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称帝的同时确定了年仅13岁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确定了朱标储君的地位。朱元璋之后可以说大力培养朱标,把朱标培养为合格的继承人。总的来说,朱标和朱元璋风格完全不同,非常仁厚,也是个合格的接班人。不过洪武二十五年的时候,朱标因风寒去世了。朱元璋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没了。但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朱元璋这个时候没有立其他儿子为太子,而且传给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朱允炆为储君。最后出现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朱允炆。当时很多人都郁闷,为什么朱元璋不传位给其他儿子,而是传位给自己孙子呢?我们看一下当时的状况就知道。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除了长子朱标被封为储君,其他的只要成年全部封王了。明朝的王爷是有自己的封地的,在各地拥有很大的权利。真的可以说是割据一方。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这些被封王的儿子,全部都驻守边疆,都在边疆巩固明朝的国防。他们确实为明朝的安全作出很大贡献。不过他们在和外族对抗的时候个个都骁勇善战,野心也都比较大。
朱标去世的时候,所有的藩王都在觊觎储君的位置。不过这时候朱元璋立朱标的儿子为储君。其实这样在当时看来是比较对的。朱元璋做的理由很简单,如果立其他藩王为储君的话,这样就造成一个现象,就是藩王也可以成为储君。这样的话藩王就知道自己都能成为储君,都有这个资格成为储君。一旦朱元璋开了这个先例之后,朱元璋去世之后,后世子孙肯定会有人争夺王位。毕竟有这个先例。所以朱元璋不愿意冒这个险。而且这些藩王各个实力雄厚,都有很强的能力。一旦开了这个先例的话,之后真的是祸国殃民。
在当时的状况下,朱元璋做的是没有错。不过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死后,朱允炆虽然继位了。但是并没有朱元璋和朱标的魄力,控制不了这些藩王。最后还是被朱棣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