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24岁太子李承乾谋反被活捉。大臣要求处死,可李世民却拉着太子的手,把他藏到了深宫里,让几个宫女日夜伺候:任何人不许“靠近”!被关的李承乾,看着一旁侍奉的宫女,苦不堪言:“父皇,你也太毒了。”
早年间,李承乾喜欢上乐人称心,整日和他厮混,把太子妃冷落在一旁。李世民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把称心给杀了。因为,他决不能容忍任何人,影响宝贝儿子李承乾繁衍后代。只是这一杀,父子俩的感情也就此有了裂痕。后来,李世民和另一个儿子李泰走得太近,贵为太子的李承乾深感危机,生怕自己的太子之位被李泰抢走。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既然自己的父亲,都可以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他为什么不可以推倒父亲的统治,自己当皇帝。因此,他找到了当年帮助李世民的功臣侯君集。侯君集很乐意帮助太子谋反。就这样,李承乾发动兵变,父子俩针锋相对。
但,姜还是老的辣,李承乾哪里会是李世民的对手,他被打得节节溃败。李世民不忍杀害自己宠爱的儿子,所以将李承乾贬为庶人,囚禁在深宫之中。为保儿子性命,李世民还下令不让人靠近这里。但那些为李承乾拼命的人,都落得了身首异处的下场。侯君集,也因为这次兵败而被处死。后来,李世民每次想起这次兵变,都会感慨侯君集的下场。李世民曾说:“侯君集本不该有如此命运。”帮着太子谋反,李世民为何还总是惦念着这个谋逆之臣?原因很简单,侯君集也曾为李世民出生入死,是李世民的大功臣。李世民成功登基后,对那些为自己出生入死的功臣大加犒赏。这一点,和许多开国皇帝可大不相同。自古以来,很多开国皇帝都会杀掉与他一同打江山的功臣。不为别的,就怕手握重兵的将军会心有不甘,觊觎自己的皇位。所以,汉高祖刘邦杀了韩信,朱元璋晚年几乎干掉了半个朝堂。但李世民不仅不怕将军谋反,还给他们加官进爵。他就这么自信地认为那些将军不会造反吗?还真是!他不怕别人造反的理由一共有以下几点。第一:他懂得驭人之道。就以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为例。尉迟敬德打仗很厉害,但他为人过于自负,目中无人不说,还嘴上不饶人。因此,有不少大臣在他后面给皇上告状。李世民也知道,如果再不管管,可能要出大事。所以,李世民故意对尉迟敬德说,要把公主嫁给尉迟敬德。这怎么能行?尉迟敬德可是有老婆的人,明媒正娶,已经相守多年。既然已经有了正妻,那要么自己休了妻子,要么公主就只能当小妾。他尉迟敬德本事再大,也不可能让公主当妾啊。所以,李世民这是在提醒他,不要太目中无人。这次提醒,可把尉迟敬德吓坏了,此后,他再也不敢口无遮拦。第二:在李世民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是他的对手。李世民18岁就招揽谋士,比谋权,没人敌得过他,打仗更是。当年,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结果李渊和哥哥李建成被打得落花流水,差点兵败,是李世民带兵从侧面偷袭,才打了胜仗。李渊当上皇帝后,李世民更是带兵四处平定战乱,立下无数军功。可以说,大唐的安定,少不了李世民的功劳。第三:和那些老家伙比起来,李世民太年轻了。李世民当上皇帝那年才27岁,而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将们,全都比他大很多。程咬金37岁,尉迟敬德42岁,李靖55岁,无论哪一个,在年龄上都熬不过他。更何况,他年轻力壮,那些老将军还真不是他的对手。李世民也从来不怕他们会功高盖主,他还没当上皇帝时就四处带兵打仗,平定战乱,那时的大唐,没有人比李世民立下的功劳更多,更大。第四: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李世民在位期间,平战乱,治灾荒,抓生产,创立贞观之治。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有这么一个好皇帝,人们当然会珍惜。所以,李世民对功臣嘉奖,从来没害怕过他们会起兵造反,谁会放着大好前程不要,放着好日子不过呢?
李世民是不可多得的明主。他在位期间,人民安居乐业,无人不对李世民称赞有加。他也从不像那些没本事的皇帝一样,只会用武力镇压百姓,用性命要挟高官。就连尉迟敬德那种目中无人的将军,都能被李世民治得服服帖帖,可见,他的帝王之术有多高。只可惜,一世英名的他养出了一个逆子。李承乾因为害怕失去太子之位而谋反。但他低估了李世民。他能从兄长手中夺来江山,能在继位十几年内就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能让那些手握重兵的人臣服于他,就说明他不是一般人能对付得了的。这一点,也是那些大臣不敢觊觎皇位的原因。他们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李世民的对手。而那个帮助李承乾谋反的侯君集,或许是一时间被蒙蔽了双眼,才做了如此不明智的选择。如果再来一次,他也许不会再走这条路。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END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