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姬昌(前1152—前1056),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是为周文王,故称西伯昌,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初为西伯时,有一天,他出行于郊野之外,见死人的枯骨,暴露于野,便吩咐吏人用土掩埋了。吏人却说:“这枯骨都是年久死去的人,已经无主了。”文王说道:“天子有天下,就是天下的主;诸侯有一国,就是一国的主。今此枯骨,我就是他的主了。何忍视其暴露,而不为掩藏呢?”于是便命人将枯骨掩埋了。
周文王像
这对周文王来说,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这件事传出去后,当时天下的人,听说文王行这等阴德,都说道:“西伯的恩泽,虽无知之枯骨,亦且沾及,况有生之人乎?”感慨文王发政施仁,不仅仅泽被于活着的人,甚至惠及于枯骨。
周文王勤于政事,招贤纳士,网罗人才,据说,他接待来访的人,常常忙到中午,还没吃上早饭,有识之士都愿归附于他,还有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量才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贤士,都归附周文王。他生活勤俭,衣着朴素,还参加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周国力日渐强大。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继承后稷、公刘之业,效法先祖古公、父亲季历,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的社会风气,使周国的经济得以发展。他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故于岐山下,教民耕种,为鼓励农民种田积极性,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促进商业发展,商人往来不收关税;取消罪犯妻子连坐制度,实行裕民政治,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激发劳动兴趣。
周文王剧照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时,诸侯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互争田地,矛盾久而不决。虞国、芮国都是商王朝属国,他们不找商王裁决,慕周文王的威名,而求文王仲裁。他们一起赴周,及到周地,看到种田人都互让田界,行人互相让路,“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
他们感到很惭愧,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人所耻的。我们去了只是自取羞辱罢了。”他们返回后互相让田,不再争执了。诸侯听说了这件事情,说:“西伯大概是受命于天的君主。”诸侯纷纷拥戴,于是周文王称王。周人将这一年称为文王受命元年。
周文王受封为三公,三公是天子之下的最高管理者的称呼,辅佐天子。他拥有雍州之域,势力扩展到江汉地区,诸侯归附者有六州之众。
周文王二年,周攻灭邘(今河南沁阳县西北),三年攻灭密(今甘肃灵台县一带),五年攻灭黎(今山西黎城,一说在今长治西南)等国,解除了周国北方和西方的威胁,却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威胁。六年,周灭崇(今陕西户县境),随后向南扩展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
商纣王剧照
天下诸侯多归附于周,殷商陷于孤立境地。商纣王的谗臣崇侯虎进谗言说,姬昌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归附他,他将威胁商王。纣王便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后纣王得到周臣所献的很多宝物和美女,便赦免文王出狱,并赐给弓矢斧钺,文王有了专征大权。
周文王获释后,向纣王表示,愿献上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换取废除炮烙之刑,纣王便废除了炮烙之刑。文王为消除纣王的戒心,说:“父亲无道,儿子敢不侍奉父亲吗?君王即使无道,臣子敢不侍奉郡主吗?君主怎能可以背叛呢?”
文王归国后,觉得攻商的时机还不成熟,表面从属商王,实则积蓄周国的实力。一次,文王在出外狩猎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姜子牙剧照
文王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一位气宇不凡的白发老者在钓鱼,老者姓姜名尚,字子牙,文王大喜,说:“我国先君太公曾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尚为“太公望”,二人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周文王向姜尚问以军国大计,发布“有亡荒阅”的律令,规定奴隶逃亡就搜逋,谁的奴隶归谁,不准藏匿逃亡奴隶。于是诸侯叛纣而往归文王。文王和姜尚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
周文王七年,文王病逝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境),享寿96,葬于毕。太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