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大成本支出项,商用车油耗支出占总体用车成本的30%到40%,“低油耗”也就成了卡友购车的重要遴选标准,且一度成为影响用车的唯一标准。但在商车邦近期的调研中发现,在部分卡友心目中,“低油耗”已经不再是卡友选购车辆的决定性要素。这又是为什么?背后反映出了怎样的市场现状?
首先我们来看看卡友不再买账“低油耗”的原因。
调研中,卡友们大概给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1.同级别车型油耗相差不多。有些卡友直言,同等配置、同等马力、同等路况里程的车型,油耗更低的那款车一年下来的确省钱,但与其他同等马力车型相比,节省的钱数可能也就“大差不差”。
2.实际用车油耗并未达到买车时宣传的油耗水准。卡友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油耗虚标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油耗因人、使用工况不同而异。无论是哪种原因,卡友收到的反馈就是真实油耗未达预期。
3.计算油耗的方法相差较多。调研中多数卡友计算油耗都属于“粗放型”,有些甚至将去程重载和返程跑空的里程都混在一起去计算(也包括找货过程中的空载);但有些卡友就计算的比较精细,计算往返重载油耗只是基础,还会细致到从起点开始的第一次加油到终点结束的第N次加油,依次记录升数、单价、钱数、里程表数字等信息,单趟记录还不够,还会形成一个长期记录的习惯。这两种不同的油耗计算方式,得出来的油耗表现还是差异较大的,当然也会影响卡友对“低油耗”的判断。
商车邦认为,归根结底,卡友出现不再买账“低油耗”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整车技术提升与用户使用习惯、技巧的脱节,从而导致用户并没有把车辆真正的价值使用出来,油耗表现也自然就“差强人意”了。
那么,通常情况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油耗高低呢?
一般来讲,发动机马力、速比、车速、档位、轮胎、路况、载重、驾驶习惯、保养习惯等都是影响油耗的重要因素。在调研中,有些卡友也给出了自己几十年的节油“秘笈”,比如:长途高速的速比要选在3.5以下,而重载或经常爬坡过坎的则要把速比选在4.2以上;高档小油门,只要能跑动尽量少给油门;无论高、中、低速车,转速在1200转都会比较省油;高速行驶情况下,高档位的油耗比低档位油耗更低。当然,这其中大家都比较赞成的是长时间把车保持在经济车速内。
其实,通过卡友们的反馈,大家还是非常关注油耗的,只是希望能够购买到“自己用起来油耗低”,而不是“听别人说油耗低”的整车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期望目前达成的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卡友反馈,商车邦总结出两点原因。第一是因为,卡友在购车的过程中,一些4S店还是受传统思想影响,只向卡友推荐店面现有车型,而忽略了仔细分析卡友运营路线、场景、驾驶习惯等去推荐更适合的车型。虽然目前车企端对用户市场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但在从上向下传导和执行的过程中,还是会“打折扣”。第二,随着车辆节油技术的升级,有些用户的用车习惯仍然跟不上,这其实应该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车企要做到时刻引导、辅导用户养成科学的驾驶技巧,多途径切实提升驾驶员技能,需要注意的是这应该是一个可以落地执行的常态化服务机制;而用户则不能再全凭经验去驾驶,更要脱离单纯的油门、刹车、往前走的老习惯,要去学习、适应新的技能、新的车型。
随着以上市场现象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卡友在选购车辆过程中,低油耗已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那么卡友购车思维和选车标准又出现了哪些变化?
一个总的原则就是“真正看得见的收益才是真收益”。有的卡友表示,影响油耗高低的因素太复杂,他们需要一种看得见的、切切实实的收益。比如,更低的购置成本、更轻的车皮、更适合的马力和配置,当然如果能够到手一台“真正用起来更节油”的车型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