如果贸然行动的话,还没等李自成打过来,自己就会先被他们造反杀了。所以,即便大臣们没有行动,为了他们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是会自觉反抗李自成的进攻,崇祯帝只能放手。

崇祯虽勤但总做无用功

勤奋的君主并不代表着他就合格了,明朝发展到了后期,中央高度集权下皇帝总揽大权,权力得不到分散,但其实崇祯也会用人,可是他所放权的对象居然是太监,这就和他处理阉党手段有所出路。

崇祯借着铲除魏忠贤来收获民心,想以此控制朝野,可是他只是铲除魏忠贤这股势力,他自己的太监还是继续使用,对大臣们始终怀有疑心,这也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再有就是崇祯频繁更换内阁,又杀了袁崇焕这样的大臣,古今罕见。

崇祯这么一搞,就再也没人要替他办事了,以致于李自成打来的时候,大臣们没人想要捐钱抵抗,甚至是无人肯来上朝。崇祯也因此下了六次罪己诏,可是罪己诏得出的结论就是错在大臣,好家伙那么多个大臣都是错的,崇祯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崇祯到死也没想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在哪,临死前还在找借口,明朝的加速灭亡就是崇祯瞎折腾的结果,他想要一劳永逸,那么手段就只有杀,结果局势是越杀越乱,国家内耗才是导致大明灭亡的原因。

崇祯当皇帝的天赋不够优秀,又要接受一堆烂摊子,在没有经历过实战演练,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勤也不能够补拙了。

崇祯无能在于“怂”

崇祯帝上位马上就铲除了魏忠贤,咋一看是很有魄力的举措,但实际上他只是利用了阉党与东林党的矛盾,借助文官集团的力量下顺利完成,不然就凭他一个刚登基的新帝,很难服众。

他这个皇帝当的,其实很憋屈,首先需要处理上一任留下的烂摊子,其次又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导致国家灭亡,唯唯诺诺的行事风格正是他不敢抄家的原因,决策上缺乏魄力才是要命的。

就拿李自成进京这件事来说,人家都要打到家门口了,他还在犹犹豫豫的,拿不定主意。在迁都这件事上,连把太子派去南京都不敢,你还能指望这样的皇帝能干啥事,让他大规模地抄大臣们的家,岂不是天方夜谭。

这到了最后,明朝都要亡国了,还摊上这么一个主子,文武百官、勋戚为何还是这样不愿意一同渡过难关?唇亡齿寒这么简单的道理,老百姓都知道,他们岂会不懂。这问题的关键在于,明朝的阶级成员已经都烂到骨子里了,大家个人的利益大于国家。

明朝末路

所以,李自成基本上不费吹灰之力,就打上了北京城。积极投降的人很多,以至于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对此都痛心疾首地说道:“在北诸臣死节者寥寥,在南诸臣讨贼者寥寥,此千古以来所未有之耻也”。

可惜这些人打错了如意算盘,李自成没有历代帝王身上的气质,他受够了官兵的压迫,打进京的第一件事就是追赃助饷,搞得这些人是鸡飞狗跳,最终自食恶果。对他们而言幸运的是,李自成没多久就被清军打败了,他们又可以依靠另一座大山。

大明的贪污腐化,在两百年内已经发展壮大,朝廷内部的利益盘根错节,才会导致皇帝下令,却无人响应的局面。而明朝官僚的办事风格又都是依钱来定,这也造成了国家法律形同虚设,统治者的权威性荡然无存。

百官和勋戚相互勾结,牵一发而动全身,崇祯所处的境地可谓是四面楚歌、众叛亲离,国家外有皇太极等蛮族盯着,国内又是农民起义军与权臣的反叛,在万历之后已成定局,崇祯相救也就不回来了。

大臣们在清军入关后,又纷纷卖主求荣,投降了清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国家死活。在明朝灭亡后,先是投降李自成的大顺,再来又降大清,这不就是三姓家奴吗?这些人真是可笑之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魏忠贤,国家,崇祯,明朝,何宁,李自成,皇帝,银子,原因,周奎,观点评论,魏忠贤,崇祯,李自成,崇祯帝,周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魏忠贤,国家,崇祯,明朝,何宁,李自成,皇帝,银子,原因,周奎,观点评论,魏忠贤,崇祯,李自成,崇祯帝,周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魏忠贤,国家,崇祯,明朝,何宁,李自成,皇帝,银子,原因,周奎,观点评论,魏忠贤,崇祯,李自成,崇祯帝,周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