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显已经是太子了,为什么还会发生神龙政变

李显已经是太子了,为什么还会发生神龙政变

因为有人在政局中添加不确定因素,要皇位是否回归李氏成为变数,神龙政变就是加速要皇位回归李氏。

政变前,武周王朝中除武则天外,还存在着四股势力,而这四股势力影响着皇位的传承。

这四股势力分别是武氏外戚、李唐宗亲、科举臣子和张氏兄弟。

武则天在狄仁杰等臣下的劝谏下决定要皇位回归李唐,李显被复立为太子。就意味着武三思等武氏外戚在不断游说武则天把皇位传给武氏子弟的计划破产。同时在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其男宠,时间一长,张氏兄弟开始把手伸向朝政,通过武则天安插张氏子弟担任官职,气焰十分嚣张,其他三股势力都不敢与之争锋。

神龙政变的发生一点也不多余。因为张氏兄弟有夺权的迹象

《旧唐书.列传四十一》:

是岁冬,则天不豫。张易之与弟昌宗入阁侍疾,潜图逆乱。

也就是说神龙政变是被分成了两步走计划,第一步就是诛杀张氏兄弟及其同党。第二步就是逼宫武则天还政李氏。这第一步几乎成了几大势力的共识,是都支持的,除了武则天外没有不想杀张氏兄弟。

科举臣僚

发动政变的主要人物,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袁恕己等人,几乎都是在武周朝升迁上来的,有的是入仕就在武周朝。这么来说他们应该感谢武则天的知遇之恩呀,为什么还要带头发动政变呢?!

网络配图

长安四年,张昌宗请术士李弘泰给自己占卜出帝王相。这可不得了。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新账旧账一块算,桓彦范上了一个奏疏请求诛杀张昌宗。而且桓彦范还尽力为武则天减轻心理负担,表示张昌宗这是触怒了上天而非陛下要诛杀他,是他辜负圣恩,咎由自取,陛下不用自我责备。还进一步说明了先前的弹劾,陛下不惩办张昌宗的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都认为这是陛下故意包庇张昌宗的意思,因此朝内外所有的人都不敢得罪张氏兄弟,全国各地都在议论张氏兄弟的事。认为陛下这是姑息养奸。桓彦范可是什么都说了,可武则天看到奏疏不拒绝,也不接受;只是搁置。宋璟也请求把张昌宗逮捕下狱审判;崔玄暐也上疏弹劾张昌宗;

《新唐书.列传四十五》宋璟劾张昌宗不轨事,玄暐颇助璟。

武则天看到这么多人反对张昌宗,就命刑律部门调查张昌宗。《旧唐书》:

可还没等调查结果出来,武则天就病倒了,严重的不能接见臣子,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左右伺候。还不允许任何人接近武则天。这要所有的人很是担心张氏兄弟会利用这个机会作乱。等武则天病势稍好一点,可以召见臣子了,崔玄暐就对武则天说,皇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是可以在皇上床前伺候的,宫禁内的事不好要外姓插手。这明显就是针对的张氏兄弟。

《旧唐书》:玄暐奏言:"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可亲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但武则天只是领了崔玄暐的情,依然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做臣子的这些人是越来越明白想要武则天杀掉张氏兄弟是不可能的,只能用非常手段。

那些臣子毕竟在武则天手下做官好多年了,但还是与武则天决裂了。

因为武则天执政太血腥,杀了太多反对者,武周朝没有李唐朝要他们留恋,这应该是他们反对武则天的心理基础;再者张氏兄弟所作所为搞得天怒人怨,他们屡次上疏要求惩办张氏兄弟,武则天都不允许。

武则天的种种做法伤了科举臣子的心;武则天执政时期批量诛杀李氏藩王,大兴土木修建离宫别苑、佛教寺院,逼迫许多人出家为僧,大肆封武氏宗亲为王对于为非作歹不加限制,反对自己的臣僚一律打击等等,武则天的这些行为根本不符合科举出身的那些官员的口味,或者说李唐王朝比武周王朝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这是许多官员的想法。如果政变目的只是诛杀张氏兄弟就完事,以武则天不受威胁的性格事后一定会把参与政变的人扒拉光。在武则天手下做事多年的人都深知这一点,所以逼迫武则天退位是他们最大的诉求。为了实现第二步计划,那必须争取李氏宗亲的支持,这样政变才名正言顺,才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张柬之一串联就开始干,《新唐书.列传四十五》:诛二张也,柬之首发其谋。谋划的时间很短。

李氏宗亲

无论是李显还是李旦,政变前都是知情的,也就是说是支持这次政变的。

网络配图

李显、李旦虽然都是武则天之子,但他们对自己的这位母亲的感情是五味杂陈的。

李显虽然在唐高宗死后登上皇位,可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李显登基后就想培植自己的势力,巩固自己的根基,彻底摆脱武则天,就打算提拔韦后(李显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到副宰相的位置,可李显的火箭式提拔的决定遭到顾命大臣裴炎的反对,李显怼裴炎自己是皇帝,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官位想给谁给谁,不要说一个副宰相,就是把整个天下给韦玄贞都可以。估计李显当时想表达的是自己是个独立的皇帝,不想受制于人罢了。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裴炎劝不了李显只能找一个可以劝得住李显的人,就是武则天。武则天一听这话可不得了,把天下拱手送人还了得。李显立马被武则天废掉,这样干了不到俩月的皇帝就被辞退了。曾被唐高宗李治册封为皇长孙的李重照(李显嫡长子)也随之被废幽禁起来,《新唐书.列传六》:

“中宗失位,太孙府废,贬庶人,别囚之。”

武则天称帝后李重照为避武则天名讳改名李重润。

等李显被复立为太子,李显不再像上一次大嘴巴性格,什么都敢说,毕竟被囚禁的日子不好过。李显开始变得谨小慎微、韬光养晦,在神龙政变的时候,犹豫再三才随去逼宫。

《资治通鉴》:太子疑,不出。

不但这样,为了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李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武氏外戚。

但自从李显被复立为太子,武李两家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因为武三思等人看到李显李旦接连被打压看到了武氏子弟成为未来皇帝的希望,现在李显被复立为太子要他们的希望变得更渺茫,当然会对李氏变得更加敌视;武则天并不希望两家斗来斗去,为了缓和两家关系,弥合双方的裂痕,消除以后的政治斗争,要二者和平相处,是希望这种联姻的方式的。

永泰公主嫁给了武承嗣之子武延基,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这样双方有了姻亲联系,双方关系的确有所缓解。

可结婚没几年的永泰公主夫妇和李重润私下表示了对张氏兄弟的不满,可这事偏偏不巧传到张易之耳朵里,于是向武则天添油加醋的说他们批评朝政。武则天当然很生气,于是召见他们几个询问此事,李重润是武则天的孙子,永泰公主是武则天的孙女,武延基是武则天的侄孙。可结果是三人都被杀。《新唐书.列传六》:

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

李重润是李显的嫡长子,武延基是武承嗣的长子,现在都被处死了,李显和武承嗣内心肯定怒不可遏;武李两家不敢迁怒于武则天,但会把这笔账算在张氏兄弟头上,张易之是始作俑者;这样,张氏兄弟同时得罪了武李两家;

李旦初次为帝过得相当艰辛

网络配图

李显干了不到俩月皇帝被废后,其弟李旦被立为皇帝,但实权还是在武则天手里。李旦一登基就没有实权,被囚禁的宫内,只是个挂名的皇帝。李旦很清楚自己的处境,这时的第一要务是自保,而不是想着怎么夺权,一步走错就有可能被武则天杀掉。

后来武则天虽然表示要还政皇帝,可李旦认为这是武则天在试探自己,坚辞不受。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李旦顺利躲了过去。

再后来一些臣子百姓请求武则天登基为帝,李旦看到这场面也请求武则天称帝,自己逊位,并请求赐姓武。武则天称帝后,李旦果然没被杀,也没有被废,只是被降为太子,并赐姓武,仍居宫中。

李旦的艰难的皇嗣生涯屡次被人攻击谋反,好在应对得当才化险为夷。等李显再次被接回洛阳的时候,李旦就明白了这是为什么。就请求武则天把储君之位给李显。武则天没反对,李显很快被复立为太子。李旦也就被降为藩王。李旦一路从皇帝降到藩王,但却没有性命之忧。

李旦被立为帝和艰难地皇嗣生涯对武则天的感情是五味杂陈的,稍有不慎小命就没了,这应该是支持政变的主要原因,袁恕己当时担任相王府司马,李旦就是相王,袁恕己就是神龙政变的主要人物之一。

《资治通鉴》:是日,袁恕己从相王统南牙兵以备非常,收韦承庆、房融及司礼卿崔神庆系狱,皆易之之党也。

再有政变后李显封李旦为安国相王,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如此高的封赏也能说明李旦在政变中出了大力。

太平公主为武则天的女儿,对于逼宫武则天,她对诛杀张氏兄弟更感兴趣。

网络配图

太平公主这个人有两次婚姻,第一次嫁给薛绍,第二次嫁给武攸暨。在李显被复立为太子后,武李两家联姻。同时开始要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和张氏兄弟掌握实权制衡武李两家。太平公主虽然是武家儿媳,但在政治立场上是支持李家的。

张昌宗本来是自己的男宠,可太平公主把他献给了武则天。时日渐久,张氏兄弟彻底摆脱太平公主的控制。到李重润等人被处死后,太平公主也容不下张氏兄弟了。但太平公主非常像武则天富有谋略,采用以退为进的办法麻痹张氏兄弟。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主动上疏请求册封张氏兄弟为王。最终只是册封了国公。太平公主这招果然见效,上疏缓和了双方的关系。可随后张昌宗诬告太平公主的情人高戬,这样太平公主彻底怒了,苦心修复的关系彻底破裂。

太平公主也就成了政变的支持者。

《新唐书.列传八.诸帝公主》记载 :预诛二张功,增号镇国。

也说明太平公主事先是参与政变谋划的。

武氏外戚

网络配图

武氏外戚最看中的是皇位,如果谁敢觊觎皇位,谁就是自己的敌人,而不是逼宫武则天。在武则天病重的时候张氏兄弟一番操作意在夺权。武氏外戚不可能看不出来张氏兄弟这是在干什么,还有之前杀死武延基的事,张氏兄弟算是彻底把武氏外戚得罪了。

《新唐书.列传一百三十一》:更言攸暨、三思皆与去二张功。

武氏外戚不想便宜李氏宗亲,希望李氏宗亲跟张氏兄弟火拼,自己坐收渔利。李氏宗亲本来就防备着武氏外戚,政变的具体情况是不会告诉武氏外戚的。等武氏外戚发现政变的矛头指向武则天的时候,什么都晚了。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朝局中,张氏兄弟在武则天病重的时候上蹿下跳蹦的最欢。几乎都知道张氏兄弟这是要干什么。所以诛杀张氏兄弟成了这次政变的共同诉求,但至于是否在逼宫武则天问题上态度是不一样的。因为诛杀张氏兄弟的事掩护了逼宫的行为,麻痹了武氏外戚,武氏外戚最终没有来得及做奋力一击的准备,

这也说明武则天为什么没有立即退位,她是在等事情的发展变化,

武则天说二张被诛杀了,你们可以回去了。

《新唐书.列传四十五》:"乃汝耶?竖子诛,可还宫。"武则天怎么也没想到李显来逼宫,可桓彦范等人要求武则天还政李氏。武则天左等右等都没等来任何变化。

武则天看到在木已成舟的时候,退位是最好的选择,同意退位。武则天虽然已经八十多岁了,但头脑一点不糊涂。他留下了个遗命:

《旧唐书》: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网络配图

这个遗命是武则天主动写的,没任何逼迫。既像是认错,又像是在施恩;这遗命武则天有两层很明显的意思,一是认错,把自己曾经打压的家族比如王皇后、肖良娣等家族还有褚遂良、韩瑷等家族的后人解除掉限制;二是深知自己一个女性在男权社会做皇帝本来就离经叛道,她很明白自己如果是以大周皇帝去世,李唐的皇帝是没办法做的,清算不是,不清算也不是。这就是块烫手的山芋,自己过了把做皇帝的瘾就够了,再迷恋皇帝名号,想善终都难;为了要自己善终,要求除去帝号,就是宣布武周灭亡了;然后以李唐皇后的身份葬于乾陵,神位附于太庙。武则天这一系列的“认错”给足了李唐皇帝的面子,也安慰了诸臣之心。武则天都给李显想好怎么安排自己的身后事了,不愧是一代女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兄弟,张氏,神龙,政变,皇位,张昌宗,会发生,武则天,李显,太子,故事传记,张氏,李旦,张昌宗,武则天,李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兄弟,张氏,神龙,政变,皇位,张昌宗,会发生,武则天,李显,太子,故事传记,张氏,李旦,张昌宗,武则天,李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兄弟,张氏,神龙,政变,皇位,张昌宗,会发生,武则天,李显,太子,故事传记,张氏,李旦,张昌宗,武则天,李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