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寓农于兵,济募兵之穷,从保甲法,看宋神宗前期乡村和军队的混乱

寓农于兵,济募兵之穷,从保甲法,看宋神宗前期乡村和军队的混乱

神宗前期北宋政府面对的主要问题一共有两个,第一是军队的战斗力羸弱而且冗兵现象十分的严重,连年吃败仗还要造成政府的财政亏空。第二是乡村间民风不古,盗贼现象十分的严重,基层治理十分的困难。面对军队和乡村两方面的挑战,似乎百年基业即将倒塌。

但是此时,王安石出现了,这个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人物带着他的保甲法出现在神宗面前,为焦头烂额的北宋政府带来了一丝希望。随后,保甲法的实施贯穿了军队和乡村的治理,寓农于兵,试图改革募兵制度的困顿。

因此,保甲法的出现更多的来说是北宋对乡村治理和军队混乱的无奈,从保甲法的实施在侧面看出北宋宋神宗时期军队和乡村的混乱。

一、王安石的保甲法

王安石的保甲法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雏形,王安石自己都说“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有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很明显就是托古改制之意。他的保甲法就是关于乡村治理和乡兵组织的法律法规,在熙宁三年颁布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保甲之民来弥补北宋募兵制度的漏洞,实现寓农于兵,全民皆兵、兵农相得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重建乡村秩序。

保甲法规定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并且每保都设置有一个保长,大保设置大保长,一般都是让当地有能力有威望的人担任,每都设置正副都保正二人,由选举产生有点像村民自治的意味。

保丁的选择必须由健壮的成年男子担任,弓箭刀兵等武器只要是国家没有禁止的都会教保丁如何使用。保甲法的推行如果没有奖惩肯定没人会听从,所以在每一大保中规定每夜轮五人巡夜,抓住作奸犯科的人就能获得赏赐。对于惩罚也规定明确,同保中有强盗、杀人放火等恶劣罪犯,知情不报者将受到惩罚,窝藏罪犯的甚至还要连累到邻保一起受罚。

编户为保后还严格的规定了选拔乡兵壮丁的标准明只选择健壮英勇的男子为壮丁,并且在实行上更显灵活追求兵农合一,壮丁被征召后还能够回家耕种,只需要在自己当班的时候穿上军装就行,还要按时参加每个月的宣武活动,农闲时间保丁和正兵一起训练,也正是因为这样神宗时期出了不少强大的士兵。

二、透过保甲法看神宗初年的军队、乡村的混乱

保甲法如火如荼的实施,其实从一个侧面来讲就是神宗初年的形势危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从保甲法针对的军队、乡村来方面的内容来看,给神宗初年带来最大社会问题的就是军队和民间的混乱。

1.军队的混乱

神宗初期一共存在四种兵,禁军、厢兵、乡兵、蕃兵,禁军才是宋廷的正统军队,主要担任作战的义务,厢兵则是劳役,乡兵的地方的武装保卫地方,蕃兵是有边境的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之所以有四种兵是为了应付类似唐末藩镇割据和与少数民族政权作战的等突发事件,也可以预防地方起义,还能够起到做杂役的用途。

所以,在神宗初年军队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首先,禁军厢军,作为国家的主要战斗部队,基本上都要等到六十岁才能够退役,这就导致了军队养老问题的出现,军队数量虽然庞大,但是可供作战的却寥寥无几。

乡兵和蕃兵则是地方的武装,是终身的义务兵,北宋为了战斗的需要大规模招收士兵,基层就出现了“兵多民稀,田旷而赋役重”的问题,大量人民扎堆于军队,占了北宋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

北宋政府还在荒年强制征收百姓,防止他们造反,给予他们忧厚的的待遇,希望能够安邦制敌,这样子虽然出于人道主义确实不错,但是忽略了选拔的标准,重数量不重质量是最大的问题,而且优厚的待遇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据记载“终日嘻游廛市之间……纵为矫情”是北宋士兵最大的特点,优厚的待遇就造就了他们吃喝玩乐的特性,保甲法的实施刻不容缓。

在民兵制度的构想上北宋政府采取的是强制性服役的政策,招募的士兵要承担作战和农桑两种义务,平时不训练就主要做杂役,因此战斗力羸弱只能作为辅助军种,军事意义几乎为零,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保卫本地安全,协助作战,但是在招募的流程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在对西夏的战斗中,因为缺人,北宋政府就征集乡兵作战,还要镇压百姓的反抗,几乎就是抓壮丁的方式筹建的军队,这种方式下征召的士兵其作战意愿和战斗力显然是消极的。

神宗即位,北宋不过百年,因为军政的问题已经面临百姓离心,财政枯竭的困难,而保甲法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整治军队的混乱。

2.乡村的混乱

神宗前期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乡村治理极其的混乱。此时的乡里制度已经由乡官制度转变成了职役制,就是在县单位下还设置了乡、户,在最小单位户间没有相连的法律约束,设置户长等小官职,只掌管课督赋税的问题,其他和防卫有关的事情交给住户和驻军。

从神宗初期的这种组织设置上来看,掌管经济和军事的两拨人必须是分开的,他们听命乡里,各司其职,互不打扰,本来这种管理乡村的模式因该是不错的,但是这些分工是北宋政府为了方便奴役百姓而设置的。

役民的名目非常的多,人们越来越疲于奔命。因此,在神宗初年的乡村之中人们不但要受到劳役的折磨,还要遭受乡村长官的剥削。宋朝这样的改革让本来一个乡村小官就能完成的任务非要折腾很多人,还要扰民,这就导致了宋朝出现地方分工不当的问题。

除此之外,因为经济和军事职能的独立,导致了乡村协管员在行驶职能的过程中经常不协调,不利于国家加强对乡村的控制,乡村二元化的出现加深了神宗初年的局势动荡。王安石保甲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就针对乡村的问题进行改革。

变二元为一元,设置保甲,修差役,将经济、军事职能融到一个大的机构中,让地方的管理走向了集中,于是乡村间就出现了“甲头催税,保丁捕盗”的情形,不仅能够维护社会治安,还能起到征收赋税的作用,加强了国家对乡村的控制。

乡村的混乱并不仅仅是上层建筑混乱,还有社会秩序也相当的紊乱。乡间的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农民起义的现象贯穿始终,社会上恐慌的现象不胜枚举,而乡村混乱恰恰就是缺少法律的保障,缺少国家强制性对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无法很好的维护社会的安定,保甲法的出现就是对民众进行有序性的管理和控制,对犯罪进行打压,成为宋朝统治基层的重要工具。

所以,神宗初年的乡间混乱是十分严重的,严重到能够威胁宋朝的统治,所以保甲法的实施是没得选择。

神宗初年乡村和军队混乱的原因

1.乡村混乱的原因

无论是哪个朝代,乡村最为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其收到的压迫也是最重的。首先北宋的基本国策是不抑兼并,大量的土地资源集中在了富豪商贾和高官豪吏的手中,他们凭借着手中的土地对于贫苦百姓进行压迫导致“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的出现,大量的贫富分化已经让百姓生活艰难,还要再加上北宋政府连年吃败仗,每年都要向少数民族政权缴纳贡赋,这些钱全都是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扰,有的四散逃离有的落草为寇,有的起兵造反,乡村十分的混乱。

2.军队混乱的原因

神宗初年军队的混乱其实要拜前几代所赐,宋朝初年继承五代十国的募兵制度,这就导致了军队人数过度膨胀难以管理,加上乡村间流离失所的人也参军入伍,再加上因为灾荒北宋强征的士兵,在真宗时期军队数量就已经一度突破百万之巨,可是军队的组成部分由年长、强征、被迫等组成,可想而知他们的心理状态自然是十分不满,因此军队难以管理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军队在于少数民族作战时几乎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庞大的数量,低劣的战斗能力就像一颗毒瘤长在神宗的身上,吸取着北宋每年十之八九的财政,给背宋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总结:

神宗初年乡村和军队出现的混乱,其实从实质来讲就是背诵的上层建筑的构想出现了极大的问题,王安石推行的保甲法实现的目的就是将上层建筑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改革,虽然从表面上看是针对军队和乡村的混乱,但是他真是的目的是希望对北宋的政治进行一个巨大的革命,不得不说是理想化的政治。从保甲法的推行来看北宋乡村和军队的混乱更像是一个缩影反映着北宋政治的腐朽的没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士兵,政府,宋神宗,作战,治理,问题,乡村,乡兵,于兵,军队,观点评论,神宗,乡村,保甲法,军队,北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士兵,政府,宋神宗,作战,治理,问题,乡村,乡兵,于兵,军队,观点评论,神宗,乡村,保甲法,军队,北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士兵,政府,宋神宗,作战,治理,问题,乡村,乡兵,于兵,军队,观点评论,神宗,乡村,保甲法,军队,北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