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金匮之盟是否存在?哪一个版本是真的?仔细分析一下,真假立辨

金匮之盟是否存在?哪一个版本是真的?仔细分析一下,真假立辨

金匮之盟与斧声烛影并列为宋朝两大疑案,历来史家、学者都热衷于对其真假的探寻,但到现在为止好像也没个定论,今天小编试着分析一下,就正于前辈方家。

金匮之盟的来龙去脉

公元976年10月某日,赵匡胤暴崩于万岁殿!次日,其弟赵光义即皇帝位,号为宋太宗!

赵匡胤与赵光义

太平兴国四年,也就是赵光义即位三年后,燕王赵德昭随太宗征伐幽州,回来后不久“自杀身亡”。

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赵德昭死后二年年仅23岁的秦王德芳又“突然”患病而死!至此赵匡胤的四个儿子全部死亡(长子德秀、三子德林早夭)。

同年九月,赵普在朝廷上下公开“金匮之盟”,这是金匮之盟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开。

赵普说,太祖传位于光义,是因为赵光义参加陈桥兵变立下大功,而且宋朝之所以能取得政权,也是因为后周皇帝年龄太小,众心不服的结果!所以杜太后临终前,特别嘱咐太祖,死后要传位于赵光义,太祖随即同意,并由我赵普记录下来,藏在这个“金匮”里。

赵普

赵普所说与《宋史·杜太后传》里面记叙的一致。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药饵不离左右。疾亟,召赵普入受遗命。太后因问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呜噎不能对。太后固问之,太祖曰:‘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敢不如教。’太后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

赵普公开金匮之盟后不久(同月)即被赵光义任命为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封梁国公,实现第二次拜相。

太平兴国七年,赵廷美被诬陷图谋不轨,被降为涪陵县公,安置房州,两年后赵廷美病死;时任兵部尚书的卢多逊也被流徙到南方。

赵廷美

同时,金匮之盟还存在另一个版本,它被记载于《宋史》卷244《魏王廷美传》中:

“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因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故太宗既位,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

这种说法还见于南宋李焘所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而且李焘还专门强调“盖当时多有是说”。也就是说,李焘对两说未能作出孰是孰非之判断,所以又强调“不可全弃”,应“两存其说”。

所以,金匮之盟历来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太祖传位于太宗”,我们可称之为“独传”;另一种“太祖传太宗,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我们可称之为“三传”。

杜太后

这两种版本虽然都有“太祖传太宗”,但却有本质区别,不可混为一谈,而“三传”说中的“本意”云云,更表明问题的严重性——如若“三传”是“昭宪及太祖本意”,那么“独传”就是对这一“本意”的篡改;如若以“三传”为内容的盟约是原始的“金匮之约”,那么以“独传”为内容的盟约就是一份伪文件。所以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金匮之盟是否存在?哪一个版本是真的?

近代很多学者都持“金匮之盟”不存在的观点,其中又以张荫麟先生的“金匮之盟”有五大破绽,最为学术界所推崇。

破绽一:杜太后嘱立“金匮之盟”的动机不合情理。因为当时赵德昭已经十岁,到赵匡胤去世时,已经21岁了,杜太后不可能预料到赵匡胤短命。

破绽二:“金匮之盟”为“盛德事”不应深锢密藏。如有遗诏,赵匡胤临终前应该命人打开金匮,即使突然死亡,皇后应该知道此事,掌管金匮的宫人也应该知道,为什么要等到太祖死后六年由赵普揭示呢?

破绽三:“金匮”一事若确曾有之,何以不见载于《太祖旧录》,而仅见于《太祖新录》和《太宗实录》中?何以《太宗实录》谓太宗未参预订立“金匮之约”,而《太祖新录》中谓太宗亦为立约时之一人?

破绽四:如有遗诏,赵光义应该公布全文,因为这是他继位的合法且有力的证据。

破绽五:如有遗诏,应该只有一个版本,而非内容很不一致的两个版本。

先来看破绽一,赵匡胤立盟之时正是五代乱世,为使政局稳定,舍幼立长,甚至舍亲子立养子均有先例可循,甚至在当时相当普遍,比如后晋高祖立侄子而不立年幼的儿子;朱温有六子,却立有才干的养子朱友文。而且赵匡胤自己就是篡夺的后周寡母幼子的皇位,刚刚有此前车之鉴,赵匡胤舍幼子而立长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所以此点根本称不上是破绽。

赵匡胤

再来看破绽二,据各家记载的“金匮之盟”来看,仅有题名为王禹偶的《建隆遗事》和《太祖新录》记载了宋太宗也参与了顾命,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更是明确批评《太祖新录》记载太宗入受顾命是史家有“润色”,是“别加删修,遂失事实”。释文莹《玉壶清话》卷三也明白地说是太祖与赵普二人入受顾命。因此顾命现场只有三个人,即杜太后、宋太祖及赵普,从记载的上下文来看,那个后来掌管“金匮”的宫人当时并不在顾命现场,更不知道誓书的内容,她只知道掌管一个机密文件而已。因此没有主人的命令,她一个小小的宫人是无论如何不敢擅自拿出“金匮”的。而所谓的皇后也知道云云,则完全是凭空臆想而已。

而金匮之盟的三个知情人,杜太后留下遗嘱后就去世了,赵匡胤则是暴卒,根本来不及临终宣布。所以现在只剩下一个赵普有能力宣布金匮之盟。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赵光义虽然没有参与顾命,但并不妨碍赵光义知道金匮之盟的存在,这种根本瞒不了在开封手眼通天的赵光义。

我们接下来再说,赵普当时没有说出金匮之盟的原因:

赵普与赵光义一块参与了陈桥兵变,两人的关系一开始可以说是极好,但这一切从赵普参与顾命之事后,坚决反对赵光义入继大统开始,两人的关系便急转直下,变得十分恶劣。如赵普阻止赵光义的岳父符彦卿主兵权,打击其手下幕僚冯瓒,杀死其手下开封府判官姚恕等,都反映了二人之间的激烈争斗。而赵光义在继位后,也对赵普多方打压,甚至赵普在朝中都受到兵部尚书卢多逊的诋毁,几年都郁郁不得志。

赵普与赵光义

在这种情况下,赵普自然不会说出金匮之盟的真相。而其六年后才说出所谓的“真相”自然是赵光义许给他极丰厚的奖赏,比如拜相,打压他的政敌卢多逊等。

可能有些读者朋友会问,赵光义为何不在登基时与赵普联合说出“真相”?

这个问题在后面的破绽四中会有解答。

破绽三:第一问最容易回答。《太祖旧录》,其成书于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月,其时,德昭虽死,而廷美尚正势盛,太宗既不愿将帝位复传之廷美,又在处心积虑地准备“除去这最后一块心病”(一年后即对廷美正式发难),自然不会允许在《太祖旧录》中记载“金匮”一事以“为廷美张目”了。史称,李昉诸臣所为的《太祖实录》(即《旧录》),太宗“屡曾宣索,已有避忌”正可作为此事之注脚。

关于第二问也不难回答。重修太祖实录,即《新录》时,德昭、廷美、德芳均已作古,而且更重要的是,太宗、赵普早已合作出台了“独传太宗”的“金匮之盟”,此时自然也就不会对“金匮”一事(自然是“独传”说不加收载了。

赵德昭

破绽四:如张先生说,“金匮之盟”若果有其事,应为太宗即位“唯一证据”,赵普于太宗即位之际不应不献,太宗亦不应不发而昭示天下,以明得位之正,此为“金匮之盟”的“第四大破绽”。

这初看的确是一个“破绽”,但在我们理清“三传”说和“独传”说的区别之后,这一破绽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果“金匮之约”为“三传”,那么对赵光义来说并非完全有利,尤其是在其已经做了皇帝,并生出“传子不传弟”过河拆桥之心时,更是如此。所以,其即位后对“金匮之约”不予公开,实非难解之事。当然“金匮之盟”若为“独传”说,赵光义亦不妨将其公诸天下,以锦上添花;但若为“三传”说,以太宗之个性和后来其对德昭、廷美的迫害看,其对“金匮”一事知而不宣,实乃最合情理之事。

至于“金匮之盟”乃太宗继位之唯一证据问题,随着“太祖遗诏”的发现,这自然也就毋须多辨了。太宗早有或编造有“太祖遗诏”为正式的法定依据,又何须去公布对自己不完全有利之“昭宪顾命”呢?自然就应另作考虑了。至于赵普,在“金匮”一事的公开与否上显然难起决定作用。

赵光义

破绽五:此破绽对于“独传”说则有理,而对于“三传”说则无复有据。

金匮之事若全属伪造,则将只有一个蓝本,照本描摹,依样葫芦,恐怕不会出现两个相差如此之大的两个版本。而若金匮一事有真有伪,而伪者又非纯伪,则两实录所记失之照应,遂前后不一,反倒合乎情理了。故此一“破绽”,不但难以说明金匮一事为伪,反而可佐证其可能非全伪。

所以小编的推理如下:

赵光义即位之初,在明知有“三传”说的情况下(赵光义未参与顾命,不等于他不知晓,也不等于德昭、廷美不知晓,这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盖当时多有是说”一句可知),既没有逼赵普拿出来示之一众,也不敢马上废止,所以不得不按“三传”说所预定之程序给廷美以实际继位人的地位,而在六年之后,当赵光义欲除掉廷美这最后一块心病时,自然也就不能不正视廷美的身份与“三传”说的关系了。

所以,要除掉廷美,就必须考虑到舆论的影响,亦要考虑廷美及其同党可能依此而进行抗争,在这种情况下,由当年参与订立“金匮之盟”的元老重臣出面公开“金匮之盟”(当然只能是修改后的“独传”说),正可以假代真,暗否“三传”说的存在,以“正”舆论之视听,同时也就从法定依据上将廷美排除出了继位人的序列,为随后对廷美的实际迫害创造条件。

赵光义与赵普

所以金匮之盟应该是实际存在的,且是“三传”说版本,而赵普所公布的“独传”说则是赵光义与之共同出台的结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分析,赵匡胤,真假,破绽,太祖,赵光义,赵普,宋太宗,版本,金匮,观点评论,赵匡胤,赵光义,赵普,金匮之盟,金匮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分析,赵匡胤,真假,破绽,太祖,赵光义,赵普,宋太宗,版本,金匮,观点评论,赵匡胤,赵光义,赵普,金匮之盟,金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分析,赵匡胤,真假,破绽,太祖,赵光义,赵普,宋太宗,版本,金匮,观点评论,赵匡胤,赵光义,赵普,金匮之盟,金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