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棣还是朱允炆?
其实,明朝是一个脱离了朱元璋设定轨道,而走偏的王朝。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就是因号称“史上最牛太子”的朱标死了!
朱标意味着大明的未来,朱元璋所做的一切,就是围绕着如何让朱标,顺利接班而进行。结果朱元璋事刚做好一切,比如胡惟庸、李善长等这些淮西勋贵被扫除(公元1390年),让朱标有了施展空间,不至于被过分掣肘,朱标却死了(公元1392年)!
你让朱元璋如何不崩溃?本来一片光明的大明朝,忽悠一下子就变得风云惨淡,不辨了方向,而此刻的朱元璋,已是65岁的人了,却要在这种情况和年岁下,重新开始。
这也亏得朱元璋是硬汉子,倘若他顶不住,再有个三长两短,大明朝就极有可能如大秦、大隋一样,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于是“传位给谁”,就成了朱元璋和大明朝(群臣)的核心问题。朱元璋最初选定的人选,是四子朱棣。
据《明史》载,一次朝会上,朱元曾这样问群臣:“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意思就是说,朱棣这孩子非常像我,我想立他当太子,大家认为怎样?所以,朱棣进入过朱元璋的视野,甚至一度还是最热门的人选。
但奈何,群臣却不同意。刘三吾站出来反对,认为:这事不符合程序,燕王(朱棣)是老四,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秦王和晋王,你立老四为皇上,那两位会高兴?况且太子虽走了,可太孙还在,如今都十五岁了,立为太子,是没问题的。
哪料奇怪的事发生了,一贯强悍,不听劝的朱元璋,竟然同意了,马上弃朱棣,选朱允炆(建文帝)为接班人,那么朱元璋为何突然这么听劝了?不是朱元璋在试探,而是刘三吾这句话,一下击中了他的软肋。
二、为何舍朱棣,选建文?
其一:朱元璋有26个儿子,朱标堪称是一出生,就注定了接班。用句也许不恰当的话说就是,对于朱元璋来言:只有马皇后和朱标才是真爱。别人都是意外!
这就注定了,朱标地位的不可撼动,且朱标也实在优秀,两者互相促进下,使得诸多皇子,自小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好好当王爷就行啦,皇上只属于老爸和大哥朱标。因此朱标活着时,没一个敢炸刺。
这突然朱标死了,这些皇子立刻看到了“皇位的诱惑”,彼此处于一条起跑线上,谁也不服谁。朱元璋把皇位给任何一位,都无异于在大明朝脚下埋炸药。一旦他死了,非起内讧,足能把大明朝炸上天。
其二:嫡长子继承制,虽不是最好的选择,却是最妥当的方案!历史上失败的案例有许多,比如秦亡于二世,就是长子扶苏被害,隋毁于杨广,杨勇被废,还有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等等,这都是推翻“嫡长子继承制”的教训。
哪怕李世民后来不也是想坚持这一制度吗?只不过是由于嫡长子李承乾太不靠谱了,这才轮到了李治。
所以,朱标虽去了还有太孙,便是坚持“嫡长子继承制”。况且朱元璋认为,就凭自己这身子骨还能再活几年,朱允炆虽才15岁,却已经算成人了,只要自己再压阵几年,带一带朱允炆,并干完朱标应该干的事,也就一切OK。
正是出于这种考量,朱元璋才启动了蓝玉案。许多人都说,这是替朱允炆扫除障碍。但实则这件事,应该是由朱标完成。只不过由于朱标过世,朱元璋也顾不得时机是否恰当,而提前动手了。
三、从建文帝的皇后说起
咱先看看朱元璋,为几个嫡子(马皇后所生)挑选的原配正妻都是些啥人。
长子朱标的原配,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女儿,《明史》称为:孝康皇后。
次子秦王朱樉的正妻有两个,一个是元朝齐王,王保保之妹,一个是大将邓愈之女。
三子晋王朱棡的正妻,是永平侯谢成之女。
四子朱棣的正妻是,徐达之女。
很明显有个规律,朱元璋让儿子娶手下功勋权贵的女儿,使双方捆绑在一起。这是朱元璋为了巩固大明朝,采取的策略。
咱再看随后,朱元璋对孙子辈娶媳妇的要求,那是在朱元璋拟立祖训时,他强悍规定:以后朱家的皇后,不能出自权贵阶层。
正是在这条硬规定的指导下,朱允炆的原配,舍掉了权贵圈,而娶了光禄少卿马全之女。后来朱棣夺位后,也坚持这一硬规定,朱高炽的原配,是兵马指挥使张麟之女。
那么这跟蓝玉有关系吗?当然有!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也就是说,倘若朱标活着,蓝玉由于跟朱标(常遇春)捆绑得很紧,属于是外戚势力。朱标威望太高,蓝玉必然会死心塌地为朱标卖命。可如今朱标死了,朱允炆如何驾驭蓝玉?他压不住!
一旦朱允炆时期,要求外戚势力退出,那么蓝玉自然会不高兴,大概率的会跟其他王爷,如跟朱棣联手,那朱允炆还坐得住皇位吗?如此一来,大明朝的外戚势力,也就根深蒂固,尾大不掉了!
同理,朱元璋若选择传位给朱棣,一旦其他王爷窥视皇位,而跟蓝玉联手呢?这个问题,是朱元璋不能回避的。
朱元璋的意图很明显,大明不需要外戚势力。朱标这一代属于特殊时期,可以保留,但这件事却是由朱标来解决。从孙子那辈开始,外戚势力就必须要退出。故而这才硬性规定,皇后决不能出身当朝权贵。
因此,从建文帝皇后是谁,是何身份上,也能判断出朱元璋最终舍朱棣选朱允炆,是经过了全面权衡之后,做出的一个对大明朝伤害最小的选择,试图让大明朝,继续在他设定的轨道上前行。
可惜,朱元璋人算不如天算,大明朝终究,还是没逃过“改道”命运,只因他错算了朱允炆,说来说去终究还是太年轻,当然这就属于另一个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