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朱棣
朱元璋是一位传奇帝王,他从一个放牛娃,一步步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不过朱元璋的人生,却算错了一件事,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本来他预定的继承人是长子朱标,结果朱标的身体不好,早早就去世了。后来朱元璋就培养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并且为了让孙子能够成功登基,他还大举屠刀,将所有可能会造反的将领一并铲除,然而令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将领没有造反,他的儿子倒是造反了。
一、王爷朱椿
朱允炆在成为了新皇帝后,立刻进行了削藩,这就引起了众多藩王的不满。那时朱允炆认为,他的这些叔叔不满归不满,肯定是不敢造反的。然而事实就是这么多讽刺,削藩没多久,朱棣就打起了靖难旗号造反,并且打出了多场以少胜多的战斗,最后成功夺得了皇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朱棣的一个故事,当初他在谋反时,找到了弟弟朱椿帮忙,朱椿用了4个字助他成功登基。
这个故事还要从朱椿开始说起。朱椿从小就是众多皇子中极为聪明的一位,朱元璋也很喜欢他,不过封建社会讲究的是长幼有序,朱元璋早已决定让朱标继承皇位,自然不会对朱椿过多重视,于是早早的就将他打发到了地方上,成为了一位藩王。朱椿在成为了藩王后,他的表现,也和其他王爷有很大不同。
二、争夺继承人
其他王爷都喜欢舞刀弄枪,特别是朱棣,明朝北征蒙古的时候,他还跟着打了几场战争,并且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而朱椿就不同了,他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和平的环境,再加上接受的教育也是传统教育,所以平常最喜欢的就是舞文弄墨,而且还在府中养了不少的文人。朱元璋对于儿子这样的变化,自然也是非常喜欢的,毕竟他也清楚,只有马上打天下,哪有马上做天下的道理。
后来太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要确立新的继承人,朱椿就和他的几个兄弟,连忙赶到了京城,准备争一下太子之位。在那个时候,朱椿是有很大概率夺得太子之位的,看一下朱元璋选择的朱允炆就知道,他选择的继承人肯定不会是一个武将太子,而应该是一位文人太子。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朱元璋最终选择孙子为继承人,那时朱椿就非常不满,在他看来,自己怎么看都比毛头小子朱允炆,更适合成为继承人。
三、朱棣心中的造反之意
不过由于朱椿是个文人,他并没有产生其它想法,而朱棣就不一样了。在朱元璋所有的儿子中,朱棣是最像他的,朱棣完全不服侄子朱允炆成为继承人,但是不服又有什么用呢?朱元璋还活着,朱棣再怎么大胆,也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后来朱元璋去世后,朱棣的胆子才渐渐大了起来,特别是朱元璋晚年清除了大量能打仗的将领,这又给了他不少造反的底气。
不过造反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是失败了,全家人都要遭殃,所以朱棣也非常犹豫,虽然朱允炆不会打仗,手下也没有能打仗的将领,但他的手中有着百万军队,实力远超于自己。后来朱棣想了想,他觉得要完成造反大业,还是要找兄弟帮忙,毕竟朱允炆的削藩,削的是所有王爷,这些王爷都是利益受损者,天然就与朱棣站在了同一阵线。
而在这么多的王爷中,朱棣最为看重的便是朱椿,原因有两个,首先朱椿在朝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手中也有足够的实力,如果他能够出面帮助自己造反,那绝对是极大的助力。其次,朱棣和朱椿的母亲是同一人,天然对他有着好感。所以朱棣就找到了朱椿,询问他对于造反怎么看。后来朱椿说了4个字,帮助朱棣下了造反的决心,而这4个字就是“忠孝为藩”。
结语:
为什么这简简单单的4个字,能够让举棋不定的朱棣下定决心?首先这是一个表态的问题,如果朱椿不同意朱棣造反,那么他肯定是直接反对的,而不是采用这样模糊的做法,也就是说,他说这4个字,就是表示自己愿意支持朱棣造反。其次,这4个字也为朱棣之后的造反,提供了方向,以忠义为借口,施造反之举。后来朱棣成为皇帝后,也同样开始了削藩,不过他唯独放过了朱椿,可能就是感激他当初的那4个字吧。
参考资料
《明史》
《靖难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