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流传的故事都有着独特的韵味,细细品来能够感受到别致的美感。很多故事都是家喻户晓的存在,凭借广泛的传播度而被大家知晓。比如说起“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就是如此,岳飞一腔热血为国家安危,却没想到落得这样的下场,这样的结果也让不少人伤心难过。要说岳飞去世非常难过的,赵构是拥有姓名的。
1103年岳飞出生,到1142年去世,在岳飞39年的人生中,保家护国可以说是岳飞一直不断努力的事情。岳飞是赵构的有力部下,对于赵构来说岳飞也是很重要的。在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赵构。
1137年9月至10月期间有谍报称金国即将放归赵谌,岳飞非常担心便向赵构提议立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这样的提议在赵构看来很是不赞同,并为此斥责岳飞。这一段故事据后来学者分析为两者矛盾加深的原因之一。
虽然后来岳飞由于带兵有功,计谋得当不仅将农民起义得以镇压,也收复了一些失地。这样的举动使得赵构对于岳飞也越来越看重。只不过岳飞希望将所有的失地都得以收复,所以对于金国的进攻是希望可以直击要害的。但赵构的想法相对来说更加保守迂回,对于岳飞这样的行为认为还是太过冒险。因为岳飞不赞同赵构的想法,领导者多疑,这在赵构心里也埋下了疑心。
岳飞由于军功越来越大,并且对于兵权的掌控权利也越来越大,这在赵构看来也日益成为了一种威胁。回顾秦桧陷害岳飞这段故事,为什么秦桧可以成功完成陷害,其实也是巧妙的抓住宋高宗的疑心,才使得岳飞被陷害。在事情发展的后来宋高宗召想要召回岳飞时发现岳飞不回来发出十几道令牌,可惜最后岳飞也没有出现了。
岳飞惨死风波亭在现在看来都是非常可惜的。不过当时的战事严峻,南宋面临的处境不是只靠岳飞一人就可以力缆狂澜的。北方连年在发生战事,民不聊生压迫严重,没有足够的粮草军饷只能够通过压榨南方农民劳作来作为后勤补给。
对于赵构来说国情如此艰难,一味打仗是没有好处的,而且会让处境越来越糟糕。只能求和上供金国了。岳飞最后的下场后世都把错误怪罪于秦桧。秦桧固然可恨,但事件的发生是双方的共同作用,岳飞自己也有一定的原因的。
他与宋高宗之间的矛盾是由于赵构疑心过重而逐渐加深的,岳飞在此之中的很多表现也有太过莽撞的因素在其中。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构传位于太子赵昚,在弥留之际留下一句“朕,失德甚多”。在孝宗继位后也为岳飞恢复了名分。这样看来,其实在赵构的心里也是有后悔过的吧,不然没有赵构的授意也不会有这样的举动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