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儿子,先皇一生有26个儿子,老大朱标,老二朱樉,老三朱棡都是短命鬼,分别于公元1392年,1395年,1398年病故,要说先皇也真够命苦,平均三年死一个儿子。话又说回来,兄长不早点死的话,皇位也轮不到我来坐。
但我一点都不感激爸爸,他太偏心了。我好不容易熬死了三位哥哥,照理说做老朱家的接班人顺理成章,但他不培养我,把心思花在长孙朱允炆身上。
结果,爸爸他耍我。先帝灵柩前,托孤大臣兼我的妹夫梅殷突然宣布,由皇长孙朱允炆承继大统。
太气人了,简直气死人了。
公元1380年,我已经年满20岁。先帝派我到北平就藩,给我配备万把来人的护卫亲军。临走时,他嘱咐所有亲王不能干涉地方长官处理事务。
老朱家有信佛的传统,所有亲王就藩时,都由朝廷替亲王选派一位僧人陪同辅佐。嘴上是辅佐,也有监视的作用。
公元1390年,先帝下诏要我出征漠北,平定北部蛮夷残部,把傅友德、赵勇、曹兴都派来了,山西的军队听候调遣。我不费吹灰之力降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捷报送往京师,先帝闻讯龙颜大悦,说:
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公元1391年,我跟傅友德联合降伏番将阿失里。
公元1396年,北征蒙元残部,生擒敌将孛林帖木儿,挫败哈剌兀。
先后两次北征大漠,剿灭蒙元残部,练就一身军事本领,在北方军营中收获极大的威望。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我振臂一挥发动靖难之役,数万北方将士甘愿为我卖命的原因。
侄儿送来“枕头”
公元1398年,先帝驾崩,皇侄朱允炆成为明惠宗,以前是亲叔侄,现在是君臣关系。就算是君臣关系,应该我是君,他是臣。现在颠倒过来了,这份打击实在太大了,我实在接受不了。
所以,我必须想办法把他从皇位上拉下来,但是造反总得有个由头,直不楞登地扯旗造反,对历史没法交代。唉,正愁犯困没枕头时,我的好侄儿给我送“枕头”来了。
皇侄的动作实在太快,为了应对突发的变故,我必须加紧活动,挑选精明能干的亲信做自己的侍卫,收纳各地流窜到燕地的犯人,以此充实燕军的力量。
再就是扩建宅邸的规模,腾出更多的房屋用来锻造兵器,对外谎称有病,生活起居深入简出,谢绝朝廷的亲信来访,只为与朝廷反脸那一刻做准备。
此时,双方兵刃相见只差一道削藩诏书。数日后,诏书如期达到,削夺朱棣燕王的头衔,逮捕燕王府所有的官吏。
看来皇侄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想要弄我了。既然如此,别怪做叔叔的六亲不认了。
这场历时四年的“清君侧”运动拉开序幕,后人把它称为“靖难之役”。
成功的两项条件
说实话,刚开始用燕王的称号造反,压力实在不小。一来是名分有些问题,二来是实力不允许。以燕地数万兵马对抗朝廷数十万,心里实在没有底气。我不得不亲自披甲执锐上阵杀敌,多次把数倍于己的朝廷军击败。
自古皇家哪有骨肉亲情可言,唐太宗玄武门之变时,杀兄弑弟眼都不眨一下。既然皇侄如此“妇人之仁”,那就休怪皇叔当仁不让了。
建文帝柔仁也就罢了,靖难之役能够成功,还得感谢先帝。他老人家在世时,先后掀起“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满朝文武能用的人,基本上被杀得差不多了。朝无能人,军无良将,那什么跟我玩。
最后,我成为历史上唯一以地方藩王身份推翻朝廷皇帝的人。对我来说自立为王是早晚的事儿,只是皇侄的削藩动作把“靖难之役”提前了。毕竟,这辈子打工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