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李世民之所以能成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是因为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杀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以及弟弟齐王李元吉。不然,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这场政变中,李世民有不少帮手,但太子党也有不少亲信,为什么他能如此轻而易举地杀死太子和齐王?这个谜题,后世从唐朝一位大将的墓碑上找到了答案。
这位大将,名叫常何,汴州仪县人,祖籍河内温县。早年,他参加了李密的瓦岗军,跟随其起义。后他投奔了李渊,先后跟着秦王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和赵郡王李孝恭等作战,战后在外镇守。
武德七年,李世民找了一个理由将常何调入京城,安插在玄武门值守,官至中郎将。似乎从这时候开始,李世民便在为发动政变做准备。玄武门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于龙首原高坡,前俯宫城,北临西内苑,是控制皇帝的住所、办公地太极宫的制高点,门上建有楼观。于是,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想拉拢玄武门的守将,常何也是被拉拢的主要对象之一。
为了让常何成为自己的人,李世民不惜花重金贿赂他,给了他不少好处,才让他成了自己的心腹。另外一边,太子党也想拉拢常何。他表面上向李建成投诚,实际上却是李世民的人。这一切,是李建成怎么也没想到的,而常何在“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由于李建成和李世民相互告状,李渊为了调节他们之间的矛盾,便召他们进宫。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侯君集等若干亲信进宫,随身带着武器。按照规定,进入皇宫的人不能携带武器,但有常何这个内应在,一切都不是问题。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带了亲信,却被常何拦在玄武门外,只准许俩人单独进去。
对此,李建成非常放心。因为他觉得常何是自己的人,不会坑害自己,丝毫不设防。直到李世民发动兵变,他才知道原来常何是秦王的人,可惜为时已晚,最终还是败在了弟弟的手上。杀掉太子和齐王后,太子党其他人企图进宫与秦王的人决一死战,但被常何和李世民的人拦在了门外。
李世民称帝后,没有一开始就提拔常何,毕竟收买将领,密谋政变不是光彩的事儿。但他在金钱方面,给了常何不少补偿。贞观六年,常何才晋升为太中大夫,除延州诸军事延州刺史,进爵武水县开国伯。之后,他又担任泾州刺史、右屯卫将军、右武卫将军等职。
永徽四年五月十六,常何病逝,享年66岁。在他的墓志上,刻着他一生的经历。常何被历史淡忘,因此忽略了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重要作用。上世纪初,法国一探险家发现了敦煌莫高窟,盗走了不少珍贵史料。其中就包括一份唐朝名将的墓志,也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常何墓碑》的东西。这时,人们才知道常何以及他在历史中发挥的作用。学者看后,表示李世民有了常何当内应,李建成不死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