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发现!商朝甲骨文记载的上甲微到祖乙世系,不同于《史记》

大发现!商朝甲骨文记载的上甲微到祖乙世系,不同于《史记》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商代是世界历史学界公认的我国第一个王朝。大约公元前1600年前,商国首领天乙汤,在战胜韦、顾、昆吾等国后,把矛头指向大夏国。鸣条之战,夏桀战败出逃,商汤跟踪追击,捕获了夏桀,并把他流放到了南巢。商朝建立。

商国是怎么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部落,逐步做大,最后吞并大夏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商建国之前的商公世系了。

关于商朝的事迹,史料记载可靠的,首推《史记 殷本纪》。西汉早年司马迁(公元前145-前90年)生活的时代,距离商王朝灭亡(约前1046年)已经有900多年,所以当时太史公主要是依靠文献资料写出的殷商史。

在早于《史记》的战国史书《竹书纪年》里,商朝被称为商,而《史记》则称为殷。商朝到底是叫做殷还是商,历来存在争议。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不止一次出现了“大邑商”三个字,却没有发现”殷“字的存在。

“殷商”二字虽未见于甲骨文,却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屡见。

《诗经 大雅 大明》曰:“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诗经 大雅 荡》里有:“文王曰咨,咨女殷商。”的句子,重复七次。

挚仲氏任,就是太任,殷商时期西伯侯季历之妻,周文王姬昌之母。文王姬昌,就是灭商成功的武王姬发之父。

由此,我们大约可以看出,这个”殷商“,或许是周人和其他邦国对于商国的称呼。

商亡于帝辛,也就是商王受,后世称为商纣王。

商兴起于汤,商汤自称为武王。除《史记》外,在《诗经 长发》中也有同样的说法。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诗经 长发》

据《国语 周语下》曰:“玄王勤商,十四世而兴。”太史公也说,从商人的先祖契(玄王)到商汤,一共有十四代君主,他们分别是:

第一世:契

第二世:昭明

第三世:相土

第四世:昌若

第五世:曹圉

第六世:冥

第七世:振

第八世:微

第九世:报丁

第十世:报乙

第十一世:报丙

第十二世:主壬

第十三世:主癸

第十四世:天乙(汤)

1917年,王国维写了两篇论文,名为《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排出了一个殷商的世系,证明《史记》中所记载的殷商先公,除个别有误外,基本是可信的。

《史记 殷本纪》真的没错吗?近年来考释出的甲骨文卜辞似乎颠覆了这一说法。

在殷墟出土的一片甲骨上,记载了商王在

”甲戌日祭祀上甲,乙亥日祭祀匚乙,丙子日祭祀匚丙,口口日祭祀匚丁,壬午日祭祀示壬,癸未日祭祀示癸“

的事。

“甲戌翌上甲,乙亥翌匚乙,丙子翌匚丙,口口翌匚丁,壬午翌示壬,癸未翌示癸。。。”(粹113;契20+善斋藏片)

我们可以看出,甲戌日祭祀名为上甲的祖先,乙亥日祭祀名为匚乙的祖先,丙子日祭祀名为匚丙的祖先,则遗失的两个字口口,当为丁丑。也就是丁丑日祭祀名为匚丁的祖先。

这里的匚乙,就是《史记》中的报乙。匚,是一种祭祀的名字,匚乙的意思和祖乙类似,祖乙,甲骨文中做且乙。

这里的示壬,就是《史记》中的主壬,也是一种祭祀的名字。

《礼记·祭法》记载: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礼记》说的”考,王考,皇考,显考,祖考“,在殷商时代则是”祖,匚,示,太“等词。所以才有太甲,太戊,匚乙,匚丙,示壬,示癸等称号。

到了汉时代,已经无人知道这种叫法,司马迁于是误读为报乙,主癸。

我们从上述甲骨卜辞可以看到:

殷中后期的商王,祭祀的顺序是上甲,匚乙,匚丙,匚丁,示壬,示癸。

这里隐藏着几个秘密。

第一:司马迁说报丁是微的儿子,报乙是报丁的儿子是不对的。

事实上,根据甲骨文刻写的顺序而言,匚乙才是上甲微的儿子,匚丙才是匚丁的父亲,匚丁是上甲的曾孙。

“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史记 殷本纪》

上甲就是微。是先商时期著名的商代先公。

”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国语 鲁语》

所谓”商人报焉“,其实是”商人匚焉“,也就是商人祭祀他的意思。

第二:根据十天干而言,甲、乙、丙、丁之后,是戊、己、庚、辛,然后才是壬,癸。商王的现在出生日不可能按照十天干自然排序,死亡之日也不可能按照十天干自然排序,所以,这里的商代先公名都是祭名,也就是后世所说的皇帝死后追赠的谥号。

但到了商朝建立以后,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小甲这些祭名,则很有可能是商王的忌日,也就是以死亡日为名的,魏延不好解释的是帝辛,史料记载他死于甲子日,却被后世称为帝辛而不是帝甲。

第三:这套祭祀法,是商王朝后期才建立和完善的,从甲骨文卜辞来看,上甲(名微)乃商代先公第一个以日为名的人,也就是说,上甲微是商汤最为重视的先祖。

这一点,从甲骨文众多以上甲开始的合祭先公先王卜辞可以看出来。

”自上甲用羌“(武丁时 金459)

”登自上甲“(武丁时 前5.2.4)

类似的卜辞有六七十条之多。

下面这条卜辞极为重要,它说的是某位商王在乙未这一天用酒和其他祭品祭祀十位祖先的事。这里不但排列了十位祖先的先后次序,还写明了祭品的数量,让我们对当时商王重视先王的程度有了直接的认识。文曰:

乙未日用酒和其他物祭祀,上甲十,匚乙三,匚丙三,匚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七,小甲三,。。。。。三,且乙。。。。

”乙未酒口品上甲十匚乙三匚丙三匚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七小甲三口口口口口三且乙口。。。“(粹112:后上8.14+善斋藏片)

前面的从上甲到示癸,我们已经搞懂了。从祭品的数量来看,上甲是大乙之前的商六世先公中最被重视的一位,所以凡合祭均从上甲开始。上甲祭品数量和商朝开国之君大乙(商汤)一样,都是十件。而匚乙示壬等人只有三件。

按照这片甲骨的记载,商朝建立之后,商王世系是

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小甲,口口,口口,祖乙。

那么《史记》中是怎么写的呢?

司马迁写到,汤死后,太子太丁没有继位就死了,于是传位给太丁之弟外丙,外丙死后传给中壬。中壬死后传给太丁之子太甲。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史记 殷本纪》

太甲继位后不明,被伊尹流放桐宫。后被伊尹称之为太宗。太宗死后,子沃丁立,沃丁死后,弟太庚立。太庚死后,子小甲立。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伊尹。。。襃帝太甲,称太宗。太宗崩,子沃丁立。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史记 殷本纪》

大家请看,从上面这件甲骨文卜辞可以看出,商代祭祀先王的时候,排名第一的是大乙,也就是天乙汤(商汤),第二是大丁,第三是大甲,并没有外丙和中壬。第四是大庚,然后是小甲。。。最后是祖乙。

”乙未酒口品上甲十匚乙三匚丙三匚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十大庚七小甲三口口口口口三且乙口。。。“(粹112:后上8.14+善斋藏片)

我们可以看出,商王祭祀自己的先王,名字分别是大乙,大丁,大甲,大庚,并非司马迁说的天乙,太甲,太庚。

这样看来,大乙之子大丁,也就是《史记》所说的商汤太子太丁,应该是继承了王位的。而大丁之弟外丙和中壬,是否曾经为王则要打个问号。

太甲死后,沃丁是否曾经在位也要打个很大的问号。

文章到此,我们基本搞清楚了商朝建立之前的六世和建立之后的八世的真实情况。

在商王祭祀的时候,太古老的祖先祭祀时并不太重视,直系先祖则是从上甲微开始的。

上甲,匚乙,匚丙,匚丁,示壬,示癸,大乙一脉相传,是商汤(大乙)的直系血脉。

商汤之后,则是大丁,大甲,大庚,小甲。。。乃至祖乙,包括甲骨文遗失的那两位,一共七世,也是很清楚的。

从上甲到祖乙,一共十四世,这就是先商和早商时期完整的商王世系了。

上甲微是谁?后世商王为何那么重视他?下一篇文章为您揭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殷商,史记,上甲微,卜辞,报乙,诗经,甲骨文,世系,祭祀,商王,观点评论,上甲,匚乙,甲骨文,匚丁,商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殷商,史记,上甲微,卜辞,报乙,诗经,甲骨文,世系,祭祀,商王,观点评论,上甲,匚乙,甲骨文,匚丁,商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殷商,史记,上甲微,卜辞,报乙,诗经,甲骨文,世系,祭祀,商王,观点评论,上甲,匚乙,甲骨文,匚丁,商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