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历史的大门,回到金戈铁马的汉朝时期,“削藩”成功的案例可谓是珠玉在前,汉武帝刘彻登基,利用推恩令成功削藩,巩固了封建皇权。再回到明朝初年,刚登基没多久的建文帝,面临了和汉武帝十分相似的局面:朱元璋分封各地的藩王实力强横,随时可武力威胁皇权。
建文帝朱允炆也想通过削藩来稳固皇权,只可惜他却没有汉武帝那样幸运,建文帝所实行的削藩政策,不仅没有成功,反而让他自己的皇冠落地、江山易主。明明同样都是削藩,又有汉武帝采用推恩令削藩成功的方法在前,朱允炆为何不采用推恩令的方法进行削藩呢?
西汉初年时的“七国之乱”,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皆是由于分封藩王而造成。不仅如此,朱元璋所分封的这些藩王,还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按照《明史》记载,这些藩王都拥有重兵和军事统帅权,如此一来,藩王手中的权力之重,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如此一来,汉武帝再以把皇帝的恩泽推广开来,这样一个好听的名义实行推恩令,从表面上来看又让藩王没有任何损失,削藩自然能够成功。再观朱允炆,他实行削藩时刚登基不久,朝中政权极为不稳,就仓促听取了方孝孺的建议想要快速削藩,这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
所以,当他问臣子如何解决藩王问题之时,大臣几句削夺藩王的建议,让他不假思索立刻拉开了“削藩”的帷幕。朱允炆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处境,没有分析各位藩王的势力,天真且一厢情愿地采取最直接也最危险的方式打压藩王,也许,天真的朱允炆根本就没有考虑到推恩令这一方法。
最后,推恩令本来就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缓慢过程,想要将藩王一网打尽的朱允炆实在是等不及。实行推恩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想要一蹴而就根本不可能发生,既然如此,朱允炆自然不会再去考虑采用推恩令的方式来削藩,他只想尽快地将皇权巩固于自己手中,所以推恩令既没有机会、也根本不会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