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作为开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他的作为想必我们都略知一二。无论从影视还是史料之中,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一个好皇帝,在用人还是治国或者军事方面,都有他作为圣名君主的才华。但是我们大家也都知道的是,他的皇位,得来不正。
李世明确实是一个有勇有谋、文韬武略的君王。太子李建成比起他来,稍微逊色一些,但是翻阅典籍,发现李建成其实也并没有影视剧中演的那么不堪。作为太子,不学无术是不可能的,反倒文韬武略也甚是精通的。
那么为什么身为太子,自己也不是平庸之辈,为什么会被李世民占尽先机?最后竟然死在了玄武门之变之中?
其实,玄武门之变并不是一个偶尔事件,他是经过掌权者权衡再三,找寻对方的短点和短处进行的致命一击。其实古往今来对战双方,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但是《孙子兵法》有一个计策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说,在任何一场对战中,“情报”都是相当重要的。
在早期,李建成想拉拢尉迟敬德,获得他的支持,却没想到尉迟敬德不吃这一套,李建成一怒之下,就设计诬陷尉迟敬德,把他打入了大牢还让他吃了不少的苦头。这李建成这样的做法不是逼着尉迟敬德选择秦王李世民吗?当然,李世民在知道这件事之后,为尉迟敬德百般求情,尉迟敬德才幸免于难。
然后,尉迟敬德这一员大将自然归入了秦王麾下,在玄武门之变中出了不少的力。后来,李建成的狼子野心简直就是昭然若揭了。为了和秦王对抗,竟然公然四处拉拢。有一次,趁着李渊带着两位皇弟出巡的空档,私下给和自己关系较好的杨文干送去铠甲,也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早就有所防备,让押运的人听到风声,竟然在半路上就改道,向李渊自首,说出李建成的用意。
果然是细节决定成败呀,李建成的大业被一个不见经传的人给破坏了。不过也有人说,这个士兵早就成了李世民的心腹,所以才会在李渊面前上演这一出。
从已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建成在种种行为之下的误判和暴露自己。虽然有才,但是不知道如何才能稳住人心,甚至连是敌是友都分不清楚,难怪连无名小卒都能告发他。
李建成的这一缺陷还体现在“玄武门之变”中,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建成拉拢了常何,派魏征前去劝说,最后被李建成招募,所以李建成一直以为常何是他的人。但是却不知道后来李世民亲自去招募了常何,使常何成为了玄武门之变之中的关键性力量。李建成最终失败。
可以看到的是,李建成对于自己的作为往往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大局太过于短视,最终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