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一生争权夺利却为东晋带来安稳政局的兄弟有多奇葩?

一生争权夺利却为东晋带来安稳政局的兄弟有多奇葩?

淝水之战后,东晋帝国的豪门士族开始衰弱,这主要是由三股力量共同发力造成的。

第一股力量是皇族,代表人物是司马道子;

第二股力量是寒人,代表人物是刘牢之;

第三股力量是地方豪强,后期代表人物是桓玄。

面对这三股力量的节节进逼,谢安只得一退再退,最终不但没能保住自己的执政地位,就连家族的权势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谢安之所以会失势,固然有他不能团结其他豪门士族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皇族、寒人和地方豪强的先后崛起,使得豪门士族的实力开始衰弱。

谢安退出政治舞台之后,司马道子和孝武帝司马曜开始全面崛起。

九月,诏司徒、琅邪王道子录尚书六条事。——《晋书》·卷九·帝纪第九

但这只是豪门士族实力开始衰弱的起点,却远没有达到将被淘汰的地步。无论是司马道子还是孝武帝司马曜,他们的主要亲信都是豪门士族的代表人物。

皇族想要维持自己的权力基础,就必须取得豪门士族的支持。而逐渐失势的豪门士族想要维持家门旺盛,也必须积极向皇族靠拢。

司马道子兄弟之争,具体就表现在太原王氏(王坦之、王蕴一系)和琅琊王氏(王导一系)的争斗上。由于没有面对面硬刚,所以司马道子兄弟之间的关系一直还算不错,这种争斗也显得很温和。

虽然东晋帝国的豪门士族影响力已经开始衰退,但东晋帝国还是以豪门士族为主的,无论是孝武帝司马曜还是司马道子,他们都无法摆脱豪门士族的制约。

所以无论是孝武帝司马曜还是司马道子,都不打算把这种争斗扩大化,因为这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只是为了多瓜分点权力资源而已。谁都不可能独霸帝国,也都不可能一家独大。

这简直就是一种讽刺,无论是晋元帝司马睿还是晋明帝司马绍,都是极有抱负和理想的君主。只因生不逢时,根本无法摆脱被豪门士族控制的命运。

到了孝武帝司马曜时期,他已经是货真价实的皇帝了;他的弟弟司马道子也是货真价实的执政官;而豪门士族的实力虽然衰退,却也依然是东晋帝国的主要军政长官。

此时的东晋朝堂上:皇族出了孝武帝司马曜和司马道子;王坦之一系出了王宝国、王忱和王绪;王导一系出了王珣;谢安一系出了谢琰;王蕴一系出了王恭;殷浩一系出了殷仲堪;庾氏家族出了庾楷;桓氏家族出了桓玄;甚至寒族成员都能拥有一个重要席位,代表人物是刘牢之。

如果这种状态能够长期保持,东晋帝国就有可能在皇族和士族的联合执政中,逐渐步入稳定和成熟。在这一时期,东晋帝国的统治基础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宽广。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拉帮结派搞内斗总是不好的。可只要看看孝武帝司马曜时期的东晋朝堂,却能颠覆我们的这种固有印象。

豪门士族一家独大的时候,不是王敦造反就是苏峻叛乱,不是庾亮闹事就是桓温篡位。再看看孝武帝司马曜执政时期,哪有这种破事呢?

很多人认为:孝武帝司马曜无能,派殷仲堪出任荆州刺史,他在荆州却要受制于桓玄和杨铨期;派王恭去京口地区任职,他在京口地区却要受制于刘牢之。这种不成功的人事任命,使得孝武帝司马曜的集权工作失败。

十一月癸酉,以黄门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五十四

到底是孝武帝司马曜集权失败,还是他根本就不打算集权呢?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如果殷仲堪到了荆州就能把桓玄和杨铨期收拾得五体投地,如果王恭到了京口地区就能把刘牢之整治得俯首帖耳,那才是司马曜的失败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司马道子,孝武帝,兄弟,东晋,司马曜,皇族,帝国,政局,士族,豪门,八卦爆料,司马道子,孝武帝,殷仲堪,司马曜,士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司马道子,孝武帝,兄弟,东晋,司马曜,皇族,帝国,政局,士族,豪门,八卦爆料,司马道子,孝武帝,殷仲堪,司马曜,士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司马道子,孝武帝,兄弟,东晋,司马曜,皇族,帝国,政局,士族,豪门,八卦爆料,司马道子,孝武帝,殷仲堪,司马曜,士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