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鉴于前元后宫干政带来的恶果,对于妃嫔的管理极其严格。因此终明之代宫壸肃清,即使是《明史》也不得不承认其家法之善“超轶汉唐”。然而绝世高人总是存在的,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之中,也不乏被大臣们骂不绝口的皇帝宠妃。
说起明代名声最差的后妃,明宪宗万皇贵妃敢自称第二,大概只有明神宗郑皇贵妃敢厚着脸皮自称第一。和我们想象中的妖妃形象不同,万贵妃不但比宪宗年长十七岁,而且长得也并不漂亮。据说宪宗生母周太后曾经问过儿子这个问题,皇帝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和万氏在一起我才有安全感。
万贵妃貌雄,声巨类男子。孝肃尝谓上曰:“彼有何美而承恩多?”上曰:“彼抚摩吾安之,不在貌也。”—《罪惟录列传卷之二·皇后传》
那么宪宗对万贵妃是否有始有终?万氏又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让她一直背负骂名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皇帝童年的守护神
万氏,生于明宣宗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县吏万贵之女。四岁的时候被送入宫中,成为皇后孙氏身边的小宫女。和万氏年龄相仿的周氏(宪宗生母)、万氏(宸妃)、高氏(淑妃)等人,因为被排在皇太子朱祁镇宫中,在其继位后先后成为了妃嫔。话说日后周太后看到万贵妃确实感到膈应,毕竟这个儿媳的年龄和自己一样大,换了哪个老母亲也得为儿子担忧。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等年纪再大一些,万宫女就会被放出宫去,然后默默地过完一生。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
为了坚定天下军民抵抗瓦剌人的决心和勇气,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孙氏,将朱祁镇的庶长子朱见深册立为皇太子,又让庶子郕王朱祁钰监国。此后为了彻底断绝瓦剌人利用朱祁镇要挟朝廷的希望,孙太后将这位亲儿子“尊”为太上皇帝,同时把监国的郕王立为新天子。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失去利用价值的太上皇帝回到了京师,随即被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之中。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太上皇帝一起去了新住处。为了避免看到朱祁钰生母吴太后的嘴脸,外加为了更好地照顾太子朱见深,孙太后从仁寿宫搬去了人迹罕至的清宁宫。作为太后身边最得力的宫女,万氏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照顾太子的重任。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年仅六岁的朱见深被降封为沂王,皇太子变成了他叔父朱祁钰的亲儿子朱见济。凤凰落地不如鸡,更何况从古至今,废太子的结局一般都非常凄惨。此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唯一全心全意守护着这位沂王的人,只有万宫女。
朱见深日后做了皇帝以后有一个怪癖,每次在出游的时候,总是要让万氏“戎服前驱”。笔者读到这段内容之时,总会感到莫名的心酸。朱见深的童年十分悲惨,在他三岁的时候,父皇做了瓦剌人的俘虏,皇帝变成了叔父朱祁钰。而在此后七年多的时间里,他天天都要担心是不是还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除了祖母孙太后,永远张开双臂挡在他身前的只有万宫女。所以宪宗只有看到万氏的背影,他才会有安全感。
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用我的一生作为承诺
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又被重新册立为皇太子。也许是多年不见一时记错,也许是为了和过去说再见,英宗竟然在诏书中把儿子的名字写成了朱见濡,结果引得天下臣民一片哗然。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英宗驾崩后,皇太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孙太后在两年前已经去世,可以说现在新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万氏。宪宗也有意将她立为皇后,只是此举过于惊世骇俗,遭到了嫡母钱太后和生母周太后的一致反对。
当年七月二十一日,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吴皇后年轻貌美,眼见得皇帝天天和三十五岁的老阿姨腻歪在一起,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直接把万氏抓来狠狠地杖责了一顿。这下算是捅了马蜂窝,宪宗勃然大怒,指着吴皇后的鼻子大骂她“德不称位”,随即便将她废为庶人。此时距离皇后的册封时间,才刚刚过去了一个月。
先是,宪宗居东宫,万贵妃已擅宠。后既立,摘其过,杖之。帝怒。—《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当年十月,当年选秀三甲之一的王氏被册封为皇后。这位王皇后吸取了吴废后的教训,对万阿姨特别恭敬。而宪宗也确实只拿她做一个摆设,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万氏为皇帝生下皇长子,两人之间的爱情结晶终于诞生。
皇长子的出生让宪宗精神为之一振,他在当年三月册封万氏为贵妃。如果不出意外,下一步就是册立皇长子为皇太子,然后王皇后主动退位,万贵妃进位中宫。这是当年祖母孙太后的剧本,宪宗自然一清二楚。
然而很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不幸夭折,甚至还未来得及取名。据《明史》的记载,此后的万贵妃彷佛化身打胎大队长,在后宫肆意妄为。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要动手杀害。
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孝宗之生,顶寸许无发,或曰药所中也。—《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事实上在皇长子夭折以后,宪宗只想着一件事,就是让万贵妃尽快再生一个儿子,在大臣们的口中就是“昭德宫进膳不闻有减,中宫不闻有增”。昭德宫是万贵妃的居所,宪宗天天泡在那边,在皇后宫中都不去。但是几年过去,年近四旬的万贵妃实在是无法再次怀孕。大臣们轮番上疏,希望皇帝“均六宫之爱,协宜家之祥”,也就是让他雨露均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和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皇次子朱祐极和皇三子朱祐樘相继出生。《明史》上说万贵妃听到朱祐樘出生的消息后暴跳如雷,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而张敏的回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那此时活蹦乱跳的朱祐极,难道是宪宗头顶大草原的便宜儿子不成?
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皇次子朱祐极被册立为皇太子,可惜于次年正月不幸夭折,谥曰悼恭。悼恭太子的死,责任自然被按在了万贵妃头上。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一月,皇三子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前六月的时候,朱祐樘生母纪淑妃病故,这自然也是万贵妃的“责任”。
也许是为了弥补万氏,册立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于次年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有人说景泰朝的贵妃唐氏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然而从《实录》来看,唐氏始终只是贵妃,所以万氏才是第一位皇贵妃。在册文之中,宪宗对自己的心上人进行了毫无保留的“吹捧”:
贵妃万氏柔明而专静,端懿而惠和。率礼称诗,实禀贞于茂族。进规退矩,遂冠德于后宫。动则闻环佩之音,居则视箴图之戒。宠愈加而愈慎,誉益显而益恭。副予关睢乐得之心,克谨鸡鸣儆戒之道。相成既久,辅助良多。是用度越彝章,进超位序。—《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五十八》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此时的宪宗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收到噩耗之后精神彻底崩溃,半晌才说出一句话:“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皇帝辍视朝七日,为万氏上谥号曰“恭肃端慎荣靖”,葬于天寿山西南,“凡丧礼皆从厚”。
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内,宪宗一口气做了几件大事:为母后上尊号为“圣慈仁寿皇太后”,册封次子为兴王、第三子为岐王、第四子为益王、第五子为衡王、第六子为雍王,进封宸妃邵氏为贵妃、其余九人均封为皇妃。
做完这一切之后,宪宗于八月二十二日撒手人寰,享年四十一岁,谥曰“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都说男人至死是少年,只喜欢十八岁的少女。又说男人是大猪蹄子,见一个爱一个。我们其实什么都不必说,只需要把明宪宗和万贵妃这一对爱侣拿出来,就足够让这些人闭嘴。一个遍览天下美女的皇帝,能在不惑之年依然对年近花甲的爱人痴情不变,甚至于同生共死。这样的爱情,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歌颂吗?
谣言从何而来?
拜《明史》所赐,现在所有人都对万贵妃残害皇嗣的行为深信不疑。那么这种说法从何而来,有没有什么依据呢?
讲到《明史》,我们必须先提一个人:毛奇龄。这位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曾出任明史馆纂修官。在此之前,毛奇龄曾经写过一本《胜朝彤史拾遗记》。所谓的“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从书名来看,这是一本记载明朝后宫八卦新闻的著作,而《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内容,和本书第三卷万妃传几乎一模一样。
毛奇龄当然也不是闭着眼睛胡编乱造,他也是参考了《谷山笔麈》这本书中对于万贵妃的描述。《谷山笔麈》的作者于慎行,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我们看看书中写了什么:
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
这里略作解释,所谓的“孝庙”,指的就是孝宗朱祐樘。而所谓的“孝穆”,就是孝宗的生母,日后被追尊为孝穆皇后的纪氏。“万历甲戌”,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去世已经过去了几乎整整一百年。一个什么样的老太监能活这么久?这样活灵活现说得仿佛亲眼目睹一般?
于尚书这样一本正经把一个老太监的信口胡扯写进书中的行为,被另一位明代史学家沈德符在自己的著作《万历野获编》中,公开地进行了嘲讽。
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
结语:对于万贵妃所遭受的骂名,《明史》在给后妃们写总结的时候,也说了一句大实话:“万、郑两贵妃亦非有阴鸷之谋、干政夺嫡之事,徒以恃宠溺爱,遂滋谤讪”。而素来以兴趣广泛著称的乾隆皇帝,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贵妃辩白:《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
作为一个皇帝,乾隆自然有资格发表评论。在他看来,“宫闱事秘,流传又岂口尽凭?”紧接着,乾隆又写下了一连串的追问。如果妃子们都被打胎了,那么悼恭太子朱祐极从何而来?如果说吴废后往来冷宫和乐安堂照顾朱祐樘,万贵妃就一点消息都打探不到?朱祐樘出生之时,朱祐极还活着,怎么能说宪宗此时没有儿子?
最终乾隆皇帝给出结论:“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果然是在位六十一年的皇帝,一眼就看出了症结所在。万安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是在宪宗乾纲独断的大背景下,他和其他内阁大学士享有“纸糊三阁老”的美誉。所以文官们厌恶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只是这些人不敢骂皇帝,只能逮着万贵妃这个弱女子百般抹黑,实在是无耻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