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鱼朝恩,唐代著名大太监。一场“安史之乱”,成就了这个六根不全的野心家。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的皇帝对手握重兵的将领十分忌惮,转而相信自己的身边人,宦官。鱼朝恩就是在这个时候发家致富的。
鱼朝恩 概念图
唐肃宗继位后,为了防止领兵的节度使造反,经常派宦官做监军。鱼朝恩有点儿小聪明,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能说会道,又识得几个字,算得上太监堆里的能人,故而受到肃宗的重用,得以出任监军的差事。
乾元元年(758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大节度使率60万大军,将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此时已弑父自立)围困在相州,试图毕其功于一役。为了防止郭子仪权力过重,唐肃宗没有为这次会战设立最高统帅,而是任命自己最亲信的鱼朝恩担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简称“观军容使”,用来节制诸军。鱼朝恩开始染指最高军事指挥权。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大举入侵中国,唐代宗逃亡陕州避难。当时唐代宗身边几乎无人可用,而这时鱼朝恩率领神策军从陕州前来迎驾,立下了大功,被代宗加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执掌神策禁军。这时的鱼朝恩已经达到了个人权力、声望的最高点。
人一旦有了权力,难免开始得瑟。鱼朝恩毕竟不是郭子仪,没有那么高的政治素质。在手握大权之后,便开始了骄横跋扈的作死之路。
鱼朝恩的作死之路起点很高,一开始就敢跟皇帝叫板。百官上奏折言事,必须先经过鱼朝恩同意后,才能进入宰相的决策层,而鱼朝恩所提议的事项,宰相们只能同意,不能反对。如果有人敢提意见,鱼朝恩就开始发飙:“这天下事还有咱家说了不算的吗?”宰相也拿他没办法,只得签字同意。
代宗听说后,心里很不高兴。因为他起初重用鱼朝恩,只是为了掌控兵权,节制各地的节度使,并没有想让一个太监干预朝政。鱼朝恩的骄横跋扈,已经触及到了代宗的底线。
鱼朝恩有一个养子鱼令徽,当时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就已经官拜内给使(七品),只是由于品阶不高,故而只能穿绿色的官服,上朝时也只能站在别人后面。鱼令徽一个小屁孩啥也不懂,又仗着他爹的权势,就跟同列的官员争执起来,一定要站在别人前面,结果在推搡之间,弄疼了小胳膊。小家伙不干了,马上哭着鼻子跑回家,找老爸告状。
一听宝贝儿子受了欺负,小胳膊都弄疼了,这还了得?鱼公公气得兰花指都翘起来了,马上进宫面圣,黑着脸对代宗说:“我家那个小子,官品不高,只能穿绿,总是被大臣欺负,所以请皇上恩赐穿紫!”
《韩熙载夜宴图》里的唐朝官员形象
唐朝的制度,紫衣只有三品以上的高官才能穿。还没等唐代宗表态,鱼朝恩就已经命人把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紫袍让鱼令徽穿上,然后直接跪地谢恩。代宗一看,心里那个气啊,但忌惮鱼朝恩手握兵权,不好当场发作,只好勉强笑笑说:“小孩子穿紫色的衣服也很好看嘛!”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同意了。
鱼朝恩父子的目的达成,得意洋洋地打道回府。只是他不知道,此时代宗的心头,已经有1000000000000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这个阉人,断不能留了!代宗咬牙切齿地盘算着。
但鱼朝恩手握兵权,把他惹急了,万一狗急跳墙,代宗自己反而危险。所以,对付鱼朝恩这种人,不能直接来硬的,得用软刀子杀人。不能靠武将,只能靠文官。
而文官最大的就是当时的宰相元载。如果能挑起元载和鱼朝恩两虎相斗,则代宗便可坐收渔利。
2
鱼朝恩虽然官当的很大,但是他有一项最大的缺陷:没文化。您想想,一个太监能有多深的墨水呢?
虽然他势倾朝野,但面对那些进士及第、饱读诗书的宰相、文官时,鱼朝恩不由自主地感到有些自卑。
为了弥补自己这方面的差距,消除这种让人难堪的自卑感,鱼朝恩想方设法把自己包装成个文化人。
于是,他也开始玩佛牌、盘手串,并找来一群乱七八糟的无良文人,整天聚在自己的府邸里,开读书会,讲论经义,写诗作赋,互相吹捧。鱼朝恩跟这帮文人混了一段时间,基本上看古书知道怎么断句了,马上就开始膨胀起来,自以为做学问不过如此。那帮无耻文人也开始狂吹彩虹屁,直夸鱼公公”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这股子彩虹屁把鱼朝恩拍的很是受用,走路都开始发飘,真的认为自己文武全才,什么郭子仪、李光弼、元载,通通给自己提鞋都不配。
代宗皇帝看到了这一切,不由得阴险地一笑,心里便有了计较。
没过多久,代宗皇帝下旨,任命鱼朝恩“判国子监事”。从此,大太监鱼朝恩就多了个头衔:国子祭酒。
朝恩性本凡劣,恃勋自伐,靡所忌惮。时引腐儒及轻薄文士于门下,讲授经籍,作为文章,粗能把笔释义,乃大言于朝士之中,自谓有文武才干,以邀恩宠。上优遇之,加判国子监事。——《旧唐书·宦官传》
诏书刚刚颁布,大唐全国的读书人立马就炸了!
唐朝的国子监,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国子监的长官即国子祭酒,从三品,好比是现在的最高等级的大学校长。
一般来讲,国子祭酒都是由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名臣大儒来担任,比如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曾当过国子祭酒。而鱼朝恩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太监,虽然官高爵尊,但还是个太监,自古以来哪有太监当国子祭酒的先例?这岂止是有辱斯文,简直是有辱国体!
中书舍人常衮当即上书,声称
“国子祭酒历来由名儒担任,不宜任用宦官”
。代宗笑笑说,鱼爱卿文武全才,自当胜任。他为了打消鱼朝恩的顾虑,还让宰相以下的文武大臣都去送鱼朝恩上任。
鱼朝恩得意洋洋,大模大样地接受了皇帝的任命。上任那天,为了壮大声势,还特地让神策六军的将领全部陪同,代宗也很配合,特地下旨,命宰相、百官都穿上章服,站在台阶上充当学生,对着鱼朝恩行师生之礼!
私塾都没毕业的鱼公公身穿紫衣金带,高高在上,看着台下的那帮宰相、百官、将军一个个跟小学生似的给自己鞠躬行礼,心里的成就感瞬间爆棚,哈哈,你们这帮读书人成天看不起俺老鱼,如今不也是做了咱家的学生!惊喜不惊喜?刺激不刺激?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已经成功地拉到了全天下读书人的仇恨!
但鱼朝恩此时春风得意,根本不在意那帮文人的感受。只见他咳嗽一声,从桌子上拿起一本《易经》,开始摇头晃脑地讲解起来。
《易经》乃群经之首,博大精深,依鱼朝恩的水平,连个乾坎艮震都分不清,自然是胡诌一通,就好比一个暴发户企业家刚上了几堂《周易》培训班,就敢给大学教授讲课一般,令人发笑。
你们能把咱家怎么着
但鱼朝恩作死的地方就在于,你讲讲也就完了,他还非得引经据典,讥刺在场的各位宰相。
比如,他特意挑选了《易经》“火风鼎“这一卦,其中”九四”爻辞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意思是说鼎有三足,断了一足,结果歪倒了,里面的食物撒了出来,把鼎身搞得也很难看,这是大凶之兆。
《易经·鼎卦》卦象及卦爻辞
鱼朝恩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警告各位宰相:小心点,别跟我作对,不然叫你连饭碗都端不住!
宰相们都是饱学之士,哪里听不出其中的意思?但惧怕鱼朝恩的权势,都是敢怒不敢言,个个憋了一肚子气,跟怀孕八个月的妇女似的。
尤其是宰相元载,出身名门望族,饱读诗书,进士及第,天下文官之首,竟遭受鱼朝恩这个连胡子都没有的家伙百般嘲弄,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元载城府很深,不像其他文官咬牙切齿,而是低眉顺眼,面带微笑,好像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而实际上,元载硬是压住了心头即将爆发的十二级火山,同时开动了十核大脑,盘算如何干掉这个鱼朝恩这个令人作呕的家伙。
而此时的唐代宗,正吃着火锅品着小酒,一脸坏笑等着看两只老虎怎么互掐。
3
很快,唐代宗就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元载秘密觐见代宗,声称鱼朝恩手握大权,贪赃枉法,扰乱朝纲,树立朋党,图谋不轨。
唐代宗装出一副既震惊又痛心的样子:啊,朕对此人如此器重,没想到他居然是这样的一个混账玩意儿,那个谁,元爱卿,这个事你看着办吧。
元载大喜:臣遵旨!
元载领了最高指示,腰杆立马就硬了。他本来就是个极聪明的人,聪明人把聪明才智用在整人上,往往有奇效。
君臣定计
通过观察分析,元载发现,鱼朝恩虽然党羽众多,但实际上最依仗的只有两人,一个是神策军射生将周皓,另一个是陕州节度使皇甫温。
周皓是鱼朝恩的贴身护卫,每次上朝都要带着百余名亲兵保护主子;而皇甫温手握重兵,在长安城外以为威慑。
这两人一内一外,互为倚重,鱼朝恩的狡猾果然大大的。
不过这些在元载这个更加狡猾的老狐狸看来,都不是什么大事。
是人就有弱点,何况鱼朝恩权势滔天,他手下的人大都是些贪财好色之徒,周皓和皇甫温也不例外。他们跟着鱼朝恩,不就是图个狐假虎威嘛。
只要找到了对方的弱点,事情就好办了。于是元载先下了一枚棋子,任命心腹崔昭为京兆尹。因为元载是宰相,有些事不好自己出面,所以得先安排一个全权代理人。
崔昭是有名的行贿专家。只要他想给谁送钱,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可见元载虽然是奸相,但也是慧眼识才啊!)
崔昭使出看家本事,迅速和皇甫温成了狐朋狗友。皇甫温贪财好色,又是个大嘴巴,几杯酒下肚,啥都往外说。崔昭跟他混熟之后,鱼朝恩的一举一动尽皆知之。
元载对周皓也是倍加关怀,每次见到他都是和蔼可亲地拍拍他的肩膀,嘘寒问暖,私下里给了他不少好处,把周皓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家伙哄得一愣一愣的,对元载感激不已,自然对鱼朝恩的事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元载把这些罪状逐一向代宗作了汇报,每次代宗都是气得拍桌子摔茶杯,胡子一翘一翘的。元载见皇帝动怒,知道自己的举措起了效果,心中暗喜,便加快了“捕鱼”行动的节奏,深挖鱼朝恩的猛料。
而代宗看到元载这么卖力,也很满意自己的演技,可惜当时没有奥斯卡,不然一个小金人是跑不了的。
影帝唐代宗!
元载暗地里布下天罗地网,但在表面上还是对鱼朝恩毕恭毕敬,不但没有与其分庭抗礼的意思,反而屡次公开称赞鱼朝恩功高盖世,建议皇帝加以褒奖。鱼朝恩的官衔已经够大了,那就加封食邑,加实封三百户、五百户、一千户......各种待遇不要钱似地一个劲儿地往鱼朝恩头上戴,反正到时候还得收回来。
这还不算,元载又把兴平、武功、天兴、扶风等州郡划归神策军管辖,而鱼朝恩本人就是神策军使,这等于送给鱼朝恩一大块地盘,把老鱼高兴得合不拢腿,还以为元载是故意巴结他,所以对元载愈加轻视,不作提防。
另一方面,元载把原来的凤翔节度使李抱玉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把皇甫温从陕州节度使的位子上调任凤翔节度使。凤翔距离京师长安更近,又是肥缺,故而鱼朝恩没有怀疑什么,依然以为这是元载的示好行为。
他那里知道,自己的老部下皇甫温,早就被崔昭喂得饱饱的,已经变成元载大人的忠实走狗了。皇甫温调任凤翔节度使,是元载为了自己用人方便而已。
至此,周皓、皇甫温都已经搞定,时机成熟,可以收网了。
4
鱼朝恩此时还蒙在鼓里,不过他的部将刘希暹倒是觉察出来有些不对劲,于是就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鱼朝恩。鱼朝恩听后也觉得不得不防,但他每次进宫见了代宗,代宗对他始终礼敬有加,赏赐不断,没有任何异样。
鱼朝恩心里的疑虑慢慢的就放下了,反而觉得刘希暹疑神疑鬼,没事找事。
大历五年(770年)三月,寒食节这天,皇帝按惯例召集高官贵戚进宫赐宴,鱼朝恩当然在邀请之列。酒宴过后,鱼朝恩要返回神策军营中歇息,但这次代宗没让他走,而是说有要事与爱卿相商。鱼朝恩也没多想,就留下了。
等进了内宫,代宗把门一关,厉声喝道:“大胆的阉贼,你想造反吗?”鱼朝恩一惊,还没等他反应过来,站在旁边的周皓突然动手,将一根绳子套在了鱼朝恩的脖子上,左右一起上前,便将这个祸害一时的大太监活活勒死了!
此时深更半夜,没有外人知晓,代宗命人将鱼朝恩的尸体收拾好,先藏在其他房间,然后下了一道诏书,声称罢免鱼朝恩的”观军容使“的职务,赠实封六百户,依然统领内侍监。
等到第二天,朝廷又宣布,鱼朝恩在接到诏书后就“自缢身亡”,原因不明。代宗“哀恸不已”,掉了几滴眼泪,让人“找到”鱼朝恩的尸体,然后送回鱼府,并封了个600万的大红包,让鱼家的人办丧事用。
牛逼一时的大太监“鱼校长”就这么挂了!
鱼朝恩的悲剧在于狂妄和无知。他虽然粗通《易经》,却不知《系辞》里有句话叫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一个人的德行,如果和他所处的位置不能相配,那么即使强行把他安放在那个位置上,到头来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
孔子亦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此之谓也!
参考文献: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