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八年的执政生涯,伴随着无休止的政治交易-明代宗朱祁钰

八年的执政生涯,伴随着无休止的政治交易-明代宗朱祁钰

宣德九年(1434年),两个少年正在禁宫里嬉戏追逐,身后的一群宫监侍女紧张地陪跑着。阳光划过奉天殿的屋檐,照射在两位少年天真稚嫩的脸庞上,尽是玩闹后的兴奋愉悦。他们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和次子,朱祁镇和朱祁钰,一个8岁,一个7岁。

故宫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代兄监国的朱祁钰满脸惊惧地看着大殿里,正歇斯底里疯狂地殴打着马顺的大臣。皇兄亲征瓦剌,于土木堡大败被俘。消息一传回来,就出现了眼前的一幕。这一天,王振余党,时任锦衣卫指挥使的马顺被朝臣殴打致死,也开启了对王振一党的清算,史称“午门血案”。

同年十月,蒙古瓦剌少帅也先率大军进犯京师。朱祁钰默默地站在殿门前,双手握拳,因为紧张,整个人甚至在微微发颤。紧接着,不远处传来“轰隆”之声,一团团烟气腾空显现。于谦终于还是下令开炮了,每一声炮饷,也许就代表着几条生命的消散。朱祁钰闭上了眼睛,皇兄朱祁镇此刻就在明军的炮火射程之内。

临危受命,监国代位——朱祁钰登基的三个顾虑

明代宗朱祁钰,明宣宗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同父异母弟,年号景泰,大明第七位皇帝,在位八年。

朱祁钰的皇位,说是中大奖得的,也不为过。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上亲征蒙古瓦剌部,于土木堡遭逢大败,大明精锐主力部队一战殆尽,朱祁镇被瓦剌俘虏。朱祁镇在出征前,让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但谁都没有想到,朱祁镇此去,竟是这等结果。

国不可一日无主。当时的情况是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在世,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年仅两岁。朱祁钰成为了皇位的候选人之一。但不要天真地以为这个时候做皇帝是好事情。

朱祁钰 剧照

首先,

土木堡之役,大明损失惨重

。几十万精锐主力几乎全军覆灭,大量的辎重被蒙古人掠夺一空,甚至还消失了十万套的明军军服。此时京师防备空虚,而瓦剌大军要南下的消息不断传回,人心惶恐。

这个时候做了皇帝,一旦出现最坏局面,是要背锅的。

其次,

朝中局势混乱不堪

。我们知道,明英宗重用宦官王振打压文官集团,王振一派与文官集团已成水火之势。新遭大败,朝中又是党同伐异,仅仅是如何恢复秩序,保证政务正常运转,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你就看朝臣们敢当着朱祁钰的面,活活打死马顺,就可知双方矛盾已经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非得闹个你死我亡。

最后,

孙太后的暧昧

。朱祁镇是亲儿子,朱见深是亲孙子,而朱祁钰只是异母子。孙太后是绝对不会甘心自家的江山落到朱祁钰这一旁系的手里的。当时不论从影响力还是人脉上,朱祁钰都绝对不是孙太后的对手,如果表现出对皇位的浓厚兴趣,难保不会引来孙太后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

朱祁钰非常明白此中埋藏的“危险”。所以

在有朝臣推举他称帝继位的时候,他第一个反应就是抗拒。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姿态,因为局势尚不明了,贸然继位,祸福未可知矣。

龙椅

但“午门血案”的发生,却让事情出现了转机。当朝臣发泄完怒火,打死了三个王振余党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大不敬,触犯了《大明律》不说,也直接得罪了监国的朱祁钰。朱祁钰这个时候还没缓过神来,估计也是被朝臣的疯狂吓到了,居然准备逃跑。作为新晋权贵的于谦站了出来,调和了两方的矛盾。

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且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众乃定。谦袍袖为之尽裂。退出左掖门,吏部尚书王直执谦手叹曰: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明史》

于谦并没有参与殴打马顺的行列中去,所以始终保持着清醒。当发现朱祁钰要跑的时候,于谦马上拉住了朱祁钰,请求朱祁钰当场赦免参与殴打马顺等人的朝臣。直到朱祁钰同意之后,于谦方才作罢。

于谦这番举动,大大感动了以王直等人为首的旧文官集团,而随着朱祁钰对朝臣的赦免,也就正式开启了对王振一党的清算。不知不觉中,旧文官集团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朝局开始趋于稳定。于是,之前所说的朱祁钰登基的第二个顾虑便被打消了。

明代官员

正统十四年八月 ,丁卯。司礼监太监金英传,奉皇太后圣旨,今立皇帝庶长子见深为皇太子。——《明英宗实录》

当年八月,孙太后正式颁布懿旨,立亲孙子朱见深为皇太子。同时,根据《明史》记载,朱祁钰也被太后再次正式任命监国。

这是孙太后的一次妥协和让步。亲儿子还在蒙古那吃土,什么时候回来,回不回得来还不知道,眼看朱祁钰代国之势已不可逆,赶忙立了自己亲孙子朱见深为太子。

孙太后的意思很明确,你朱祁钰只能干一届,之后皇位还是要回到朱祁镇这一脉来。不管怎么样,朱祁钰第三个顾虑也解决了。

最后就是那场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北京保卫战”了。结果大家都知道,在于谦的主持下,大明完胜,瓦剌人碰了一鼻子灰,只能心有不甘地退却。

蒙古骑兵

而随着“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和朱祁钰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于是,第一个最大的顾虑也消失了。朱祁钰,终于可以安心地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渐掌朝局,握权易储——充满血腥权斗的政治交易

朝史暮想的话还没有说完,历史的残酷与复杂,远比史书里的文字来得生动丰满。

表面上,朱祁钰的继位,是在于谦的调和和孙太后的让步下,顺利实施的,但所有人似乎忘记了旧文官集团的存在。

而本质上,朱祁钰的顺利继位,是和旧文官集团达成了一次政治交易。交易内容也很简单:朱祁钰铲除王振一党,保障旧文官集团的既得利益,旧文官集团就承认朱祁钰皇位的正统性。

你真的以为仅凭一个刚刚展露头角的于谦,就能够说服孙太后,说服旧文官集团,放弃朱见深,去支持朱祁钰?一个区区的郕王,没根基,没人脉,只是监国就能坐上皇位?

明代官员

在那场“午门血案”的时候,朝臣之所以做出这种极端事情,除了对王振的痛恨,还因为朱祁钰的不表态激怒了他们。朝臣要求朱祁钰下旨清算王振一党,朱祁钰的反应居然是不出声,要求改日再议。这才有后来的群殴事件。可见,朱祁钰的不表态,是直接的导火索。

当于谦要求朱祁钰赦免朝臣,并且正式开始清算王振一党后,朝臣反对朱祁钰的声音明显变小了

。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除了于谦,石亨等一众直接负责参与此役的人员得到提拔外,其他如累朝老臣,胡濙,王直等旧文官集团的一众大佬,也受到了嘉奖。事情到这里已经足够明显了。

依靠旧文官集团的支持,朱祁钰出卖了哥哥朱祁镇借以制衡文官集团的王振一党,顺利继位。

朝史暮想不客气地说,朱祁钰的这一举动,实质上,

就是用皇权的独立性换来自己的青史留名

,如果朱家祖宗有灵,泉下有知,肯定是要狠狠教训一下这个不肖子孙的。

如果朱祁钰上台的这笔交易还算做的比较遮掩,那么他在换太子的事件上,可以算是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了。

明宪宗朱见深 像

当文官集团忙着消化胜利果实,当于谦等新兴第三方势力开始按部就班地行使自己职权,当孙太后慢慢蛰伏开始边缘化的时候,朱祁钰一颗心也开始活络起来。他开始不满足于只干一届皇帝,开始寻求子孙后代的万万年。

朱祁钰开始了试探。

景皇帝既即位,意欲易储。一日,语英曰:七月初二日,东宫生日也。英叩头云: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上为之默然。——《菽园杂记》

不清楚的朋友可能看的一头雾水。这里的景皇帝就是朱祁钰,英是太监金英。而朱祁钰说的七月初二,其实是自己儿子朱见济的生日,金英说的,则是朱祁镇长子朱见深的生日。很明显,朱祁钰的这次试探并不成功,一句“上为之默然”,朱祁钰无话可说。

但朱祁钰并没有就此罢手,他的后继手段,就是

贿赂

。贿赂谁?旧文官集团。

白银

比如说在拉拢经筵日将的讲官上,《明史》记载:

帝每临讲幄,辄命中官掷金钱于地,任讲官遍拾之,号恩典。

夸张吗?皇帝直接把钱物丢在地上,让讲官去捡,美其名曰“恩典”。一个皇帝这么光明正大地贿赂自己的大臣。

除此之外,在朝会结束后,朱祁钰就让太监拿着银两,拦住几个重臣,直接塞钱。当然,这些银两对于庙堂之上的重臣来说,真算不上什么,估计连打牙祭都不够,可架不住这钱是皇帝塞的啊,要是敢不收,这不是明显打皇帝脸吗?

同时,与贿赂朝臣一同进行的,还有

升官

。正统,景泰年间的官员,的确是好运。首先,土木之变后,孙太后立朱见深为太子,已经给一群重臣升官了,目的是为了让他们保证太子的周全;其次,北京保卫战之后,朱祁钰借着大胜,又给文官集团几位大佬升了一次;现在,朱祁钰想换太子,又升。

明代官印

以胡濙为例。孙太后给他加了太子太傅衔,到了景泰三年,胡濙已经是少傅了,此前还兼太子三师衔。朱祁钰是真舍得。

一顿操作猛如虎,朱祁钰换太子的事情还真成了。景泰三年,原太子朱见深被废,朱祁钰的亲儿子朱见济被册封为太子。

但朝臣们支持朱祁钰易储,却绝不是仅仅因为这些小恩小惠。

第一,

从当时看,朱祁钰大位已定

。虽然在景泰元年,明英宗朱祁镇被也先放了回来,但一回来就被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严加看管。从当时情况来看,朱祁镇重新登上帝位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第二,

于谦等新派权贵干的不错,朱祁钰看起来似乎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于谦等人的上位,的确同朱祁钰的帝位紧密挂钩。而且国家的确开始逐步走向正规,颇有中兴之势。

但仅仅是“似乎”

第三,

旧文官集团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这点是最重要的。既然朱祁钰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权益,谁做皇帝,谁的儿子做太子,已经无关痛痒了,反正怎么换,大明还是大明,朱家还是朱家。

故宫

从朱祁钰上台,到成功更换太子,皇帝和文官集团的交易,一笔接着一笔,从未停止。

子嗣断绝,心灰意冷——朱祁钰最后的失势真的是时运不济

对于旧文官集团的势大,朱祁钰并不是没有想过办法。

考虑到王振宦官集团的覆灭,贸然再次扶持宦官集团,朝中可能会有比较激烈的反弹,朱祁钰用了另一个办法——外戚

朱祁钰的原配汪皇后,在景泰三年被朱祁钰废黜。理由也不可思议,居然是汪皇后不支持朱祁钰换太子,她支持朱见深。但是细细一想,缘由也不复杂。汪皇后没儿子啊。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是侧妃杭氏所生。汪皇后被废后,杭氏自然母凭子贵,做了皇后。

我们这里说的外戚,自然是杭氏的娘家人。朱祁钰用外戚,就用在两个地方——

锦衣卫

军队

锦衣卫 剧照

命给锦衣卫带俸指挥使杭昱,指挥佥事唐兴,世袭诘命。星等俱外戚也。——《明英宗实录》

杭昱就是杭氏的父亲,朱祁钰把锦衣卫交给了自己的老丈人,并且把杭家的几个小舅子安插到军队系统里。

从后来发生的“夺门之变”来看,朱祁钰看重锦衣卫和军队系统的掌控力,绝对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

因为军队和锦衣卫,从根本上保护了朱祁钰皇权的安全

。事实上,在册立杭氏为皇后,朱见深为太子,到之后朱见深病逝,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朱祁钰的日子过的其实是很安心的,很踏实的。

但人算不如天算。

景泰三年,朱见济被册封为太子,景泰四年,朱见济就病逝了。而朱见济是朱祁钰当时唯一在世的儿子。

朱见济的离世,代表着朱祁钰一脉万世帝皇梦的破碎。同时也宣告着,杭氏外戚集团与朱祁钰联盟的瓦解。

皇后 剧照

之后的朱祁钰,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开始怠政,躲在后宫沉迷酒色。恰恰在这个时候,朱祁钰身边的太监,开始给朱祁钰送去大量的优伶。而我们知道,古时的优伶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经常会服用一些避孕药物。而朱祁钰之后也确实未曾再有子嗣。(一说,这些优伶是朱祁镇授意安排的)

相对于朱祁钰的沉沦,朝中却开始出现了要求重新立原废太子朱见深为储的声音,同时一直被软禁在南宫的“太上皇”朱祁镇,开始了积极的串联复辟活动。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起了一次政变,拥护朱祁镇复辟,史称“夺门之变”。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朝史暮想在此不再细述。

根据一些史料的描述,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的时候,朱祁钰已经病重了,连床都下不了。当他听到了召集群臣的钟声后,向随侍太监询问情况。太监告诉他是朱祁镇重登大位。闻言,朱祁钰先是一愣,之后仿佛放下了一桩心事,感叹道:“哥哥做,好!”。

朱祁镇 剧照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我们不知道朱祁钰在听到哥哥复辟后心里想了些什么。也许是儿时兄弟俩戏耍玩闹的酣畅淋漓;也许是哥哥出征前对自己的叮咛嘱托;也许是哥哥南归时二人的抱头痛哭......

朱祁钰的一声“哥哥做,好”,了解那段历史的朋友应该会明白,这一声好,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和心酸,又承载了多少的压力和疲惫。即便如朝史暮想般热衷于阴谋论的人,在这个时候也愿意善意地去揣测朱祁钰的心思,也愿意一厢情愿地为这对兄弟画上一个尽可能圆满的句号。只是,我们也同样不能忘记,哥哥朱祁镇心里还有一份怨恨在。

不止一个版本的野史提到过朱祁镇杀害了朱祁钰。自然地,与朱祁钰相关的所有人事也都得到了打压,只有旧文官集团依旧屹立不倒,依旧可以面不改色地跪在大殿上向“新帝”山呼万岁。是的,又是一场肮脏的交易。

明代宗朱祁钰,大明第七位皇帝,在位八年,年号景泰。临危受命,监国代位,系人心,抵外辱, 保江山社稷,护祖宗基业。而当帝位日固时,其野心也开始膨胀,所图也越来越大。囚兄,废后,易储,溺色,怠政,在后世史官的眼里,其所作所为似乎“天理难容”。

朝史暮想就问一句,于谦是谁启用的,又是被谁诛杀的?

朝史暮想独家原创,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治,于谦,朱祁钰,朱祁镇,交易,瓦剌,朝臣,生涯,孙太后,时候,观点评论,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文官集团,孙太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于谦,朱祁钰,朱祁镇,交易,瓦剌,朝臣,生涯,孙太后,时候,观点评论,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文官集团,孙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于谦,朱祁钰,朱祁镇,交易,瓦剌,朝臣,生涯,孙太后,时候,观点评论,朱祁钰,朱祁镇,朱见深,文官集团,孙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