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赵光义仅用5个字,就阻止了赵匡胤迁都,这里面有何玄机?

赵光义仅用5个字,就阻止了赵匡胤迁都,这里面有何玄机?

北宋初建,都城选在开封,赵匡胤不满意。因为开封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须以重兵驻防保安全,然而重兵耗费财力,国家难以承受,所以他要迁都洛阳。应该说, 老赵的想法完全正确,可是,无论他多么正确,大臣们都不让他迁都,尤其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用5个字反对老赵,一下子击中了老赵的软肋,老赵只好打消了迁都的念头。

(赵光义)

一,赵光义说的哪5个字?有那么大力量

公元976年,是赵匡胤在位的最后一年。这年发生了二件大事,一件是赵匡胤因“斧声烛影”事件而归西;另一件是赵匡胤归西前,与弟弟赵光义巡查洛阳,然后赵匡胤着了魔似的要迁都洛阳。据《建隆遗事》记载,赵匡胤要迁都,大臣们都反对,3个人反对最强烈,一是起居郎李符,一是老部下李怀忠、一是亲弟弟赵光义。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符和李怀忠的反对有理有据,合情合理,赵匡胤却根本不听,赵光义的反对简直有些像耍赖,赵匡胤却听从了。

我们来看三个人的理由。李符认为,洛阳毁于战乱,没有现成的宫殿和郊庙,没有政府机构,没有军事防御用的壁垒,百姓又穷,养不起军队……一共八条,原文如下:

“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郊庙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内民困,五也;军食不充,六也;壁垒未设,七也;千乘万骑盛暑扈行,八也。”

李怀忠认为,东京水陆交通便利,临近大运河,可以很方便地转运粮食,轻松养活数十万禁军。洛阳就没有这样的便利了,如果迁都至洛阳,士兵们吃饭的问题都难以解决。赵光义的反对理由则只有5个字:在德不在险。意思是说,你担心开封是四战之地,怕守不住,其实一个地方守不守得住,不在于地势险要,而在于你的德贤好不好。

三个反对的人中,只有赵光义的反对理由最玄乎。

“在德不在险”本是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说的一句话。当时吴起在魏国做官,魏武侯与吴起一起泛舟于西河,魏武侯看到西河周围高山险峻,很得意地说,我国有如此天险,这真是应对外敌的天然屏障啊!吴起立即回应魏武侯说“在德不在险”,目的是提醒魏武侯,不要因为山河险固而洋洋得意,如果不实行仁政,人民不支持你,再险固的山河也挡不住敌人的进攻。

赵光义借用吴起的这句话,居然一下子怼得赵匡胤哑口无言,之后,赵匡胤没有再谈过迁都之事。这是为什么?

(两兄弟在一起,赵光义装得挺老实)

二、5个字击中赵匡胤的软肋

其实,“在德不在险”5个字,对赵匡胤真的很有作用。

赵匡胤太在乎“德”这个字了。大宋建立以后,他开始提出以文治国,不久又提出以仁治国,最后他又提出“以德治天下”,并且将他的年号由建隆改为乾德,即德满乾坤之意。

赵匡胤在大大小小的场合给官员们上政治思想课,要求他们凡事以德为先,以德服人。对一个官员的评价,也是德第一,才第二。最著名的事件,就是赵匡胤将武庙十哲中的白起和吴起移出武庙,因为白起杀降40万,太血腥,而吴起则杀死了自己的妻子。这两人,赵匡胤承认他们军事方面的才能顶呱呱,但德贤不足,不能入武庙。

(赵匡胤)

既然赵匡胤如此重视“德”,那么他自己就不能做“无德之事”,而如果他迁都,就是无德。为什么?正如前面李符所列的几点,洛阳没有现成的宫阙和郊庙,没有政府机构,没有军事防御用的壁垒,这些都要修建。而这些东西一旦修建,必然花费巨大,增加百姓税收,降低百姓生活水平,这难道不是“无德”吗?

北宋是从五代十国的长期分裂的局面中产生的,立国之初,经济不振,民力困乏,需要休养生息,若大兴土木,大搞建设,的确不太适合。那样做,就不叫仁政,或德政,赵匡胤也不配叫有德之君。

弄清楚上述道理,我们才明白,赵光义不是个简单的人,他最了解他的哥哥赵匡胤了。他说的“在德不在险”五个字,实际上是在提醒赵匡胤,不要自己打自己的脸。赵匡胤当然听出来了,所以他不得不放弃迁都。

三、赵光义的实力已经到了难以撼动的地步

赵匡胤被弟弟镇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赵光义的实力已经到了赵匡胤难以撼动的地步。

《宋史》记载,赵光义权力很大。赵匡胤即位后,重用亲弟弟赵光义,开始封他为殿前都虞候和睦州防御使,后来改封为泰宁军节度使。不久,又派赵光义征讨李重进,在征讨李重进的过程中,赵光义实力得到增长。之后,赵匡胤让弟弟做开封府尹,赵光义借此机会笼络了许多朝中大臣。再后来,赵光义封晋王,官位在宰相之上。

在上述复杂的官职转换过程中,赵光义实力越来越强,不管在军中还是在朝廷中,都有许多追随者。并且,赵匡胤的老部下李怀忠等人,可能都投到弟弟赵光义门下了。表面上看,是许多大臣在反对赵匡胤迁都,实则是赵光义在背后指挥着他们反对自己的亲哥哥迁都。在这种情况下,迁都难度就非常大,因为已经演变成了政治斗争,强行迁都,可能会造成分裂。

(赵匡胤)

赵光义为首的那些北宋高官们,他们长期经营的财产与势力都在开封,迁都会斩断他们的财路,瓦解他们的势力。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赵匡胤迁都的主要原因,就是想消灭这股势力。可是通过试探,赵匡胤发现这股势力太大了,大到赵匡胤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且赵光义是他亲弟弟,兄弟反目成仇的结果他承受不起,他也不愿意承受这种结果。

综上,赵匡胤如果坚持迁都的话,不仅会破坏他长期以来推行的德政,而且要冒分裂的风险,所以他打消了迁都的念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怀忠,李符,洛阳,赵匡胤,玄机,赵光义,吴起,弟弟,魏武侯,迁都,观点评论,李怀忠,李符,赵匡胤,赵光义,吴起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怀忠,李符,洛阳,赵匡胤,玄机,赵光义,吴起,弟弟,魏武侯,迁都,观点评论,李怀忠,李符,赵匡胤,赵光义,吴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怀忠,李符,洛阳,赵匡胤,玄机,赵光义,吴起,弟弟,魏武侯,迁都,观点评论,李怀忠,李符,赵匡胤,赵光义,吴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