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他以极少的兵力,完成了对皇权的争夺,在军事史上也是一个绝对的奇迹。
发动政变之前,朱棣同样存在着顾虑。即便自己也拥有对权力的争夺资格,但仅仅作为燕王的他,无论如何美化自己将要做的事,都无法摆脱造反的本质。
让他最终下定决心的人,则是精通儒释道三教的姚广孝,而在完成这一壮举之后,姚广孝更是被冠以“黑袍妖僧”的称号。
带来大礼的僧人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为了提高几个皇子的修养,朱元璋选拔了十名僧人,准备将他们分派给皇子们,为他们讲经说禅,修身养性。
对于出家人来说,本应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功名利禄在他们眼中如同浮云一般。然而能为皇子讲经论道,自然待遇优厚。这就使得这些高僧们的心中突然变得不那么清净了。
这些僧人中,有一位显得和其他人格格不入。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讨论,静静地在角落里独自打坐,似乎即将要发生的事对于他来说毫无意义。
实际上,在这位僧人看来,其他人都太无聊了。他并非与世无争,恰恰相反,他是嫌其他僧人野心太小,这种蝇头小利他不感兴趣。他要争的东西,比他们要大得多。
当朱棣来到他面前的时候,他轻声说道:“如果殿下选我,我会送给殿下一份大礼。”
朱棣没有想到,这些与世无争的僧人之中,竟然还有人会这样毛遂自荐,更想不出这个僧人会送给自己什么东西。于是便笑着问道:“什么礼物?”
僧人答道:“我会送您一顶白帽子戴!”
此时僧人却闭目不答,他知道自己的目标已经实现了,朱棣一定会带走自己。果然,片刻之后,他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轻声的呼唤:“你,跟我走。”
这名法号道衍的和尚,就这样完成了和朱棣的汇合。他就是后来被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
为造反而生
僧人的身份并没有影响他对各类知识的渴求,出家为僧的姚广孝多方游学,集百家学识于一身。这为他后来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他之所以选择朱棣作为自己的主人,也是通过自己所学做出的判断。
熟读史书的他,早已看出大明王朝即将风雨飘摇。在太子朱标病逝之后,朱元璋将对长子的期望寄托在皇孙朱允炆的身上。然而自古皇权立长不立幼,建文帝的那些皇叔早已蠢蠢欲动。
而且朱棣早年便与朱元璋手下的诸多名将交好,耳濡目染积累了许多军事经验。受封燕王后,守卫北方的朱棣常年与蒙古士兵作战,更是积累了实战经验。因此在造反这件事上,朱棣有绝对的优势。
于是姚广孝结合各种因素,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追随朱棣,实现自我价值。
后来的事实证明,姚广孝的头脑和眼光都是极其敏锐的。虽然朱棣在最初发动靖难之役时,只有五百名亲随军,但是经过姚广孝一番谋划,竟然成功逆袭。能够完成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姚广孝功不可没。
妖魔一般的僧侣
在封建社会中,最大的罪名莫过于造反谋逆。作为最高统治者,皇帝自然时刻担心其他人觊觎自己的权力。因此对于谋逆之人,皇帝都会以最残忍的手段处死,以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朱棣在造反之前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漫长的思想斗争。毕竟侄子朱允炆已经登基,不造反自己还是藩王,如果造反有可能死后连尸体都不是完整的了。
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藩王带领亲随军与皇帝为敌,这种近似于洗脑一般的操作,在其他人看来已经是很难完成的一件事了。然而姚广孝后来的操作,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面对军事力量上的悬殊,姚广孝早已为朱棣做出了完备的计划。他让朱棣一方面对官军以皇叔的身份进行攻心战,使官军不敢全力进攻。另一方面,他怂恿朱棣绑架宁王并接管朵颜三卫,扩充兵力。
帮助朱棣成功夺取皇位后,姚广孝被封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白天他穿上朝服上朝,晚上便换上僧装到庙里居住。朱棣赏赐的田宅珠宝,姚广孝一概拒绝。
姚广孝的所作所为极为神秘,让人无法揣测,因此被称为“黑袍妖僧”。
以一己之力说服朱棣,并帮助其成功造反,完成这种看似只有鬼神才能完成的任务,可见姚广孝的确才学胆略都过于常人。
集百家学说于一身的他,自然也对人情世故,时局变化了然于胸。因此靖难之役看似不可思议,但在姚广孝看来却是势在必行。
而他能够相时而动,顺应局势变化,这样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非常人可比。在他人眼中,也就真的如同鬼神一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